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一场车祸夺去了陶兴发老人唯一的儿子——陶广雄的生命。含着悲痛,这个农村老人最终签下一份器官捐赠协议,几个病人因此获救。“这样会觉得儿子还活在世间。”82岁的陶兴发老人说。他希望被救助者以后能给自己打个电话,这是他思念儿子的唯一方式。
灾难 车祸夺去独子的生命
6月18日晚11点过,39岁的陶广雄驾驶摩托车在回家的路上发生意外,随后被送到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市中心医院联合抢救,但次日中午,陶广雄出现脑死亡症状,仅靠呼吸机维持心跳。
在老父亲陶兴发的眼中,陶广雄性格直爽,为人实在,也很孝顺。“他再苦再累,都要赶回来给我们煮饭。”陶兴发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陶广雄平时就在家种种地,也在村子周边打点零工,因为自己身体不好,老伴双眼失明,陶广雄无法外出务工。
在邻居们眼中,陶广雄也是个热心肠。“哪家有点事,他都是乐呵呵地来帮忙。”村里一位陶姓村民说。陶兴发介绍,他和老伴共养育了六女一子,陶广雄最小,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今年39岁的陶广雄一直未结婚。儿子突然离世,两个老人失去依靠,悲痛万分,几个女儿商量把他们接到家中居住,但陶兴发的老伴怎么也不愿离开,说这儿熟悉,舍不得离开儿子,为此陶兴发还跟老伴做了不少工作。
选择
捐赠器官挽救他人生命
陶广雄宣告脑死亡后,医生向其家人建议,希望病人离世后能捐献器官,让更多人获得新生。在医院的亲人们商量,决定遵循父亲的意愿,于是回家告诉父亲。
当赶回家的外甥王义明把这个消息告诉陶兴发的时候,陶兴发想了10多分钟,最终含泪答应了。“捐献他的器官,可以帮助其他人。”陶兴发说,“这样会觉得儿子还活着,是他生命的延续。”“农村很忌讳这些,以前也没听说过器官捐赠。”王义明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但舅舅是个善良开明的人,年轻的时候他还在村里当过代课老师。”
6月20日下午,陶广雄离世,陶兴发和老伴等亲人隔着重症监护室的玻璃窗与他道别。随后,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指派的医生抵达,陶广雄被推进手术室,进行器官摘除。
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器官捐献协调员薛瑾介绍,当日下午,救护车迅速将摘除的器官运送到了省人民医院。“一对肾脏捐献给了两个受体,肝脏也移植给了一个受体,一对眼角膜进入眼库。这个家庭,让好几人获得了新生。”
心愿
想接到被救助者的电话
6月26日,按照当地的风俗,陶广雄在老家举行了葬礼。两个老人再也见不到儿子了,也得不到儿子的照顾了,几个女儿商量把老人接到家里去。
6月28日上午,女婿秦丕良开着车子来接老人,站在自己的院坝里,陶兴发迟迟不愿上车,他想去儿子的坟头看看,儿子就埋在离家不远的一片刚刚收割后的麦地里。“不敢让他去看,怕他又控制不了情绪。”秦丕良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父亲有身体不好,有高血压、肺气肿等多种疾病。
陶兴发说,“儿子走了,但他的器官救了人,就像我们又多了几个儿女。”陶兴发说,他希望被救的人以后能给他打个电话,这是他思念儿子的方式,也是一个念想,“我不要其他的,一句问候就好。”
据薛瑾介绍,陶广雄捐出的双肾及肝脏当日即被移植到了3位受体的体内,眼角膜则进入到了成都爱迪眼库。受助的3人分别来自巴中、自贡、成都,两个肾脏的受体均为27岁,患有尿毒症;肝脏受体则患有酒精性肝硬化,为一名64岁的男性。目前,3人的术后情况稳定。
对于陶兴发老人想跟受捐者联系的希望,薛瑾介绍,在器官捐献中,实行双盲政策,即供受双方均无法直接联系或者见面,各自的姓名、住址、电话等详细信息也无法透露。如果老人对受体有挂念,需要问好,可以通过协调员进行转达。(成都商报记者 杨灵)
(成都商报 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