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后发地区教育的云端革命
2018-05-29 08:39:00 来源:腾讯教育

5月23-24日,2018腾讯“云+未来”峰会在广州正式举办,本届峰会上首次设置了教育专场,这也是自2015年“云+未来”峰会举办以来,腾讯云教育业务在大会上的首次独立亮相。在教育专场上,腾讯云发布了全新的以“新工科、智慧校园、在线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生态图景,助力教育产业的科技化变革。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任友群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后发地区教育的云端革命——来自教育扶贫一线的实践与观察》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高兴再次来到腾讯的会议上,跟大家谈谈我对教育信息化最新的思考,介绍我在江西上饶挂职的两年间进行的一些实践探索。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些成果都应归功于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和教育工作者,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这样的成绩和局面。所以,今天我仅仅作为一名代表来跟大家谈感想。

我们国家的发展蓝图确定了几个重要时间节点——第一个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个是2050年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眼前最急的事情,是在剩下两年多的时间中,整个国家要摆脱贫困。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要依靠教育才可能真正阻断代际贫困。教育对脱贫的伟大意义不言而喻,教育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的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都会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这里就不再多作解释。

如果我们下到“田野”去看一下,到后发地区去,就会发现这些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比如眼前最直观的问题,就是缺少好的老师,或者好的老师不想去,或者老师成长后就离开了,或者去到那里的老师没有机会成为好老师,这些师资上的原因还需要我们更深入研究。

由于缺乏师资,带来的第一个影响,就是缺少好的课程,有的课程开展不起来,好的课堂也十分稀缺。在传统的、信息技术尚未发明或未普及的时代,教学依赖面授,没有好的老师就等于什么也没有。针对师资匮乏,兴起了大家现在所熟知的远程教学,前几年更是兴起了“慕课运动”,对于中学、小学和大学都有各种各样的影响,“慕课运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优质老师的稀缺难题,但是同时,也使得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听到好老师的讲课,需求在日益增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更好的解决方案。在享受“慕课运动”带来的红利之外,我们还是要冷静地看到,不是所有课程都能通过此类方式实现的,比如有一些课程带有比较强的实验操作性质,要学生动手,还需要师生互动、研讨,仅仅依靠远程不能完全实现课程的意图。此外,还有一些对课程效果上的跟进和评价,就连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可能也做不到。所以“慕课”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但是它不是一个包治百病的手段。

由于缺乏师资,带来的第二个影响,就是管理比较落后。后发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水平可能相较发达地区存在一点差距,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存在一点差距,这就使得整个管理教学上都会存在一点差距,这也是一个事实。所幸的是,现在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关注教育信息化这个领域,这个对我们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是实现教育扶贫、教育脱贫,我个人觉得意义非常重大。

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在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时候,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要考虑到后发地区缺乏资金,技术水平和能力相对薄弱的现实,这就对在后发地区建设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低成本,二是要低门槛。我们再来看,什么是用得好的信息化,这个概念需要强调。我认为,使用的常态化是评判信息化好不好的关键,不能让信息技术仪式化、形式化,仅仅用来应付检查、或者彰显地区或学校的资金实力,这样做对教学管理没有什么帮助。第二就评价标准,就是应用者的“全覆盖”,在学校和区域做信息化,我们不需要在一两千的学生中挑选四五个用得最好的典型,关键是整个学校、区域的应用情况,要有全员性,要考察所有学生、老师、行政人员都能应用信息化促进自己的学习、教学和管理的水平。

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如上饶一所中学,试点用PAD进行教学,第一批设备是企业捐赠的,大家会觉得投入很大、这个模式复制有难度。但是,我的基本判断是国内普通中小学成建制式、全覆盖配置PAD的时代正在到来,预计两三年时间,全员配备PAD的学校将明显增多。这能够把很多老师的主要精力从原来反复改作业、收本子、写板书等机械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帮学生把上学期或者这学期做错的题目理出来,让学生的复习从无目的的刷题中解放出来。再从教学的角度讲,如果许多学生做一道选择题都错了,就能运用信息化判断是老师没讲好,可以加强教学来应对。这些工作中,教学的原理实际上没有改变,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工具,大大提升了效率。教学的互动反馈更加密集,使得教育教学的周期更为有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比原来要好很多。再从教室条件来看,在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正是在这种传统的教室中改造装备,教室没有如东部地区那样华丽,但是它的装备已经慢慢有所起色。未来中国的中西部农村教育用信息化主要的模式也能做到“高大上”。

我们讲几个信息化应用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上饶市玉山县。作为一个山区县,农村的教学点上缺少老师,交通非常不便,好的老师进不来。我们在这里部署了同步课堂,好的老师在县城的某个学校上课,山区的某个学校和教学点就开始同步上课。同步课堂的基本着眼点就是在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远距离农村的点。因为在一个发达的城市,拥有丰富又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不需要同步课堂这种手段。而在这样的地区,任何一个教学点永远不能聚集所有的好老师,同步课堂优势很明显。

