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独立、自由与生命价值的心灵史
2018-03-15 09:00:0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中国文化报讯(记者 高昌)3月10日,北京市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座无虚席,掌声阵阵。评剧表演艺术家袁淑梅饰演的安娥一开口,台下就是一阵“碰头好”。那韵味十足的“疙瘩腔”、回肠荡气的情感冲突、大气优美而又亲切真挚的舞台表演,都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弦。演出结束之后,观众纷纷起立鼓掌,赞不绝口。祖籍河北高邑的一位老先生说:“今天特意来看袁淑梅这个家乡人演评剧这个家乡戏,还看评剧家乡戏演安娥这个家乡人,非常亲切。安娥在舞台上真正立起来了,袁淑梅名不虚传。”十多位从天津赶来的老戏迷围在剧院出口等待袁淑梅的签名。他们说:“这出戏味道足,角儿有光彩。”

作为“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的唯一一部评剧,由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倾力打造、评剧表演艺术家袁淑梅主演的原创现代评剧《安娥》,3月9日、10日在北京连演两场,颇受欢迎。该剧是安娥这一人物形象第一次呈现在评剧舞台上。安娥系河北获鹿县范谈村(今石家庄)人,是民国才女、河北省石家庄的历史名人,她作词的《卖报歌》《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等作品传唱至今。编剧刘兴会说:“才女不好演,现代才女更不好演,用评剧演现代才女,更是一个大难题。袁淑梅演安娥,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原创现代评剧《安娥》被称为是一部“五四”新女性追求独立、自由与生命价值的心灵史。安娥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里,在改天换地的大历史背景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几次出走,几次回归,追求女性的独立和自由,终于把个体生命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自己的生命价值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提升。安娥追求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价值观念,对当代人有着重要启迪。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评剧《安娥》立意新颖、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节奏紧凑、舞台呈现清新、唱腔音乐动听、表现手法独特,把安娥的心理和追求浓墨重彩地体现出来,是一部有深度、有温度、有高度、高水准的艺术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认为:“由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袁淑梅扮演安娥,以声情并茂的演唱和形体动作,演出了安娥情感的大起大落与起伏跌宕——高兴时的眉飞色舞、伤心时的哀婉惆怅、奋起时的激情似火与情感喷发,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安娥的独特个性与艺术形象。张起群扮演的田汉,演出了人物的独特性格和多愁善感的真性情,如面对两个女性的情感矛盾与纠葛的痛苦、对革命事业的一腔火热之情,都表现得激情四溢,动人心魄。”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说:“一直致力于评剧现代戏创作的表演艺术家袁淑梅,用纯美的歌喉唱出了安娥荡气回肠的传奇人生,在舞台时空的转变中,流畅地实现了一个北方女子在十数年间的生命变化,塑造出了中国文化界中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安娥。而由她领衔的石家庄评剧院《安娥》一剧中的艺术工作者们,用饱满的艺术热情将那一段充满着自由信仰与家国抱负的时代与人生,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展现。这个团队对现代戏《安娥》的创造,是属于评剧的,当然也是属于不断进行现代化蜕变的中国戏曲的!”
  袁淑梅在这部作品里对评剧唱腔的创新处理和把握,在业界很受关注。她告诉记者:“我开头用了‘新派’的‘疙瘩腔’表现少女安娥的天真烂漫,此时用‘白派’的哭腔唱法就不太适合。而成年安娥再用‘疙瘩腔’来表现也不太适合,所以这时我就不是用‘新派’的唱法来行腔了。我的演唱不是局限在某一流派,而是根据塑造人物的角色需要来吸收评剧各派的长处。”另外,北方剧种大多是慷慨悲歌,在剧场现代音响条件下,再用传统唱法就有点“冒”了。袁淑梅在《安娥》中采用内敛、轻唱的方式改变了某些传统唱法。既依靠自己的嗓音,让每一个观众都能听到,同时又控制声音的强度,不再大喊大叫,控制得恰到好处,可以说是在戏曲现代化转换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经过数十次打磨,评剧《安娥》确定了强化主人公积极投身抗日的爱国主义主题、突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主线,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统一上有了较大提升。本次进京参加展演之前,他们推掉一些事先已经谈好的外出演出,又集中精力进行了一番打磨修改。不过,该剧中对田汉、任光、林维中等角色的塑造还有待更加丰满,对于个别情感纠葛的细节处理,记者从一个观众角度来看,似乎也有稍显生硬的地方。对于该剧还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提高空间,主创人员也有清醒的认识。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团长裴世杰表示:“都说十年磨一戏,我们希望借《安娥》再度在北京上演之际,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该剧再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