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学说、腾讯网、腾讯教育联合主办的“聚力同行 为梦想赋能”——2017国际学校发展大会已于11月12日正式落下帷幕。共有30余位演讲嘉宾、近400多位国际学校行业人员参与本次大会。
清华附中王殿军校长以《国际学校热现象的冷思考》为主题,强调在国际学校办学热的趋势下,小心谨慎、稳步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国际学校创建新型的家校关系、完善教与学、并通过多元管理,总结经验教训,办好国际教育。
以下是演讲精华集锦:
大家好!我本来做纯正的公立教育,今天“跨界”跟大家谈一谈国际教育。对于国际学校而言,发展趋势越好,越要小心谨慎。希望大家同舟共济,共同研究,面对存在的风险,小心谨慎地保证国际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教育的国际化
关于中国教育国际化,争论和讨论都很多。国际化不仅是中国的事,全世界所有国家都要紧跟全球化发展、信息化时代发展,都存在对外开放、面向未来、实现国际化的挑战。
在面对国际化大论题的背景下,有三件事情值得非常关注。
第一,能否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最先进的教育经验、理念及做法,改良本国教育。
“为我所用”、“洋为中用”实际上是国际化最根本的任务,也能让所有中国孩子都能够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即我们应该举办更多具有国际品质的中国学校,让学生为国家强盛做贡献。这是国际化的第一要点,也恰恰是最难做到的。
第二,直接引进或者举办纯国际化学校。
除了所在的地理位置,学校注定服务对象只能是在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本土教育的影响非常有限。
第三,我认为今天大多数国际学校所处的状态是本质上是一所民办学校,但提供了国际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以将学生送到国外的大学读书作为主要的目标。
国际化的民办学校讲究中西融合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要满足政府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需求,同时融入国际化的理念和课程,打造具有本土情怀、跨文化理解力的学校。
中国的国际学校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学校应运而生。目前有将近1000所以培养学生出国为目的的国际化教育,未来每年要以10%以上的速度再增加。办这类教育,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本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但这类教育本身的发展也必须做到健康、稳健、持久。
中国有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反之则是“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国际学校发展最火热的时候,我们需要冷静思考,不应该盲目乐观,一定要做到稳步发展,谨慎发展,遵守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
国际学校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增加。此外,国际学校在举办过程遇到了很多挑战性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国际学校间的竞争关系多于合作,交流不够,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秩序也比较混乱。政府非常关注未来国际化民办教育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红线。
中国国际学校的发展趋势及问题
目前国际学校的几大发展趋势是:
出国热、低龄化,反映了人民对于中国本土的教育不满意,因此要把改造或者改革自己本土的教育作为举办国际教育的目的。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首先治理的是课程,即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原封未动采用整建制国外课程。
高消费与教育公平的问题多少存在逻辑的冲突,关注国际化与家国情怀及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保证中国根基、国际视野,是获得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的要点。
我想特别强调一下,不能简单照搬国际课程。必须有自己的体系,保证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完成国家课程的要求,并接受融合课程。
外教的水平,一定要提高。国际学校不断增长,导致外籍教师成为稀缺资源。做好国际学校不能互相挖墙脚,行业的发展需要自律、自治。构建学校命运共同体,互相珍视、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因此,关注国家政策、避免恶性竞争,资源分享、人员共享、提倡共同研究,解决共性问题才能助力国际学校行业的稳健发展。
国际学校值得研究的问题
国际学校内部本身有一些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第一,语言问题。比如双语到底如何处理?英语汉语都说,说到什么程度?如果要基本相当,怎么做到,只上一门语言,还是中英文分别授课,英汉比例是多少?
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双语教育、课程融合、多元文化管理以及中西教育队伍如何融合等问题。
第二,课程问题。国家要求及国际化要求,双语之间怎么设置?
第三,多元文化管理问题,即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不能变成两个教师团队,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及业务要求的平等性,团队组建及团队感非常重要。
第四,教与学的方式问题。中西方教育在“教”和“学”的方式上,可能比课程内容差距更大。
第五,新型的家校关系,中国家长对国际化教育的一知半解,家长的力量如何调用?各位应该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教训,将各自的学校办得越来越好。
“每个学校办得都安全,我们整条船就安全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