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下单,不到两小时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就能上涨1000……
“太快了,两个小时就充好了”、“刷量还送点赞,物美价廉”……2017年1月,在完成交易后,“offer先生”等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人员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从人人网、QQ盛行的年代,到微博、微信,直至直播平台,为了赢得更多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围绕“手机-账号-人-流量-盈利”的主线,基于用户心理和粉丝效益将客户引流进微商、交友、游戏、直播等产业链。
微信公众号刷阅读量盛行 网店公开售卖粉丝
“微信公众号刷阅读量是给广告主看的,能够产生直接的效益。”一位不愿具名的自媒体博主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透露。
对于一些运营人员来讲,从“朋友圈集赞截图换奖”热潮到买粉刷量,“暴力吸粉”的方式在不断变换。
在“聚量成真”思维影响下,较高的微博粉丝数和微信阅读量,成为广告主投放广告的重要参考。据了解,阅读量“10万+”的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市场价大约在2万元至6万元。一些拥有上百万粉丝数量的知名公号,合作一条广告的报价,甚至高达数十万。
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者对粉丝数、阅读量的一味追求,造成机器粉、假数据充斥在这个平台。
为了净化微信空间,2015年3月,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对刷粉丝、利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打招呼、摇一摇等形式推广微信账号的违规操作进行了处理。
经过几次整治,许多涉嫌刷粉的公众号阅读量直线下降,平时阅读量“10万+”的,现在都跌到了六七千左右。即便如此,在利益面前,部分运营人员总能想出“新招”绕过监管,游走在网络空间的灰色地带。
“我们卖的粉丝有头像,保证不掉粉。”某电商平台上,一家主营网络刷粉的店家客服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相比于“僵尸粉”,真人粉更受买主欢迎,“如果要可以回复数字、字母的活粉,都能通过软件机器实现,每个真人粉丝账号背后,有不同的运营人员定期更新博文”。
据了解,机器刷粉,往往需要配合成排的手机、电脑和不同IP地址,通过安卓模拟器等软件自动查找附近的人的信息并批量添加好友,实现加粉,“有的养着几千张(手机)卡,也就是几千个账号,还有养着几万(部)手机的”,来自天津的微信营销从业者姚宇宁称,在网店内,平均每100个粉丝价格从2元至15元不等,有回复功能的粉丝甚至每100个高达50元。
当店家被问及“是否会被封号时”,营业已两年的老板表示质疑:“还有查的吗?我们家很多老客户,还没有谁反映过自己被封号。”
有业内人士指出,通过批量购买大量手机卡获取多个IP以注册微信号,并雇人为之设置不同的头像和签名,这一流程与正常用户注册无异,往往可以避过官方检测。
“微信公众号通过刷粉、刷流量,制作虚假数据骗取客户或者广告主信任,涉及到虚假宣传,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指出,“第三方机构或者个人通过开发软件或者其他手段帮助微信公众号刷粉,性质上属于帮助侵权,只是对于此类行为的监管存在很大难度。”
在线租人业务充满隐患 人与时间任由支配
半个月前,20岁的女生涵子下载了一款名为“约单”的租人软件,出售个人时间,陪同城好友看电影。“我每个小时收费50元,春节期间,两天能有一单。”涵子说。
在微信中搜索“租人”,可以跳出数十个公众账号。这些打着“出租自己,获取收益”招牌的租人平台功能雷同,多由租别人和租自己构成。一款名为“来租我吧”的App首页显示,个人出租范围包括逛街、聊天、K歌、陪加班、开车接送,均按小时收费,50元至1000元不等。用户可以向对方发起预约,填写约见的内容、时间、时长,等待对方接单。
囿于租人业务的特殊性,部分租人平台也用大尺度的女性照片吸引用户。在北京开中医理疗馆的宋女士说,她每周能在租人平台完成五六个订单,时常碰到一些用户问她是否提供特殊服务。
2016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提出“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按照 ‘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然而,多数租人平台却并未履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尝试在“来租我吧”平台中使用了虚假的照片、资料,输入手机验证码,不用实名认证即通过注册,几分钟后,便可以发布租人需求。该平台的客服人员表示,平台内也有实名认证的窗口,但并不强制,即便未实名,也可使用全部服务。
在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延来看来,租人平台本身并不违法,但不强制用户实名,是在钻法律的空子。“如果实名认证不到位,当平台上的注册用户之间发生了违法犯罪问题,平台可能也无法逃避责任。”
直播平台与经纪公司合作 为推广旗下女主播“刷打赏”
“谢谢各位宝宝们,送蓝色妖姬就表演给你看!”
