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统文化德育教育论坛暨新书发布会在京隆重召开
2018-05-21 12:42:00 来源:腾讯教育

2018年5月15日,由北京国学教育出版中心、文津出版社承办的“传承经典文化 缔造卓越未来——北京传统文化德育教育论坛暨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十月文学院隆重召开。会议得到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鼎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名校名师,齐聚一堂,围绕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工作和《传统文化德育教育》丛书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气氛轻松活泼,取得了良好的研讨成果。

出席本次会议的主要嘉宾有: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周浩、文津出版社总编辑高立志、北京国学教育出版中心主任鲁歌帆;专家学者如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视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杨存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鹏举、中国文化书院秘书长苑天舒等;以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一处副处长陈德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主任(《传统文化德育教育》主编)谢春风;名校名师有北京四中璞瑅分校校长徐加胜、北京通州区教研中心德育研修部主任高伯武、北京东城回民实验小学校长刘燕君、北京府学胡同小学德育主任刘慧琴、北京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钟亚利等。

本次论坛旨在激活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既是为了响应国家倡导传统文化的政策,也是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谋篇布局,希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之路。论坛的主题是“传承经典文化 缔造卓越未来”,在这个主题下,主要分以下五个方面来讨论:一、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教育价值;二、汉字与传统文化;三、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四、传统文化教学方法与实践;五、传统文化与社会担当。

一、“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教育价值”。由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为大家作报告,他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的特色有两点:一是以人为本,非常重视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二是非常尊重自然,这个自然不仅仅是我们的客观的天地万物的这样一个世界,更重要的是指每一个事物的它自己的本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主旨就在这两点上,一个就是保持人的主体性、独立性,一个就是管住人的能动性,不能够肆意。楼教授认为学习的次序就是学、问、思、辨、行,最后要落到行。开展国学教育,对成人教育应该用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方法;对青少年教育,重点则应放在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上面。

二、 “汉字与传统文化”。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为大家作报告,他说,“过去的书法老师,是所有上过师范的老师都能够教书法,不仅仅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政治老师、历史老师都可以教书法。而现在,我们反而要提倡要有一种老师专门教书法。”言谈之间,透出对当前语文教学模式的忧虑,体现了一个教育家的情怀。他还提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此外,程教授强调了文字是区分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志,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三、“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杨存昌为大家作报告,杨院长从对文字的分析展开他的观点,由文字而文明,由文明而教育。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是文明的,文明的人,他的心灵布满了美丽的花纹。所以,人类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文化,就是我们精神的五彩呈现。他说这次论坛是关心如何用我们的传统来教育人。他告诫我们:没有传统,我们就没有新时代。我们之所以能够开创新时代,其底气来源于传统。

四、“传统文化教学方法与实践”。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鹏举为大家作报告,主要围绕方法与实践这两个主题展开,其中主要针对汉字学习方法为大家做了讲解,对汉字识字方法归纳为集中识字、分散识字、生活识字、义理识字四种方式。他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提了三个建议:一是要想办法让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学校的课程,和各个学科协调,为传统文化找到一个稳妥的位置;二是实验先行,选定一批实验老师先行实验,引领,示范;三是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培训上,进行探究、研讨,要摸索出一些比较成熟的教法。

五、“传统文化与社会担当”。由中国文化书院秘书长苑天舒为大家作报告,他从国学热谈起,结合《管子》谈到启蒙与反思以及西方向中国学习的过程。结合一个个实例、一份份文献,给大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西方的窗口和视角。他强调,我们现在最为重要的是回归传统,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真正理解的基础上。中国几千年历史,不光有思想上的东西,还有很多制度上的东西。中国古代的制度性建设是非常了不起的,远不是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这种粗放的认识。对此,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专家们针对论坛主题的精彩发言,获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赞许。以下是本次会议上著名专家、有关领导和名校名师的发言摘选。

文津出版社总编辑高立志发言:这个地方是我们北京出版集团的十月文学院的基地,号称北京文学的聚集地,在这里举行了无数场活动。来到这个地方的人,都说这是一块宝地,一个雅致的、文学的充满了文气的地方。希望我们这套书能为中国的教育、为中国的国学发展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一处副处长陈德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承载现在,凝结过去,昭示未来,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这套丛书首先是为我们贯彻中央《关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见》,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找到了一个支撑,二是为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做了很好的诠释,三是为我们学校培育和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可参考的案例。

