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街沿街有多栋老建筑,充满历史韵味。记者钟磬如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18日讯(记者钟磬如)“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这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是南宋名将岳飞800多年前在武昌所作。许多武汉人不知道,这位民族英雄曾驻屯武汉7年,留下千古传奇,武汉至今仍有十多处地名路名和岳飞有关。
3月16日,武汉岳飞文化研究会多位学者呼吁,岳飞与武汉关系密切,武汉应擦亮岳飞历史文化品牌,让更多市民和游客有机会走近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深处。
岳家嘴是岳家军水军屯驻基地
“岳飞一生共四次北伐。从公元1134年,他首次北伐收复襄汉失地取得大胜开始,到公元1140年,他最后一次北伐受诏撤军。这期间,岳家军一直屯驻在鄂州,鄂州州治所在地就是今天的武昌。”宋史研究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张全明教授对武汉的岳飞文化遗迹及其变迁做过详细研究,他指引长江日报记者一一探访。
“武昌的粮道街马蹄营、岳家嘴、忠孝门,汉阳的冰糖角、郭茨口、墨水湖、马沧湖、翠微路、报国巷、催子湾等地,根据历史地理的相关史籍推断,它们和岳飞关联具有一定可信度,代表了历代百姓对岳飞的纪念和崇敬之情。”
张全明指点,马蹄营据传是岳家军马队的主要驻扎地。武昌沙湖东边的岳家嘴则是岳家军水军屯驻的基地,“在地名上,‘嘴’有‘突出的陆地’的意思,岳家嘴有可能是岳家军的军船码头。”
岳飞扶灵送母从小东门出城
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与“忠孝门”密切相关的小东门。“忠孝门”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原名为宋、明时期武昌城门之一的小东门。岳飞在鄂期间,母亲姚氏病故于武昌,岳飞赤足扶灵送母从小东门出城至庐山安葬。武昌城明代重修时多个城门改名,其中小东门被改名为“忠孝门”,以此纪念岳飞为母守孝之举。
张全明说,“按照当时岳飞帅府和小东门的位置,我们可以遐想,如今从司门口天桥通到小东门的民主路,很有可能就是当年岳飞扶灵出城的道路。”
岳飞曾在汉阳马沧湖放牧军马
位于汉阳的翠微路整洁美观,直达归元禅寺。记者钟磬如 摄
汉阳鹦鹉大道通往归元禅寺的一条不到500米的道路——翠微路,其由来充满诗意。《武汉通史》中写道,相传岳飞的诗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也有作“特特”)寻芳上翠微”,写于归元寺藏经阁后一座叫翠微峰的土山上,诗中的“得得”形容马蹄的声音。在清代文人杨守敬画的《武汉城镇全图》中,有一个“得得处”的地名,距离归元寺约500米,传说是岳飞驰马夜归的地方。
如今归元寺附近已找不到“得得处”。翠微路两边正在新建楼房,沿街挂着红灯笼,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还有冰糖角,这处看似和美食有关的地名,原名“兵藏阁”,相传为岳飞屯驻兵营之一隅,为避免扰民,岳飞下令士兵将兵器藏在指定的营房阁中,口口相传这个名字逐渐演变为冰糖角。
“如今的郭茨口、墨水湖、马沧湖等地,应该都曾是岳家军屯驻的地方。”张全明说,郭师口(今名为郭茨口)就是历代屯兵之地,“郭”有“搁放屯驻”的意思。现在武汉动物园旁的马沧湖,原名马场湖或马昌湖,相传岳飞曾在此放牧军马和操练骑兵。
那么江岸区那条著名的岳飞街有什么故事呢?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到武汉文史学者王汗吾先生,他介绍说,岳飞街位于旧法租界内,最先被法国人命名为塔那那利佛街。一战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胜利告终,为纪念一战法军总指挥约瑟夫·霞飞元帅,这条路被法国人改名为“霞飞街”。抗战胜利后,法租界被收回,“霞飞”有外来殖民侵略烙印,岳飞作为抵抗外敌的民族英雄被人们纪念,故街名由“霞飞”改为“岳飞”,沿用至今。
武汉唯一的岳飞历史文化景点在黄鹤楼
相比十多处地名,目前武汉有关岳飞的历史遗存非常少,唯一的岳飞历史文化景点在黄鹤楼公园内。
黄鹤楼公园内的岳飞亭。记者钟磬如 摄
17日,长江日报记者从黄鹤楼公园东门入园,沿山上坡步行百余米,到达岳飞广场。木石结构的岳飞亭首先映入眼帘,往右20多米矗立着一尊高达8米的岳飞铜像。
岳飞广场建成于1993年,铜像后面的“岳家军大战金兀术”浮雕、《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诗词手迹石刻、“还我河山”石刻引得不少游客驻足参观。铜像正对面的岳飞功德坊掩映在绿树中,古朴端庄。
导游讲解说,据资料记载,岳飞亭始建于1937年,当时抗日群众清理武昌倾塌的岳王庙时,发现一方明万历年镌刻有岳武穆遗像和张翼先所撰四言像赞诗的石碑,于是在蛇山中部的山脊上修建碑亭,激励民众抗日斗志。石碑一度被毁,上世纪80年代,岳飞亭被重新维修,工作人员根据原碑拓片重刻石碑。
岳飞功德坊古朴雅致。记者钟磬如 摄
其实武汉的岳飞文化遗迹中,还应该有岳飞帅府和岳飞庙。根据史料及1985年出土的实物证实,岳帅府的位置就是如今的司门口解放路和民主路交汇会路口西北角的广东商城所在地。张全明说,“按照中国历代文化礼制和孝道传统,岳飞屯驻此地时,其访母迎归处、岳母起居室、岳母灵堂等,也在岳帅府旧址的范围内。”
岳飞被害后20年,宋孝宗为其平反昭雪,并在武昌建“忠烈庙”,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岳飞庙。南宋末年开始,岳飞庙屡建屡毁。张教授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的《武昌府城图志》,图上标注了武昌城大东门外的“岳飞庙”的位置,明显距离大东门比较近。
链接
学者建议:可以择址修建岳飞纪念馆
长江日报记者在连日走访中发现,了解岳飞和武汉历史渊源的市民和游客并不多。70多岁的市民朱女士家住西大街,她回忆说:“我听父辈讲过岳飞在这里抗金的故事。老汉阳城应该有一些地名与岳飞有关。如今城市变化很大,很多人不知道以前的地名了。”
武汉岳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武汉科技大学孙君恒教授认为,这是因为武汉目前没有一个纪念和展陈岳飞相关史实的场所,市民、游客缺少直观了解“岳飞驻屯武昌北伐”这段史实的载体。”以前中国有四大岳飞庙,分别位于武昌、汤阴、朱仙镇和杭州。如今其他三地的岳庙都保留了下来,唯有武昌的岳庙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作为武汉唯一与岳飞有关的人文景观所在地,黄鹤楼本身就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岳飞亭、岳飞像等两三个景观容易被黄鹤楼的名气掩盖,有些可惜。
相比之下,历史上岳飞在杭州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但杭州岳庙早已成为当地的著名旅游文化景点。武汉岳飞文化研究会会长岳琴舫建议,可以在省市博物馆专设岳飞与武汉历史陈列展,或者择址修建岳飞纪念馆。
“岳飞精忠报国、为官清廉,其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孙君恒说,武汉与岳飞相关的地名比较分散,“可以择址修建岳飞纪念馆,专辟一个区域,把以上地名的街巷牌集中呈现,同时开发文创产品,展示、传播岳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