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通山县的富水湖建成于1964年,又名富水水库,湖面面积12万亩。上世纪80年代以来,湖面网箱养殖成了周边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养鱼网箱保有量达到5.6万口。不过,星罗密布的网箱遍布湖面,不仅影响航道安全,还对富水湖水质及周边旅游开发带来不利影响。
去年年底,通山县政府痛下决心,要求在今年6月30日前全面拆除湖区网箱,一时间,村民们网箱养殖的鱼如何销售出去,成了驻村“精准扶贫”队最为头疼的问题。
养殖大户带头拆除网箱
通山县大畈镇长滩村位于富水湖畔,一半村民都以网箱养殖为生。3月2日,武汉晚报记者来到长滩村时,村前湖面仍有部分网箱尚未拆除,也有一些拆除后尚未托运上岸的网箱部件漂在水中。
50岁的养鱼户陈喜迪是最先响应政策,带头拆除自家网箱的。据其介绍,他跟儿子均靠网箱养殖为生,总面积数百亩。“在本村对应的湖面,随便划一块地方安装网箱,投放鱼苗,等鱼长大后捕捞出售就能挣到钱。”陈喜笛说。
谈及拆除网箱这一政策,陈喜迪始终将支持二字挂在嘴边。“水质必须要改善改善了。”陈喜迪说,十几年前自己开始养鱼时,湖面网箱很少,鱼苗投放进去后长势很好,一年能长到五六斤,而后来网箱越来越多,湖面上连行船的地方都没了,水质也是每况愈下,投放的鱼苗越来越多,而水生物有限,鱼自然也不长了。“我去年投进2斤一个的鱼苗,今年有的廋到只剩1斤了。”
对于今后村民该如何为生的问题,陈喜迪也十分淡然,他觉得这并非死路一条。“只要环境改善了,山上有桃花,湖边有农庄,不愁赚不到钱。”
咸宁市精准扶贫驻长滩村工作队队长蒋文林介绍,去年,精准扶贫工作队已经修好了周边几条道路,完善了交通,流转了一千多亩山地,以后项目运作得好,贫困户就能从中受益脱贫。“旅游发展好了,土鸡蛋、无污染的蔬菜等都可以卖钱,比养鱼轻松。”蒋文林说,只要村民们转变思路,这一代致富大有文章可做。
村民们正在湖中拖拽已经拆除的网箱部件
大鱼找到销路小鱼仍愁卖
在驻村“精准扶贫”队及养殖大户们的带动下,村民们逐渐意识到网箱养殖的危害,大部分村民都开始积极响应政策,放弃了在春季投放新的鱼苗。
不过,要想拆除网箱,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将网箱里养殖的几十万斤鱼销售出去。
长滩村村支书郭和清说,春节期间,通山县组织了全县公务员购买“爱心鱼”行动,平均每人至少购买了200元的“爱心鱼”,很好地带动了销售工作。
春节后大畈镇相关领导又积极联系到一名四川的客商,来水库周边几个村买鱼,每天能收购上万斤鱼。因此,虽然目前才3月份,该村网箱大部分已拆除。
长滩村的养鱼户陈敬栋透露,两斤以上的鱼目前销路比较稳定,但两斤以下的鱼属于鱼苗,该村还有十来万斤,怕是难以卖出了。
长滩村特困户陈治国因夫妻二人身患残疾打工不便,去年借了3万多元搞网箱养殖,收到网箱拆除政策后,目前仍有几千斤小鱼未销售出去,心急如焚。“如果卖不掉,估计要损失2万元。”
通山县水产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全县均在搞网箱拆除工作,待销的鱼苗量太大,也正在四处想办法,周边县市甚至外省均有联系,希望在接下来几个月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刘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