晚上9点,正是某手机直播平台上主播们活跃的黄金时段,一位女主播一边唱歌,一边与用户互动,时不时发出索要礼物的暗示。1分钟内,她的粉丝上涨了近1000个,排名迅速升至热门前几位。
据媒体报道,今年年初,一名13岁的未成年少女用21万元打赏男主播,帮他提升人气。映客、花椒等多个热门直播平台的礼物都需要通过虚拟币购买,与人民币的换算比例大约为10∶1,礼物从金币、鲜花、蛋糕,到钻石、跑车不等,一朵“蓝色妖姬”价格折合人民币近2000元。类似轮船、飞机等礼物,如果以成组的形式打赏,金额将达到数十万。
2016年底花椒直播发布的《花椒直播年度直播大数据》显示,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多出“土豪”,其中北京用户年打赏超过5亿元,四川籍主播在所有主播中“吸金能力”最强,月均收入相当于北京白领平均奋斗3.18年。
想要高额的打赏,人气排名就必须靠前,高曝光度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入直播间。花椒直播平台客服解释称,系统会对直播封面、直播内容、时长、包含在线人数、点赞数、弹幕数等综合因素来评分,评分越高,主播上热门的机率就越高。
为增加人气,得到更好的展示位,主播购买在线观看人数与粉丝数,已经较为普遍。
“300元包月还送2000人气,保证每天人气(在线观看人数)不低于1万,10分钟内到位。”某网店商家打出了这样的宣传语,其“直播人气”的月销量甚至逾10万笔,店主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透露,“人气也可以通过软件刷出来。”
一些主播高人气和大额打赏背后,是直播平台和网络直播经纪公司在共同操纵。供职于某网络直播经纪公司、负责内容运营和策划的应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网络直播经济公司会主动联系各直播平台,推荐旗下主播入驻,例如每个月拿出10万元给主播刷礼物,增加人气。而直播平台一般也会要求网络直播经纪公司必须每个月刷到一定额度。这笔钱,最终网络直播经纪公司和直播平台通常会以6∶4的比例分成。达成协议后,直播平台就会给主播提供优质的展示位。
当普通游客进入后,看到直播间的“虚假繁荣”,也会被带动着送出礼物。“普通网民的打赏金额,经纪公司再和直播平台对半分配,并给到女主播一定数额。”应说。
另一方面,直播平台也会主动找网络直播经纪公司,因为有“刷月流水”的诉求,形成运营良好的账面数据给投资方看,让接下来的融资更加顺利。应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透露,曾有一家直播平台接触他们,询问是否具备每月为主播刷到100万元流水的能力。
为了规范网络表演等互联网文化市场经营秩序,2016年下半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继发文,对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的单位、直播节目内容、相关弹幕发布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外,花椒直播、熊猫直播等平台也曾多次针对平台推出整治公告。然而,仍然有许多主播在表演方式和人气上暗自打着“擦边球”。
在赵占领看来,一些直播平台的内容触底、难以管控,“主要在于低俗与色情二者的边界本身就较为模糊,”缺乏相关标准,正给了直播表演一味迎合用户需求频频突破尺度的可能。他建议,行业应当研究制定更加细化的自律规范,才能让网络空间走向“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