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文化为魂,用心呵护八方旅客 鄂西管理处:谱写“天路”平安曲
2018-11-28 17:52:31 来源:汉网

武陵腹地,巍巍鄂西,群山高耸,谷壑纵横。

走过鄂西高速的人,无不被它的波澜壮阔和婀娜多姿所惊叹。作为国家东西大动脉和进出川渝的重要通道,通车近9年的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在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守护这条“天路”的人,来自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鄂西高速公路管理处。年轻的群体扎根大山,在辖区550公里的道路上,在804座桥梁、98座隧道上,用生命和汗水奏响了一首首平安之歌、畅通之歌、服务之歌。

\

图为:四渡河特大桥。

车流量增加四倍,事故下降三分之二

事故多发路段变身平安大道

2009年12月,被交通运输部列为“一号工程”的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正式通车,鄂西管理处应运而生。

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东起宜昌长江大桥,西止鄂豫交界的利川白羊塘,全长320公里,横跨我国第二道地质阶梯,穿越数百座高山、深谷,是名副其实的“天路”。全线设有326座桥梁,46座隧道,桥隧比高达55.19%。

通车仅半年,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就发生了695起交通事故,最美高速公路转眼变成了事故多发路段。如何降低事故发生率,给全国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新生的鄂西管理处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国内没有现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可借鉴,一切只能靠自己。鄂西管理处全体人员上阵,先后成立了安全应急专班、特殊结构桥梁专班和隧道消防专班,用脚“丈量”每一个坡段、每一处隧道,找出了6处事故多发地段,逐一分析事故原因。

路政、养护人员经过仔细分析发现,长下坡落差大、气候环境复杂、隧道多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全线横断面从海拔40米迅速抬升到1443米,车辆平均每行驶220米海拔就抬升1米,全线道路连续长下坡达53公里,长下坡隧道20余公里,其中95%的事故发生在下坡段,下坡段事故中又有90%与大货车有关。

海拔变化大,也使得沿线经常出现雨、雪、雾、冰、晴交替情形,多数路段全年至少有90天夜间路面温度在零度以下,对司机驾驶造成了严重影响。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反复梳理,鄂西管理处推出了危险路段单道通行、停车区瓶颈控制、恶劣天气无缝巡查、声光预警安全提示、上坡管制远端分流等“事故掌控十法”,在事故多发段的下坡、隧道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例如,在朱家岩等隧道入口增设一种由新型材料做成的橡胶防撞墩,具有很强的抗撞性能,一旦出现意外,车辆直接撞击防撞墩,大幅减少司乘人员伤亡;在9个避险车道内用鹅卵石混合细沙代替石块,形成松软路基,避免车辆撞山;在服务区增设加水站给货车加水,有效控制了纵坡长、制动久、疲劳驾驶等事故因素。

经过不懈努力,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的交通事故逐年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0年,该路段通行车辆800多万辆,发生交通事故1177起;2017年,路段通行车辆高达3652万辆,发生交通事故400余起。车流量增加了4倍,交通事故却下降了三分之二。

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从通车之初的事故多发路段变成了今天风光无限的平安大道。据不完全统计,9年来,该管理处共服务社会通行车辆2.2亿多辆,司乘人员近7亿人次。

\

图为:G50沪渝高速“一路两省(市)五方”各支部联合举办跨省市主题党日活动。

 

“上天入地”

探索山区高速科技养护新样本

11月12日,经过26天作业,“荆楚第一隧”——金龙隧道正式完成了沪渝向加铺沥青施工。这是该隧道通车9年多来首次在路面加铺沥青。

长8.6公里的金龙隧道(沪渝向)正好处在21公里长的下坡起点,连老司机都怕。过去,养护人员采取铣刨拉毛、精细铣刨等方式,增强混凝土表面粗糙度,以减少交通事故。但这些做法也对路面混凝土破坏较大,一段时间后路面越变越薄,迫切需要新的养护措施。

根据国内外隧道治理经验,鄂西管理处提出加铺沥青,并在渔泉溪隧道、云雾山隧道率先试用,效果良好。今年10月,金龙隧道开始尝试在路面上加铺6厘米厚的沥青混凝土。加铺沥青后,该路段路面抗滑系数大幅提升,车辆运行更加安全,路面维护也更加便利。

