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防汛仍存六大“软肋” 灾后建设有望“强身健体”
2016-09-06 10:18:00 来源: 澎湃新闻网

8月22日至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西省考察时宣布今年防汛抗洪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但也强调水利设施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8月26日上午,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沈华中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他表示,今年洪灾暴露防洪六大薄弱环节,包括不少小型水库仍未除险加固、多数中小河流未形成整体防洪封闭圈、湖泊调蓄能力与支流通江能力双降、蓄滞洪区建设进展滞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还有约840公里崩岸险段需进行治理、沿江圩区“关门淹”情况突出。  

目前长江流域规划内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但仍有不少规划外的病险水库还未纳入除险加固计划。新华网图鄂皖两省两千多座小水库未除险加固

沈华中告诉澎湃新闻,目前长江流域规划内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但仍有不少规划外的病险水库还未纳入除险加固计划。水利部此前也曾回函澎湃新闻,称仍有不少中小型水库需除险加固。

他表示,绝大多数的小型水库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这些病险水库主要存在防洪标准不够、坝顶高程不足、坝体填筑质量差、坝基清基不彻底、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建筑结构老化等问题。

以湖北和安徽两省为例,沈华中向澎湃新闻透露,两省仍分别有1180座和1100多座小型水库未进行除险加固。 特别是今年汛期,长江流域新增险情水库844座,其中,小型水库就有829座,占比达98%。

沈华中坦言,水库一旦出事后果严重,“应做好规划外小型病险水库和今年出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前期工作,汛后抓紧实施,全面消除小型水库病险隐患”。

如何除险加固?沈华中向澎湃新闻介绍,一般设计单位初步设计时根据水库大坝、溢洪道、输水管等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除险加固设计方案,如水库存在坝顶高程不够、坝基渗漏问题,那么设计单位就提出大坝加高和坝基处理设计方案,审查单位审批后地方即可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实施。

中小河流未形成整体防洪封闭圈

沈华中表示,未治理的支流和湖泊河流(河段)、堤垸,防洪能力明显偏低,险情频发,今年的险情98%以上发生在重要支流和湖泊上。

他称,以往中小河流,特别是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下的中小河流,只侧重对保护对象重要的重点河段进行治理,且投资控制在3000万以内,虽然经过治理的河段今年险情很少,但由于多数未形成整体防洪封闭圈,受灾仍然比较重。

沈华中向澎湃新闻透露,在突出通长江一级支流综合治理的同时,对今年洪涝灾害严重、保护对象重要的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下的中小河流,将改变以前侧重治理重点河段的思路,而以河流为单元进行系统治理,且会突破单个项目投资控制在3000万元以内的限制,以提升流域整体防洪减灾能力。

沈华中还称,未来将合理确定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和堤防级别。“防洪标准高,安全度高,风险小,但所需投资多;防洪标准低,安全度相对较低,需承担的风险大,但所需投资少。因此确定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和堤防级别,要充分处理好防洪安全和经济的关系。”

他建议,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和堤防级别应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确定,经论证确有必要的可取上限标准。如有些圩垸既有农田,又有城镇、工业园和重要基础设施,可取相关行业的上限,以保障防洪安全。

湖泊调蓄能力与支流通江能力双降

今年汛期,湖北第二大湖梁子湖水位一度高达21.48米,超保证水位0.12米,超历史纪录0.05米。7月14日,湖北省政府决定对梁子湖流域的牛山湖实施破垸蓄洪,并称这将是永久性退垸还湖,还表示将全面实施退垸还湖政策。

这一果断举措的另一面,说明了目前湖泊的调蓄能力严重不足。沈华中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说,随着湖泊调蓄容积减少,今年又同时遭遇外洪内涝,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沈华中介绍,1949年大通(长江中下游分界点的水文站)以上通江湖泊面积为1.72万平方公里,目前仅有0.65万平方公里(仅洞庭湖、鄱阳湖通江)。这些湖泊起着接纳长江洪水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减小,直接导致了地表径流调蓄出现困难,长江水没有足够的空间分流,很容易造成洪灾。

沈华中还表示,不仅湖泊的调蓄能力降低,由于内河历史上普遍存在填湖造地、挤占河道等现象,导致原有水系被破坏或淤塞,支流的通江能力也在下降。

针对这些问题,沈华中告诉澎湃新闻,接下来将按照“标准内保安全、超标准有对策”的治理思路,合理确定圩堤标准,给洪水以出路,综合采取退田还湖、湖(圩)堤加固、河湖连通等措施,减轻洪涝灾害。