本书主编谢春风:我们要以“明明德”之心完善丛书,通过本套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传承下去,把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传承下去。我希望孩子们喜欢上这套书,而不是被手机套住。作为主编,我压力很大,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以实验的心态,用志愿者的精神,把国学教育活动做好。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谈到:我们所说的国学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就是开放的、包容的,不断地吸收融入人类先进文化。中国人必须先了解自己的文化,尊重自己的文化,这样才能具备融入世界的资本和底气。汉字并不是最古老的文字,古埃及文字要比汉字更久远,它有7000年的历史,我们的汉字则有3500多年的历史。但汉字是最有生命力的文字,在历史长河中,从未出现颠覆性变化,一直源源不断,发展到今天。直到现在,汉字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杨存昌教授说:我对传统的理解是,传统就是前人所创造的文化,经过一代一代人的传承,至今还活在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的身上,而且我们发誓要把它传给我们的后代的那一部分。所以,传统不是历史,传统不是过去,传统不是死亡的东西。传统是被我们视为我们民族的根基,文化的根基,精神的根基,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赖以思考,赖以追问,赖以探索未来的那个最宝贵的文化。我们这个教材,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激活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让传统文化走进我们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里面,大家会发现它不是大路货,它不需要你费很多劲就可以读。每天可以读一页两页,每天可以去琢磨一句话,于是它就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鹏举:自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的教育指导纲要》之后,已经超过了四年时间。四年时间里,很多出版社,还有各地的教研部门,还有一些个体,一些学校,都编辑了很多教材,但是,也可能是我的这种视野局限,真正的能够比较满意的不多。首先是内容的选择,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释道,还有经史子集,浩如烟海,非常丰富。如何在这么浩瀚的文本中,精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难度是很大的。包括呈现方式,如开本、排版、字体、字号等,也很重要。我们这个教材,应该说是传统文化教育教材这个百花园里绽放的一朵樱花,会弥补一些不足。

中国文化书院秘书长苑天舒:关于传统,我们可以这样讲,我们现在把传统与现代经常是做了一个切分,从时序上来讲,过去就是过去,现在就是现在。但是把它放到一个文化的概念上,在这个意境里面它是有问题的。在文化的概念里,不应该说传统是传统,现代是现代,实际上,传统就是现在,现在就在传统中。我们的汉字里边有历史,有人物,有天文,有植物,有生物,这个是语文老师要干的事情。所以,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仅是一个教语法的老师,不仅仅是个教汉字的老师,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套教材非常好,北京出版集团这个角度是非常好,因为它从汉字开始。

北京四中璞瑅分校校长徐加胜对这套丛书的看法:第一,强烈的现实关切。传统文化离开了现实关切可能就变成了故纸堆里面的文字,就没有价值了。第二,扎实。文以载道,道固然重要,但没有文字的基础,我觉得是非常可怕的,它是行之不远的。第三,循序渐进。所有的材料选择,是同一个维度的,跟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行为能力相匹配。第四,经史互参。古今钩沉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的背后都有一个小的故事,我觉得这个对于孩子来讲,应该是很有价值的。

通州区教研中心德育研修部主任高伯武:“德育研修”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动力,促进他们内在的自我教育和成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前我们显得很自卑,但是,当我们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又显得很自信。

北京东城回民实验小学校长刘燕君:我们是百年老校,是金帆戏剧团,我们结合美育教育,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孩子唱唐诗、演话剧、亲子阅读、读书会、寻找传统文化足迹,和外国小朋友友好交流。让孩子自觉接受,家长也要共同完成。小学阶段是传统文化的空白期,目前需要唤醒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进入亲子阅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春风化雨润无声。我希望把这文本活化,用生动的、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我们的传统讲活。然后讲生动,让孩子参与,因为我们寻找本来,是为了面向未来。

北京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钟亚利: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本的要做什么?那就是要立德树人,我们要为国家培养人,我们要为家庭培养人。今天这套教材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同时也给我们的老师提供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课程的蓝本。它是一个家校共育、亲子阅读的很好的读本,可以很好的融合到我们学校的体系下,融入到我们的课程中去,融入到我们学校原有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中去,融入到我们日常的德育规范的养成中去。

北京府学胡同小学德育主任刘慧琴:本套国学教材,内容不是就一本两本国学经典进行选择的内容,而是从很多本经典里选择精华。我认为这样的国学课堂一定是学生带着问号上课,《论语》里有一句什么,《大学》里有一句什么,真的和孩子互动起来,下课之后,他会带着省略号离开,他会感兴趣地说:“我能不能把我最感兴趣的那本书找来,再和父母读一读。”在这套国学教材里,作为国学教师,我看到了我认为最想给孩子的传统文化中广博的元素。这套教材,很令我们期待,也很想尝试这样的课堂。

北京国学教育出版中心主任鲁歌帆总结说:“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提到朱熹《小学》里面:‘学习的次序就是学、问、思、辨、行,最后要落到行,从目的到方法都有很好的一套东西。我们开展国学教育,对成人教育就用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方法;对青少年教育,重点应放在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上面,这是基础。’”《传统文化德育教育》丛书就是以朱熹《小学》作为指导原则而进行编写的。

“作为一个出版人,我们身上肩负着传播文明、传承文化的重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有责任去守护他、去挖掘他。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传承经典文化、缔造卓越未来而努力。”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行,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德育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行为规范,而是在新世纪的时代背景下,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重新诠释传统文化中的温、良、恭、俭、让,以及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从而将我国数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转变为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使其得到创新性发展,从而更好地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精神力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