第二个案例,是上饶的三清山。区域内只有两万多人口,主要为山民,学生一千多,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读到高中就转学去别的县高中,还有六七个村小,六七个教学点,小的教学点一个地方只有一个老师,三四个学生。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个人当时建议用全域整体推进的布局。在完善教室设备时,我很激动,看室内说是北上广的一个教室我觉得大家也会相信,让山里面还没走出大山的孩子坐到这样的教室里上课,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只要教育投入能够持续,慢慢改善了后会有很多类似的很漂亮的教室。在这些工作中,老师和校长的参与程度很关键,我们当时努力组织老师们培训,主要是做好观念沟通的工作,要面对很多农村的老师。我们请了深圳的一个教育技术企业来做了捐赠,这里也有个过程。在系统部署中,暴露出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也成为下一波教育化2.0很重视的问题,就是带宽的问题。常态使用视频进行远距离同步,对于视频带宽的要求是非常高,而且一个学校对另外一个学校,同时开展几套课,对视频要求会更高,在这个意义上说,原来的低带宽的通网就不能叫通网。所以,要满足此类教育上的需要,目前的视频带宽仍需加强,有关部门要动起来。有专家说,可能真正彻底解决是等到5G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个案例,是婺源县城的一所学校。在这里,一部分优秀学校已经开始配置价格不菲的装备,它对周边的引领和冲击很直接,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示范和竞争压力。婺源县的紫阳六小,部署了上海一个企业的音乐教学的一个钢琴系统,这里面28架学习用的钢琴和1架老师用的钢琴,全部是真钢琴,但是前面的显示屏上,是两个横过来的PAD,它可以播放中国最好的音乐钢琴教授的展示视频,也可以播放一些很精致的教学视频——先按哪个键,再按哪个键,手指在这个键盘怎么游走,然后可以反复联系,也可以运用游戏的形式,上面掉一个棒子下来,掉到哪个键上,你就按那个键,你只要按那个音对就是一个曲子。学校跟企业沟通以后,表示一定用好这个教室,一周能够给全校的孩子三节课在这里上,这比传统小学两节音乐课再多加一节,保障学生毕业时平均能达到钢琴四级。这是县城的一个学校的愿望,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个人觉得也是很好的事情。

第四个案例,是上饶教育信息化的整体部署的推进。当时有一个离县城很边远学校,条件非常薄弱,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我们探索运用 “智慧校园”去改变整个学校的面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北京市海淀区的对于老区的无偿的提供视频的资源,贡献很大,我们很多老师很激动。对这些老师来说,看到海淀区优秀的小学老师的完整的高质量教学视频非常难得。这个学校原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但这以后,只有2-3年教龄的新进老师居然在全省、全市中拿一等奖,因为在这样的观摩中得到了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了,这个才是农村教育提升的核心因素,所以这个也是非常好的案例。

腾讯“智慧校园”的用法不再过多介绍,很多案例都是在上饶作为试点的时候开发出来的,最早的时候并没有设计到现在这个程度,但是基层的老师用了之后提出了许多建议,并在这两年内不断地进行改进,到现在仍在持续升级改版,最近在5月17日又升级了一次,这对整个基层的部署推动是非常大。

信息化的产品要成功,第一步是老师们、校长们喜欢用。在和团队商量后续推动战略时,就提出了如何使教育管理部门喜欢用“智慧校园”的问题。我提出要在县一级的教育局和地市级的教育局建立一个数据的平台,形成大数据的体量和布局云平台,“云”的概念跟农村的教育的需求结合是非常贴切的。原本,广大的农村学校办不好,农村县域的教育也做不好,甚至整个地级市的教育也做得不够好,现在,“云”的时代到来了,只要“云”足够的强大,安全性可以保证,我们的教育投入就没必要投入后台系统,或者尽量少投入到后台系统,后台的庞大系统让行业内的顶尖企业来集成,这是非常重要的。节省下来的有限的资源,还要投入到前端装备和基本的网络设施带宽等方面去,

研发团队制作了上饶市的市一级的平台数据。我们要求小学、中学都要挂在数据平台。上饶市目前挂在平台上的学校是687所,其中中学381所,小学222所,共有学生86万,老师是5.5万,家长是74万多。基本已经涵盖所有的老师,75%的学生,目标是做到120万左右,要基本涵盖上饶所有的中小学生。通过数据平台,我们就可以做很多分析。比如家校互动,就可以分析多少家长关注孩子,有时一个家庭出一个代表就行了,有的存在特殊的家庭没有直属亲戚关注,这些都能分析得知。再如大班额的筛查,根据教育部关于消除大班额、超大班额的要求,我们通过系统就能迅速筛查出每个学校的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情况,这在中西部地区是很重要的任务。通过这个数据平台,我们能描绘出整个区域的教育局基本情况的覆盖图,在图上代表学校、教学点的信号灯每天都在闪,这对大家的工作是很好的提醒,也是对整个工作的展示,数据也是很真实,能让自己的管理者很清醒的知道辖区内总体情况是怎么样子。

在这些实践中,有很多工作做得不错,这表明了农村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整个上饶地区就基本上做到了。后发地区的整体提升需要依托云端,当然,用腾讯云的资源都可以做这些工作,而我们只是在微信的平台上就实现了云端的应用,这是教育信息化的魅力和价值所在。现在互联网企业对教育的关注有了很大的变化,纯粹做互联网教育的企业越来越多,那些巨型互联网企业对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这是好事,更是机遇。

当前,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大门正在打开,这些好的经验做法,我们既要探索也要推广。我们应当坚持时代引领,坚持应用为主,避免作秀,坚持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同时也要坚持教育治理的理念,可以尝试把治理信息发给所有的参与主体,让大家在信息对等的前提下参与治理。据说全国有很多的县正在逐步部署腾讯云,我个人觉得既要坚决又要稳健,一定可以开出硕果。

此外,在信息化建设中,我提醒两点,一是要关注区域之间的差异,东西部必须要分类,兼顾社会各方,特别要用好来自优秀互联网企业的资源。二是关注顶层和基础的协调。顶层和基层之间有一个梯度,既要遵守顶层的原则,又有一定的空间,顶层既要给基层原则有要给基层活力。

这是我的一些粗浅理解,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