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富硒水稻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落户沙洋农场
2016-08-27 21:19:00 来源: 长江网

长江网讯(彭向东通讯员项俊平唐四林)8月26日,以“红莲型珞优9348富硒杂交稻”标准化栽培为突破口,逐步向富硒种植业、富硒养殖、富硒水产和富硒食品加工等产业推进的湖北富硒水稻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正式落户沙洋农场所属的湖北沙洋广华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该基地由武汉大学富硒水稻研究中心、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和沙洋农场联手打造。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担任基地首席科学家。

朱英国院士讲解富硒杂交水稻(左二) 长江网记者彭向东摄

据介绍,四方协同创新联合体将以富硒水稻开发为重点,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将资源优势、科教优势、成果优势转化为科学、可复制、可操作的标准规则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话语权,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把沙洋农场打造成为湖北乃至全国富硒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目前,基地种植的1000亩“红莲型珞优9348富硒杂交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下月中旬,湖北标准版的“绿杉”富硒大米将在沙洋农场面世,湖北富硒产业将因此结束有产品、无标准的历史。

朱英国院士担任基地项目首席科学家

湖北是“富硒”宝地。

除了恩施拥有全球唯一的独立硒矿床和大量的富硒土地,2003年开展的农业地质调查发现:江汉平原也存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

物以“硒”为贵。

2014年,根据省委富硒土壤开发利用专题协调会议精神,组建了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这是由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联合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省农科院、武汉市农科院、恩施州农科院、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单位共同组建的全省富硒产业的公共研究平台,由朱英国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据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院长戴光忠介绍,公共研究平台的主要职能有五个:一是整合全省富硒研究资源,组织开展富硒科学研究,使研究院成为全省富硒产业的开放研究平台;二是为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公众和相关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使研究院成为全省富硒产业的管理服务平台;三是开展全省富硒农产品检测监测及产地认证,开展富硒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使研究院成为全省富硒产业的实验检测平台;四是组织并参与全省农业地质和富硒资源调查评价,开展富硒产业研究成果孵化与转化及其试验示范推广,使研究院成为全省富硒产业的成果转化平台;五是建立和管理全省富硒产业研究成果信息集成系统,发布相关科学研究成果、检测监测数据、产地认证等相关信息,使研究院成为全省富硒产业的综合信息平台。已承担完成了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公共研究平台由朱英国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正在开展湖北省优质高效农产品富硒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研究。

为此,武汉大学也组建核心技术研究团队,成立富硒水稻研究中心,从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富硒水稻品种入手,摸索与该品种相关的富硒关键技术,开展与相关品种有关的富硒水稻产业化研究。

据了解,湖北富硒水稻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聘请朱英国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着力研究富硒水稻的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实现最佳生产配组,通过核心品种和技术成果的转化,与稻米生产和加工企业合作实现成果转化,形成富硒水稻生产标准和富硒稻米标准,从而形成富硒稻米产业链。

湖北省富硒水稻标准化示范项目媒体见面会 长江网记者彭向东摄

沙洋农场乐当富硒稻米试验的“急先锋”

沙洋农场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商品猪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供港活猪基地。

自从获悉农场处于江汉平原富硒土壤区的消息后,沙洋农场便开始琢磨如何对接省委、省政府的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好“硒”的文章。

一是成立专班,明确以湖北沙洋广华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绿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组成专班,落实富硒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落地。成立了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主要领导牵头,抽调专门人员任办公室成员,专门从事富硒产业方案制定、产业推广、生产规程落实、联系协调各方,确保富硒产业化基地项目落到。

二是主动作为,形成两地四方合作机制。沙洋农场主动作为,就发展富硒产业合作事宜,积极与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武汉大学、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洽谈、磋商,四方在湖北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上形成合意,签署了富硒水稻种植、大米生产技术服务四方合作协议。

“沙洋农场能够成为湖北富硒水稻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还得益于它良好的资源优势和极具辐射影响力的区域优势。”湖北沙洋广华农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铭介绍说。

一是自然条件优势。沙洋农场耕地面积20余万亩土地肥沃,土壤洁净,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水利设施齐全配套,宜灌宜排。

二是生产组织形式优势。作为国有大型农场,沙洋农场生产体制有别于地方和其他农垦农场家庭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家庭农场承包形式,采取的是职工集体农场体制,集体投入,集体管理,集体经营,在运行方式上实行“六统一”。即统一种植规划、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成本核算和统一品牌经营,农业生产实行全程机械化。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具有集约化、规模化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减少协调难度和协调成本,便于快速将富硒产业化的理想蓝图转化为推进富硒产业建设的实践成果。

三是质量传承优势。沙洋农场一贯重视食品安全,积极开展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认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良好农业认证,建立质量检测中心,确保以最严格的标准组织农业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可控、安全、环保、可追溯,真正做到从源头上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四是全产业链优势。沙洋农场致力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源为保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运用工业化生产及商业化营销为特征的全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标准化、投入品使用规范化,确保为消费者提供绿色环保安全农产品目标。目前,沙洋农场业已具备10万吨稻谷、4万吨大小麦、5000吨玉米、5000吨黄豆、2000吨花生的生产能力,和10万头生猪、1万吨鲜鱼、2000吨小龙虾的养殖能力。其中,湖北沙农绿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3万亩水稻种植基地,连续6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生产的“绿杉”牌有机大米2016年获“第十届中国有机食品博览会产品金奖”;“绿杉”商标被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目前,基地种植的1000亩“红莲”9348富硒水稻长势良好,业已齐穗,丰收在望。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朱英国领衔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