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益播报
公益汇
爱心汇
进社区
爆料官
公益咖
武汉慈善
希望工程
武汉残联
创新创业
见义勇为
新闻
娱乐
旅游
武汉晚报
食品安全
法治武汉
退休学堂
首页
>
文旅
> 正文
她是“第一书记”,拒绝北京高薪工作,30岁牺牲在扶贫一线,不上热搜,但别忘了她!
2022-07-14 15:18:00
来源: 湖北省图书馆
调整字体
分享
来 源:她刊(ID:iiiher)
最近一部剧,小编越看越痛心——
《大山的女儿》。
没宣发、没流量,全靠网友自来水。
关于这部剧的原型黄文秀的讨论,更是寥寥无几。
黄文秀很普通,14亿中国人中的一员。
也是广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
她亦伟大,我辈楷模。
她是“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她曾灿烂、鲜活,将最旺盛的生命力献给热爱的故土。
但 30岁那年,黄文秀牺牲在了扶贫的第一线。
上个月的6月16日,是黄文秀去世三周年的日子。
这样的一个女性,值得被更多人记住。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
黄文秀出生在广西百色市的一个农民家庭里。
家境贫寒,父母身体也不好,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全靠父亲种芒果等农作物。
她上面还有哥哥姐姐,但在那个遍地重男轻女的年代,父母却给了三个孩子同等的爱。
三兄妹的童年, 说来让人羡慕。
没有灯的晚上,父亲就把三个孩子搂在怀里,给他们讲故事。
父亲十分开明,对孩子唯一的期望就是“不做坏事,好好读书,做正正规规的人,变成一个有用的人”。
图源:父亲黄忠杰
但因为家境贫寒,黄文秀早早就很懂事。
她从小努力上进,成绩优秀,是家里的骄傲。
家里没有条件,一个高凳子,一个矮凳子,就能坐下来写作业;做好作业,就跟着哥哥姐姐帮家里干农活、洗衣服、拔草。
生活给予了她艰苦的磨练,但她始终在命运之河里逆流而上。
她的高中班主任老师,时隔多年回想起来,仍然对那个怀抱着理想的青葱女孩,记忆清晰。
他对她的评价是:
“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她的理想就是学好各科知识,考上大学,掌握本领之后,回来建设家乡。”
图源:纪录片《足迹》
她的心里有一把火焰,要去远方,要读书,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008年,19岁的黄文秀成功考上了山西长治学院。
四年的时间里,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黄文秀一边打工,一边学习。
这个过程中,还有余力利用课余时间去敬老院做义工,并抽空 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去到了更远的远方,跳脱出了那片土地上女性命运的“循环”。
时间走到了这里,如果毕业之后,黄文秀继续选择留在北京,那亦会有广阔的发展天地。
更何况,那时的她已经手握好几个大公司的offer。
图源:《党的女儿》
但黄文秀却总觉得这不该是她走的路,她想到了家乡:
“自己的家乡,面对如此情况,怎么还有理由不回来?”
“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有人是要回去的,我就是那个要回去的人。”
图源:《大山的女儿》
她想到了父亲黄忠杰的教诲:
“我们不需要钱多。钱是珍贵的,但是价值不高,人的生命价值用得好,高于一切。”
图源:《故事里的中国》
她没有办法安心留在北京,只顾自己的生活。
做决定很难。
但黄文秀还是迈出了出乎所有人预料的一步——
她拒绝了北京的高薪工作,也结束了一段美好的感情。
图源:《大山的女儿》
2016年硕士毕业后,黄文秀回到了大山。
世人眼中那是穷乡僻壤,但黄文秀眼里,这是生养她的家乡。
重回大山
到家乡最贫困的地方去
“我仍认为,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
回到家乡的黄文秀,主动请缨到边远山区的贫困村百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10平米左右的房间,除了床铺,仅有的简易书架和电脑桌,就构成了黄文秀简单的日常生活。
虽然身体和心理上都做好了充分准备,但初上任的黄文秀还是面临着诸多困难。
驻地远,语言不通,村民们更是不信任。
图源:《大山的女儿》
那时候,更是没人会相信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能够带领大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面对一切艰辛的条件和困境,黄文秀没有一句抱怨。
驻地远,先坐公交车到谐里村再步行3公里到百坭村。
语言不通,就学习桂柳话,和当地的村民进行交流。
村民们不搭理她,她就挨家挨户上门,帮扫院子、摘砂糖橘、收玉米、种油茶。
一边干农活,一边商量脱贫计策。
村里种植的砂糖橘因为虫害等原因,产量低、品质差,黄文秀便从外地请来专家,教授村民们如何种植、管理。
