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编剧陆天明来汉谈阅读“拒开”书单
2017-12-06 08:54:00 来源: 长江网-武汉晚报

长江网讯(记者黄亚婷 实习生何本芳)

如何读书?

  没套路,除了阅读还要读“社会之书”

“不读书,就不可能拥有完善的人生,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开宗明义,陆天明在讲坛开头便抛出了这个观点。

陆天明所说的读书,并非“上学”,而是更广义的阅读:“我写了很多小说、电影电视剧、话剧等,但我是一个没有读过大学的人,甚至连高中都没有读完。我14岁下乡,当了一年农民,两年小学教师,后来生病吐血,回到了上海。3年以后,我又一次下乡,到了新疆建设兵团当农工,在那呆了12年。”

他回忆:“在乌鲁木齐以西240公里的农场里,文化生活十分贫瘠,每天广播播两次,每次半小时的本场新闻,一两个月才放映一场电影。生活也十分忙碌,要割麦、拾棉花、收玉米,天没亮就起床,晚上星星出来了才回来,特别忙的时候就睡在地里,总是得吃发黄发黑的玉米面馒头,白面馒头比一克拉钻石还要珍贵。”但是,劳动的艰苦并不是最折磨陆天明的,他最不能忍受的是精神贫乏,“长期的精神匮乏是非常大的折磨,有很多人绝望了,开始变化,甚至异化。《桑那高地的太阳》里就写的是知识青年的异化。”

尽管如今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陆天明观察到,物质丰富之后的精神匮乏,仍然折磨着当代人,“当代中国不缺钱,缺的是精神,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包括腐败。怎么去理解今天的苦难、明天的召唤?我的结论就是读书。阅读让我们浮出海面,不再拘泥于眼前的得失,并且始终保持清醒,用未来来衡量今天,用世界来看待分析我们所在的局部。”

不读书,不足以拥有完善的人生

倡导全民阅读,通过读书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这几年各界都在热议和积极推动的大事,读书对人生究竟有何影响?武汉图书馆最新一期“名家讲坛”邀请了著名作家、编剧陆天明来武汉,以“阅读与人生”为题,分享了他的心得。

阐明了读书的重要性,最让普通读者们困惑的,是究竟该如何阅读。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信息侵蚀着人们的阅读时间,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到底怎么养成?

陆天明的建议是:“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日常广读各类书籍,每一个阶段再按照各方面的需要精读某一类的书。”

现场,有年轻读者表达了对当代剧作的不满,觉得兴趣寡然,陆天明也批评了当代剧作在文学方面的不足,“以前曹禺、老舍的剧本,文学性是非常强的,等到港台的剧本写作方式传到内地,现在剧本的文学性下降了很多,非常商业化。我认为,不喜欢读现代剧本跟这个有关系,但这不要紧,这样没有文学性的剧本,不看也罢。”

幸运的是,中华文学博大精深,世界文学丰富多彩,读者们能够选择的优秀读物非常广泛。有读者请陆天明开书单,他婉言拒绝了,因为他并不希望大家按照某一“套路”去阅读,而更鼓励个人的独特体验,“读书没有捷径,成年人该通过自己的需要来摸索书径。开卷有益,只要翻开书就会有收获,不要害怕去试错。”当书籍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陆天明也鼓励大家多读“社会之书”,“观察身边的人,多积累一些生活的阅历,并开始思考为什么要做一个人,为什么要活着。这就是有头脑读书和没头脑读书的区别。”

主讲人介绍

陆天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作品曾多次获各种国家奖项,作为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桑那高地的太阳》《泥日》《木凸》《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等,中篇小说集《啊,野麻花》,电影剧本《走出地平线》,话剧剧本《扬帆万里》《第十七棵黑杨》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