这是新时期鄂西管理处采取新型养护措施的一个缩影。

鄂西管理处处长陈方先说,沪渝、宜巴等高速公路山高谷深隧道多,养护必须走向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才能进一步提升道路安全,对广大司乘人员负责。

与金龙隧道同时开工的,还有齐岳山隧道排水沟拓宽工程,这也是该隧道排水沟首次进行拓宽。齐岳山属于喀斯特地貌,溶洞多,水量大,隧道经过几年运营,山水慢慢涌入隧道,排水沟从2016年起出现洪水,导致双向8.2公里的车道全部被淹没,影响正常通行。

“10月底完工后,排水量增加了1倍。”鄂西管理处养护三站技术人员陈炳峰坦言,因为使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整个施工仅仅只花了3个月,且还保持了道路安全通行。

过去,大桥的安全监测全部靠人,要么爬上百余米高的桥塔,要么找专业人士潜入水底,查看桥梁的裂缝等安全性能情况,这样做既危险,又检测不全面。2015年,鄂西管理处首次创新引进无人机飞行检测龙潭河特大桥,178米高的桥墩不到15分钟就检测完毕,每一个地方什么情况看得一清二楚。不到半个月,无人机完成了全线特大桥的检测。

同年3月,鄂西管理处还首次尝试使用了爬索机器人,对铁罗坪特大桥152根斜拉索进行检测,开创了高速公路斜拉索检测新方法。2017年,又在全省首次采用水下无人机对大溪水库中的4根桥墩进行检测。

同时,数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日常养护中纷纷使用,使养护管理更加科学。如在四渡河特大桥上率先使用了TST无缝伸缩缝新工艺,经试验,桥面可在80℃时不流动,在零下40℃时不变脆,非常适合山区温度变化大的特点;隧道内安装了感温系统,感应温度超过60℃会自动报警。

11月16日,省交通运输厅一场反恐安全演练在金龙隧道举行,而最早发现“纵火”的是贺家坪监控室。在这里,20块大屏幕对沿线数十公里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据悉,在鄂西管理处管辖的3条高速公路上,安放着近2000个摄像头,像一个个“天眼”,守护着山区高速公路的平安。

2018年3月,鄂西管理处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组织评审的“中国高速公路30年·信息化经典工程奖”,以表彰鄂西山区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成果。据了解,鄂西管理处以沪渝高速鄂西段机电系统建设为基础,不断研发“鄂西三次元”系统,在视频监控平台建设、隧道照明LED节能技术应用、完善隧道群车辆智能检测系统、高速公路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应用、山区高速公路雾区安全诱导系统应用研究等方面成绩斐然,实现了运营管理信息的自动化、智能化、全天候的服务。

陈方先坦言,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在养护上大胆探索“三新”“三化”,为山区高速平安养护积累了重要经验和示范。

\

图为:冬日里全省海拔最高(1443米)的收费所——沪渝高速白羊塘所一片银装素裹。

 

打通堵点

跨省联合党建,两家人办一家事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鄂西管理处党委书记钱兵表示,管理处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党建教育学习与实际业务相结合,彻底解决了党建、业务“两张皮”的问题,既增强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又解决了实际难题。沪渝、宜巴高速是进出川渝的重要通道,车流量大,每到节假日、雨雪冰灾天气,两省交界处时常会出现拥堵。为此,沪渝高速的白羊塘党支部和宜巴高速的神农溪党支部主动“走出去”,与重庆相关方面结对子,开展跨省联合党建活动,用一家人的思维办好两家人的事。

鄂渝交界的白羊塘管理所党支部书记吴旺介绍,该收费站年通行车辆超过200万辆,在春运、国庆等节假日期间,日最高通行量达到5.2万辆,安全保畅压力巨大。而彼此信息不畅通,没有建立合作机制,是不能及时缓解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5年2月16日,时值农历腊月二十八,节前春运高峰,因恶劣天气原因,沪渝高速重庆石忠段车辆滞留达10公里,紧邻白羊塘收费站的重庆冷水收费站紧急向鄂西管理处救助;鄂西管理处立即派出路政、收费员等8人前去帮忙指挥交通、发卡,并在湖北恩施、利川境内及时发布交通信息,引导车辆分流,避免造成进一步拥堵。及时的协作,有效缓解了当时的拥堵状况。

