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文字专访
2017-06-08 14:09:00 来源:腾讯教育

西昌学院是四川省首批公办整体转型试点学校

70余年历史传承 特色创新驱动发展

西昌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省属公办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为1939年北洋大学工学院内迁至西昌创建的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距今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设置16个二级学院和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6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等九大学科门类。近年来,面向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7100余人,成教生7600余人,留学生16人。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立并实践“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立项建设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在四川省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立项建设2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级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16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在校外建立了156个协同育人合作教育基地。获国家级及省级教学成果奖36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970人,专任教师791人,教授116人、副教授245人;硕士、博士研究生55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省学术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科技拔尖人才29人;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3人,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师德标兵6人。

承担国家、省、州、企业等各类科研项目996项,投入经费1.03亿元。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43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12项,凉山州科技进步奖61项,凉山州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10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936篇,出版科技专著197部。选育作物新品种21个,获国家专利117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68项,取得社会经济效益15亿余元。

位于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 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地处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西昌市。西昌是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这里山川秀丽,风景如画,四季如春,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被称为“月亮城”。西昌还是卫星升起的地方,被誉为“航天城”。

西昌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航班、铁路、公路可通至全国各地。成都至西昌:高速公路5小时,飞机50分钟,火车夕发朝至。学校内至繁华商业市区均开通城市公交车。

学校占地面积1636亩,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已建成园林式生态文化校园,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 “园林式校园”称号;校舍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南校区坐落在国家4A级名胜风景区泸山脚下,邛海之滨,北校区位于高速公路出口附近,机场路旁。

办学定位明确 优势学科齐全

学校一直的培养原则和方向是“立足凉山,服务四川,面向西南”,基于学科的职业技能教育优势和地方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实现了“本科新建和路径创新”,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办学定位明确: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

办学类型定位:培养农、工、教、管等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本科学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专科教育和成人教育,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农学、彝学为优势学科,农、工、教、管多学科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为扎实的本科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职业技能。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培养实践技能

学校坚持办学定位的区域性,专业设置的地主性,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凝炼三大办学特色:地方性、应用型、民族性。长期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与课程体系构建以及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基本思路:一个定位、两个转变、三个减少、四个增加。

明确一个定位: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

实施两个转变:一是改变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为按职业岗位(群)的需求而设置,由过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设置逻辑,改为按行业企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知识结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基础课。由过去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改为行业企业要求的专业知识体系。由过去知识传授为主改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相结合。二是改变“教室、教材、教师”“三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灌输式、应试式、传授式”“三为主”的教学方式,实现培养道路和培养方式的转型,着力解决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重传授获取、轻消化加工、问题思考的问题。

做到三个减少:减少课堂理论教学时数(重构、整合、优化),着力解决重知轻行,过多强调系统全面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减少“验证式、分散式、观摩式”的实验教学时数,着力解决真正实训动手做的太少,“做中学”“练中学”体现不够的问题(有的填报的所谓“综合型、设计性”实验,实则不是,实验设备和记录均不能支撑);减少成绩评价中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分值和论文中非实践中完成的比例,着力解决重知识记忆和考试分数,而轻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的问题。

实现四个增加:一是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设置《职业生涯》、《创业基础》和《职业发展与创业就业指导》等创新创业就业课程。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存储银行”。学分转换。制定学分获取和管理的配套文件,学分可冲抵的课程、活动、项目等等的配套办法。二是增加实习实训总学分。通过减少理论学时、减少验证性实验学时,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习实训的学时数,增加虚拟技术、仿真实验、模拟流程实验的学时数,增加技能技术大赛的学时数,实现实践教学总学分的提高。三是增加协同育人教学学时。通过提高业界部门,如企业、行业、院所、地方等等合作单位来校讲课的时数,提高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时数,来开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四是增加第二课堂教学时数。设置社会课程、家庭课程、社会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会调查活动,撰写小论文,完成小项目、小设计、小节目等。

奖助学金体系完备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经过不断努力,健全了自上而下全方位的学生资助工作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树立了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关心的资助工作观念,建立完善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和以奖、贷、勤、助、减、免、补为一体的资助政策体系,不断扩大对外联系,拓展资助渠道,积极筹集社会资助资金。通过国家、社会、学校多方位、多层次的资助,确保在校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学习生活上的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每年学生的奖助学金达3000万以上,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学校优秀奖学金、多种国内外企业及个人设立的社会奖助学金(加福慧教育基金会的励志奖助学金、新长城自强助学金等)。2016年我校资助经费达3690.3万元,受助学生达24766人次。占在校本专科学生的156.1%。

其中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定一次,获得者每年8000元;国家助学金:每年评定一次,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分为三个等次:三档4000元、二档3000元、一档2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评定一次,每生5000元;国家助学贷款:考生主要在生源所在地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每年最高可贷8000元;优秀学生奖学金:每学期评定一次,设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就业创业连创新高

近几年,学校积极推进就业制度的改革,与省内外不少用人单位建立了广泛的用人合作机制,为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三年本专科毕业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校连续5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建有2000平方米“西昌学院大学生科技园(孵化园)”、“西昌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与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凉山州就业局等单位共同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服务与帮扶。学校每年预算200万元,用于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大学生SYB培训,组织我校大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等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近年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200余项,2014年获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特等奖一项、2015年获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创业大赛一等奖一项,并获10万元创业基金奖励。

学校鼓励有提升学业意愿的同学考研(课程),为他们创造各种学习条件。2016年有219人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重点高校的研究生。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大力拓展国际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从国内外科研院所聘请170余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与美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有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菲律宾、尼泊尔、加纳等国留学生在校就读。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

祝福考生 欢迎报考西昌学院

我是西昌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张炜,高考(精品课)马上来了,各位考生,加油加油再加油,努力努力再努力,我在西昌学院等着你。

欢迎大家报考西昌学院。在高考(精品课)来临之际,祝福所有考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谢谢大家。

联系电话:0834—2580038 、2580029

网址: 西昌学院招生信息网 (http://zjc.xcc.sc.cn/)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