村里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限制了许多发展,黄文秀东奔西走,一次又一次的递交材料,为民请命。
终于,一条22公里的公路蜿蜒而出,像一条彩带,将百坭村与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
她还教村民们发展电商,将金灿灿、圆滚滚的果实销往全国各地。
她一笔一画绘下百坭村贫困户分布图,用心标注出每一户人家的名字和位置。
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建档立卡户,记录本上清晰地标注着每一户的致贫原因。
图源:《故事里的中国》
对于帮扶对象,她竭尽全力,尽心尽力。
比如贫困户韦乃情家,她一共走访12次,帮助他申请到3万元贷款,在自家20亩土地种上了油茶树。
村民们的生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了。
她任职期间,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民平均收入翻倍。
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一代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写。
深知这点的黄文秀,下定了决心将这条注定艰辛的泥泞之路走到底。
其实,黄文秀和很多普通女孩一样爱美、爱打扮。
但选择驻村后,那些都被她抛在了脑后。
她换上了运动装、雨靴,戴上了草帽。
包里常常备着葡萄糖注射液,来不及吃饭就喝点葡萄糖补充体力。
图源:《党的女儿》
虽然离家并不远,但因为工作繁忙,黄文秀其实很少回家。
父亲病重,黄文秀无论如何也要回去一趟了。
没想到当晚暴雨突发,因为惦记村里的防汛工作和群众安危,黄文秀连夜驱车,赶回村里。
一路上她都在忙着 询问村里工作情况、惦记着第二天的会议,唯独忘记了自己的安危。
黄文秀的电脑桌面,是一张洪水淹没玉米地的照片。
过去的洪水,成了黄文秀的噩梦。
图源:《故事里的中国》
她怕极了洪水,怕洪水再次淹没这里的庄稼,吞掉村民一年的心血。
她一心惦念着这个村庄, 唯独忘记了自己的安危。
结果,暴雨引发山洪,淹没了狭窄的山路。
黄文秀,成了那个被厄运挑中的人,生命就此定格。
而这年,黄文秀只有30岁。
黄文秀牺牲后,人们才发现:
“她家里三年前才刚刚脱贫,她的父亲身患肿瘤,做过两次大手术,母亲下肢残疾,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图源:央视《摆脱贫困》
而她之前,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一个人默默地扛起了家里所有的压力。
《感动中国》组委会在给黄文秀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
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
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
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
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
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平凡的她,他和他们
黄文秀,让她姐想到了那些脱贫攻坚路上的无数扶贫人的身影。
脱贫路上的当代“愚公”——毛相林。
他是重庆巫山下庄村支部书记。
那是一个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的地方。
图源:《感动中国》2020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四面被悬崖重重包围的村庄。
没修公路之前,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出去过。
因为出去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悬崖。
1997年,当选为村支书的毛相林看到曾经与下庄一样深陷贫困的村庄因通路而焕然一新,他下定决心:
“就算用手抠,也要在悬崖上抠出一条路来!”
图源:《故事里的中国》
于是,全村人凑了3900多块钱开始修路。
方法说来心酸,他们靠绳索、藤子,用手、用脚。
一寸寸地凿、一锤锤地敲。
一修就是7年。
有村民放弃打工,专门买机器返乡修路,却不幸被巨石砸中坠崖牺牲。
修路的7年,有6人不幸牺牲在这条路上。
但,下庄人硬生生在悬崖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
路通了,方法也通了。
毛相林带着这里的村民种脐橙种西瓜,成立专业合作社。
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脱贫致富”,也迎头和下庄村人撞了个满怀。
2019年下庄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一万两千元,比修路前翻了近50倍。
有人不懂毛相林。
“你捐了所有家产,几次差点丢了生命去修路,到底图什么?”
