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讯(文/周军)黄杨木雕是浙江一带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明清时期,黄杨木雕已形成独特的手工艺术风格,并以其生动造型和人物刻画得形神兼备而受到人们喜爱。其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2006年6月,黄杨木雕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雕艺术因其材料的多样性以及与生俱来的亲民性根植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黄杨木雕又因为承载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而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作为浙江嘉兴民间木雕艺术与文化的杰出代表,黄杨木雕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性,又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木雕文化的杰出代表。
黄杨木生长在温润地区,常绿灌木,枝繁叶茂,雌雄同株,四季常青,但生长缓慢,有“岁长一寸,雨闰而退”之说。其木质坚韧,色泽光亮,纹理细腻,接近人之肤色,适合做人物雕刻作品,随年代久远由浅变深更是珍贵。殷实的地域文化营造了美轮美奂的木雕精品,使之成为各个博物馆和艺术馆争相收藏的艺术类型。
黄杨木雕,整体风格中具有统一性和地域性,但局部、个人的创作风格又自由多变,明显表现出较强的人文精神和独创性。总体而言,浙江的黄杨木雕艺术大致有以下特点:手法传统、造型古朴、注重神韵。嘉兴的黄杨木雕在构思造型及刀法上简洁生动、线条流畅、含蓄内蕴,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衍生出根雕、群雕、拼雕、劈雕等艺术形式,题材上更添加了现实生活的成分,简洁的形式感使得黄杨木雕散发出一种异于寻常的形式美感。
黄杨木雕工艺主要是把玩陈设、圆雕小件,虽包含镂雕和立体圆雕两种形式,但仍以单人圆雕为主,特别是利用木料因材施艺,巧妙地借鉴黄杨木质地坚韧及纹理细腻特征,体现出材质的同时,还能够准确而细致地把握人物和对象的神态及特征。随着木雕工艺不断发展,木雕工艺得到继承的同时也得到创新。
长期以来,黄杨木雕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民间文化及传统习俗熏染,大多是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与历史人物等作为主要内容。这些木雕作品或动或静、或立或坐,雕琢刻画出生动的造型,让木雕作品形象生动、主体突出、古朴端庄。但随着木雕工艺的不断发展,雕刻者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也结合时代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将黄杨木雕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过去的民间艺人技艺高超,对古典戏曲、民间文学等熟记于心,民间故事就成为黄杨木雕创作中主要的题材,将《西游记》《水浒》及《白蛇传》等各种民间传说、古典小说等人们较为熟悉的人物,形象、生动地以黄杨木雕作品形式表现出来,如《观音》《钟馗》《济公》等。
与其他传统的工艺雕刻作品相同,黄杨木雕统一历经了长时间的铸造,形成了一种比较鲜明的工艺技法和艺术特征,尤其是艺术风格,深刻体现出各个地域范围的文化韵味:内在情感的细腻,外形处理的流畅,二者间构成一种和谐动感,均体现出一种别样的实在和柔情,具有一种“江南人留客不说话、只听雨沙沙地下”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