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进洪圩垸80%以上为5000亩以下的中小圩垸。他认为,要利用这次机遇,对万亩以下且属于基本农田保护的进洪圩垸,可实行“单退”,即退人不退耕,其中影响行蓄洪水的,实行“双退”,即人田均退;对于万亩及以上且居住人口较多的进洪圩垸,可确定合适的防洪标准进行加固。

沈华中强调,退田还湖也需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宜搞“一刀切”。

多处蓄滞洪区围堤不达标,蓄滞洪区建设滞后

沈华中介绍,总长度2764公里的蓄滞洪区围堤,除长江干堤、洞庭湖和鄱阳湖区蓄滞洪区围堤部分在1998年大洪水后进行了加高加固基本达标外,仍有武汉附近区6处蓄滞洪区、华阳河蓄滞洪区、洪湖蓄滞洪区(东、中、西三块)、人民大垸蓄滞洪区等部分围堤(含隔堤)共685公里未达标或未兴建。未达标围堤存在着高程不足,堤身、堤基险情隐患多等问题,分洪前难以保障安全。

沈华中强调,特别是部分隔堤高程不足,分洪后可能引起隔堤溃决,威胁其他防洪保护区安全。

围堤未达标仅仅是薄弱环节的一处,沈华中坦言,部分蓄滞洪区还存在着缺乏进退洪设施、安全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除荆江分洪区、杜家台分洪区兴建了进退洪闸(节制闸),洞庭湖区澧南垸、围堤湖、西官垸兴建了进洪闸外,其余蓄滞洪区运用时均需人工扒口,特别是有的分洪口门未裹头,难以及时及量分洪。

同时,退洪闸也很少,抽排设施不够,这就导致蓄滞洪区运用后,一般只有等待长江洪水自然消退,时间长达2~3个月。

此外,蓄滞洪区内安全区、安全台、转移道路等安全建设设施少,区内群众转移安置困难。

沈华中说,蓄滞洪区已成为长江防洪的“短板”,希望加快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的建设步伐,近期优先完成城陵矶附近100亿立方米蓄滞洪区和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的建设,一旦分洪运用时,能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

长江中下游干流约840公里崩岸险段需治理

河道崩岸也给今年的防汛带来巨大压力,江岸崩岸险情频繁发生,部分已治理守护崩岸段甚至又会发生新的崩岸险情。

沈华中回忆了今年汛期发生的一起崩岸险情。7月22日上午6时许,黄冈长江干堤茅山堤团林岸堤外距堤脚约20米处有白杨树倒伏,表明发生水下崩岸险情。据现场目测,崩岸呈弧形,长约100米,宽约20米,距堤脚最近距离约20米,出险时滩面水深约0.5米~4.5米。若继续发展,势必会影响长江干堤保护区内约10万人、15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

“采用抛石方案进行应急抢护”,湖北省防办就此险情抢护情况上报长江防总办,称截至7月23日9时,已完成水下抛石1.6万立方米,其中块石1.1万立方米。沈华中回忆道,同天19时许,长江防总办长江干堤险情隐患技术分析组提出了该崩岸险情技术分析报告,并立即印发给湖北省防办,“我们在技术分析时地方也在进行应急抢护工作,我们的目的是要求他们按照分析报告的相关要求,落实相关应急处置措施,做好崩岸险情处置和汛后除险加固工作,确保长江干堤防洪安全”。

沈华中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还有约840公里崩岸险段需要进行治理。接下来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湖口以上河段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中的河势及岸坡影响处理工程和湖口以下河段列入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河势控制和河道整治项目的建设,同时加快开展重点河段和重点险工段系统治理的前期工作,推进熊家洲至城陵矶、铜陵、马鞍山、南京、镇扬等重点河段的系统治理。

沿江圩区“关门淹”情况突出

除上述薄弱环节外,沈华中还告诉澎湃新闻,沿江泵站排洪排涝能力严重不足,“关门淹”情况十分突出。

他解释到,长江中下游湖圩区位特殊,地势低洼,易涝问题突出,排涝能力严重不足。在今年的洪涝灾害中,沿江许多区域自排、强排能力跟不上,造成洪涝水无法及时排出,洪水位高居不下。

以梁子湖为例,7月4日到8月23日,梁子湖超警戒水位时间长达51天,沈华中表示,主要就是因为通江闸站的自排、强排能力不足。

沈华中说,要科学合理确定湖圩地区排涝标准,对治涝标准低且今年受灾严重的区域,应优先安排排涝泵站建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