毛相林答: “我当时就是觉得,我就算丢了这条命,也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图源:新华网
同样的人,还有刘秀祥。
十几年前,刘秀祥“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图源:中新网
大学毕业后,刘秀祥拒绝了55万的年薪,回到家乡教书。
学生不上学,他就骑着摩托,一家一家的家访,找他们回来上学。
图源:《闪亮的名字》
很多学生没有钱继续上学,刘秀祥就自己出钱资助。
没有钱,就到处借钱。
他将自己一步步打拼的故事剪辑成了18分钟的视频,将自己从前不愿意揭露、不愿意被人观赏的伤疤给大家看。
图源:中新网
不是为了卖惨, 而是想让大家都知道——
读书有用,哪怕只能激励到一两个学生,也是好的。
后来,他所在的高中2020年本科上线了1274人,要知道,十年前这个数字只有70人。
他曾在井底仰望过星空,现在他甘愿成为了井中的梯子,把希望和爱护传递给被社会遗忘的底层。
这样的人还有太多太多……
仅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无数女孩和家庭命运的张桂梅。
图源:央视《面对面》
《无穷之路》里,陈贝儿镜头下的悬崖村的村官帕查有格。
为了工作,他很少回家,他的女儿2岁,连自己的爸爸都不认识。
图源:《无穷之路》
为了履行一个承诺,留在云南怒江的邓前堆医生,在这里一守就是37年。
我想起此前有人问:
为什么中国会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或许问题的答案是,因为“永远会有人在路上,作出无声的妥协、牺牲、辛劳、隐忍”。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而这样的一群人,笨拙地、执着地坚守在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用血肉之躯托举起一代人的命运。
他们是大千世界里的一粒烟火,却点缀了这个世界的色彩。
他们曾经走在黑暗中,但走着走着就成了别人的光。
点个「在看」,为这些 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人。
作者: 她刊 千万 女人 都在看 已获得授权转载
原文标题:感动中国却上不去热搜,她还是被忘了
上一篇:
【成长导师·回顾】关于亲子关系与少儿心理健康
下一篇:
【馆长荐书】馆长约你来看书——2022年第五期电子书特辑(7月)
为你推荐
公益播报
公益汇
进社区
长江评论:让志愿者精神成为城市之光
2022-07-14
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参加“一带一路”减贫国际合作论坛
2022-07-14
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湖北赛区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在汉举行
2022-07-14
质量抽检来了还想“躲猫猫”?2次不开门将被请出市场,还会纳入失信名单
2022-07-14
武汉市低保标准再次提高 城市居民每人每月提至780元
2022-07-14
长江评论:让志愿者精神成为城市之光
2022-07-14
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参加“一带一路”减贫国际合作论坛
2022-07-14
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湖北赛区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在汉举行
2022-07-14
质量抽检来了还想“躲猫猫”?2次不开门将被请出市场,还会纳入失信名单
2022-07-14
武汉市低保标准再次提高 城市居民每人每月提至780元
2022-07-14
市民文旅大讲堂16日开讲啦 跟你说说旅途中要注意的事
2022-07-14
从今天起,请叫他们“小水杉”,25万武汉军运会志愿者有了昵称
2022-07-14
党纪法规知识竞赛上线“斗鱼”直播,“廉洁宣传”平台多形式新
2022-07-14
10万人次参与 武汉16家图书馆接力"阅读马拉松"
2022-07-14
这堂党纪法规教育课在斗鱼直播 2.7万人线上参与
2022-07-14
BRT各站电梯19时停运,网友建议:晚停半小时
2022-07-14
70多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走进大悟革命老区
2022-07-14
73个“军体联国家代表队”齐聚武昌,这个迷你“军运会”好燃
2022-07-14
新“瞪羚企业”可获无偿资助,武汉将出台系列措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022-07-14
武汉市低保标准再次提高,城市居民每人每月提至780元
2022-07-14
热点推荐
1、400年汉剧焕发新活力 央视戏曲频道专题聚焦首届中国(武汉)汉剧艺术节
2、"中国好人"公交780路司机李福斌:"他让我看到了武汉人的热情与友善"
3、好开心!35名留守儿童游东湖找“课文里的小动物”
4、长江主轴左岸大道极致段全线贯通,6车道,人行道在堤顶,能看江景
5、肤白貌美大长腿!这群白衣天使今天刷屏网络……
6、老公cosplay护士妻子 帮忙招募献血者
7、"国际护士节"前走进武汉特殊病房 看到一群这样的白衣天使
8、巴基斯坦留学生要带“汉派讲解”回家乡
即时新闻
1、长江航道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权力规范运行手册》集中宣贯
2、《亲爱的》小孩,武大报到!
3、《亲爱的》小孩,武大报到!
4、蝉联世界第一!华中大包揽全球冠军
5、湖北发布最新灾害风险提示
6、今晚八点半 | ①五折票价玩镇江这些景区;②镇江20222人将获一次性生活补贴
7、蝉联世界第一!华中大包揽全球冠军
8、一图读懂!这一年宁波在手机上办了哪些事?
武汉
1、8月19日:文明养犬,共建美好家园 | 文明日历
2、武大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共同缔造”是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有效途径
3、应对用电高峰,湖北等三省市试点推行电动汽车错峰充电
4、“晚报杯”上屡战屡败的他们,今年开始赢球了
5、四问长江流域严重旱情:正值汛期为何干旱,雨水何时来解渴?
6、武汉全民健身运动会冰球比赛开赛,帅就一个字
7、早安武汉︱2022年度武汉职工医保缴费基数标准公布!
8、着力推进交通物流行业融资纾困
站点地图
qq:3403719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