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白泉河畔,蟹稻共生一地双收
2025-05-14 15:40: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通讯员 龙炳洁

5月13日,沿着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下坪乡堰坪村的河谷公路行驶,白泉河畔30亩水田泛着粼粼波光。走进细看,成群的小螃蟹正在水中摇晃着钳子,忙着第二次蜕壳,细尖的钳子在湿软的泥地上划过一行行印迹。

在一旁,基地负责人李丰臣正在往水中抛洒玉米、鱼虾等螃蟹饲料,笑着说“基地养的是阳澄湖大闸蟹,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清明前后,基地陆续投放了5万只从江苏省阳澄湖远道而来的蟹苗。如今,螃蟹们在这里安了家,比刚来时壮实了一倍。预计五月中旬,基地将开始种植水稻。

今年46岁的李丰臣原本是一名国企职工,不满于安逸生活的他在2016年毅然辞职,从事螃蟹养殖。2024年,在外养了10年螃蟹的“老把式”李丰臣被家乡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咱这山好水好,有发展螃蟹产业的巨大潜力。”

于是他租下堰坪村30亩地,仅垫高土层,就买了1.2万立方米土,硬是把一处种玉米的沙土河堤,改成了水塘。

可头年试养就栽了跟头。新修的塘埂关不住水,夏天太阳毒晒得螃蟹没处躲,暴雨一来又把蟹苗冲跑大半。投的3万只蟹苗,最后就剩个空壳,十多万元打了水漂。

但李丰臣并没有气馁,反而吸取经验教训,今年一鼓作气对蟹塘进行了翻修改进。3个水泵、一个占地1亩的蓄水池为干旱天气做准备;排水进水口加固防止螃蟹“出逃”;防洪堤坝把水田围得结结实实……

如今的基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蟹苗茁壮成长,而田里暗藏玄机:螃蟹吃杂草害虫,粪便成了水稻的肥料;水稻又为螃蟹提供天然庇护;特意养的田螺既当蟹饲料又帮忙净水。由此形成“蟹护稻、稻养蟹”的绿色生态闭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今年6月,我还盘算着在塘里投放鳜鱼,专吃和螃蟹抢食的小杂鱼,努力实现蟹鱼稻一地三收。”李丰臣兴致勃勃地算了一笔账:一亩螃蟹的利润是1万元到1.5万元,一亩鳜鱼的利润是3000元到5000元,加上水稻收益,利润可观得很。

蟹塘四周,一圈湖蓝色的瓷砖挡板很是醒目。“瓷砖滑溜,螃蟹爬不上来,看着还清爽。”

为什么选择造价更高的瓷砖?李丰臣解释道,基地不光发展蟹稻共生农业,还打算结合旅游,实现农旅融合。放眼望去,在蟹塘周围,步道、停车场、观光平台都已准备就绪。

站在新修的观光平台上,李丰臣指着不远处的瀑布畅想未来:“春天看蟹蜕壳,夏天赏稻浪,秋天抓蟹钓鱼,城里人来了肯定稀罕。”

他盘算着把这里打造成探究循环生态农业的“活课堂”,形成集养殖、垂钓、餐饮、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白泉河水汩汩流淌,带着稻香蟹肥的故事,奔向山外的世界。

(通讯员供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