此后,双方建立了一个新机制:春节前,进川车辆多,重庆方面主动派人来湖北帮忙;节后,出川车辆多,湖北方面派人到重庆帮忙。春运期间,双方还将各自的执法点前移,形成一个综合执法点,“2变1”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今年6月,白羊塘管理所、路政鄂西支队第三大队、省高警总队五支队利川大队、重庆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石忠管理中心、重庆交通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第四支队五大队共同签署了沪渝界“一路两省(市)五方”支部共建活动协议,确定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在除冰防雪、春运保畅、应急处突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联动联勤和深入协作。

协议签署近半年,“五方”就共同开展了5次学习,平均每月一次。从“临时帮忙”到家人一样互帮互助,跨省联合党建让双方尝到了甜头。

神农溪收费站也一样。2017年春运,临近重庆的省界站——神农溪收费站车辆滞留长度最高峰超过7公里。事后,神农溪党支部借鉴沪渝高速省界站合作经验,与重庆市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巫山管理中心结对共建,双方互通信息、互派人员,对相邻的150公里管段车流量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合理部署保畅力量,并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协商解决共同存在的难题。

效果立竿见影,2018年春运,由于信息沟通及时,准备充分,神农溪收费站最高峰只拥堵了70米。

“一条路,一颗心,一家亲。”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7公里到70米的蜕变,鄂渝跨省合作共建功不可没。

\

图为:穿行在武陵山区的沪渝高速宛如巨龙,是一条土苗儿女的致富路。

 

打造一条温馨、生态、致富“和谐”路

融入鄂西,造福一方百姓

文化品牌是一个单位的灵魂和精神支柱,鄂西管理处成立后,将“汇通鄂渝建天路,服务社会促和谐”作为企业使命,凝练出了“拼搏、进取、务实、奉献”的鄂西精神,以及“和谐鄂西”的文化内涵。

恩施、宜昌、神农架是湖北鄂西生态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鄂西管理处管辖的3条高速公路正在这些区域。该管理处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圈,让道路运营与山区景观和谐共生,处处体现以员工为本、以司乘人员为重,以关爱凝聚人心,以真情感动司乘。

鄂西管理处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积极探索山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模式;不断完善道路安全设施,投入2479万元优化道路设施,其中新增和更换标识牌509块;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打造“道路有端、服务无限”的鄂西品牌。

人人是形象,处处是窗口,这是3条高速公路沿线七尺收费亭的共同口号。今年9月30日晚上,一位与家人刚吵完架的年轻小伙开车来到恩施东站,故意刁难收费员,甚至还骂脏话。但收费员没有生气,不停耐心解释,最终化解了小伙子心中的“怒火”。

这样的案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面对某些无理取闹、不讲理的人,收费员不生气、不骂人,通过做通思想工作,把矛盾化解于“春风细雨中”;面对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收费员积极伸出援手。2018年1月初,鄂西地区遭遇冰冻雨雪天气,沿线各收费所积极行动起来,免费为司乘人员提供方便面和面包,煮好热汤和面条,有的收费员还将自己的宿舍腾出来,给生病的旅客居住,上演了一幕幕动人故事。

通过文化建设,在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平凡的岗位上,涌现出了一个个先进人物。

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安全卫士郑玉典——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路政支队第一大队队长,创造了“点式工作法”“重点时段定点值守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山区高速公路管理办法;恩施西管理所的“土家幺妹班”,“五朵金花”定出“小规矩”、开设“小课堂”、开辟“小园地”,用心微笑,热情服务,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2014年全国首届中国最美路姐——上官一木,勇于实践的第二届全国“最美轻工”——苏涵……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当我们再踏上天堑变通途的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不得不为这条“天路”给鄂西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点赞。有了路,才能富,鄂西是最好的见证。以旅游为例,2009年即高速公路通车第一年,恩施州年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不到30亿元;2017年,恩施州接待游客43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对恩施经济发展和武陵山区百姓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融入鄂西,造福鄂西。进入新时代,鄂西管理处将紧紧围绕交通强省战略,加快创新,勇于担当,更好服务宜昌、恩施等地经济社会发展。

\
图为:鄂西管理处采用无人机检查四渡河特大桥。

来源:湖北日报 策划:鲁传杰 撰文:何祝青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