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厕所问题,不仅仅是关乎群众“方便”的小事情,更关乎着农村大文明、大民生,不仅影响村民身体健康,也制约建设美丽乡村的步伐。
恩施州是农业自治州,有3049个行政村、93.24万户,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在改厕过程中,还依然存在让村民“闹心”的问题,比如费用增加舍不得用、质量不高不敢大胆用、常年如厕习惯不乐意用、配套设施跟不上不能用,农村改厕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想不让农民“闹心”,干部就得“用心”。
热心宣传。脱贫不脱贫,厕所头一名;小康不小康,厕所头一桩。受传统如厕习惯的影响,农民参与改厕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引导,激发群众改厕热情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及时给予技术指导,防止村民盲目施建、不规范施建。
细心规划。对于小厕所而言,因地制宜作出规划并非小题大做。否则,规划不到位、不科学、不实用,就会脱离实际,挫伤农民改厕的积极性,甚至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规划时,需精雕细琢,充分考虑庭院布局、自然条件、发展水平、经济能力、生活习惯、群众喜好,实施精准施策。
耐心引导。农村改厕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考验着干部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智慧。既要下大力气普遍宣传,又要用巧劲解决好规划设计、技术支撑、资金拨付等难题。对农民改厕既不能“一刀切”强行推进,也不能“一厢情愿”强迫施建,要耐心引导,增强环保观念,充分考虑村民意愿。
狠心监管。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改厕成果好坏,监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明确施工队伍资质,强化施工过程监管,严格工程验收标准,确保工期按时、按期和质量过关、过硬。厕所重建更要重管,需优化后续维修服务,建立改厕成果督查核查机制和改厕长效巩固机制,完善后期维修、管护、粪污利用等配套制度,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匠心布局。要将农村改厕当作改陋习、倡文明的重要手段,提高改厕惠民政策的透明度,为群众算好经济账、健康账,匠心布局,宣传改厕亮点,剖析改厕难点,聚焦村民热点,营造“厕所革命”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同时,做好排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力所能及建立封闭粪池,将厕所粪便与畜禽粪便统一发酵作无害化处理,转化成自然肥料,大力推广人畜粪便沼气化利用,尽可能变废为宝。
来源:农村新报 作者单位:宣恩县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