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制片人、总导演于蕾
越王勾践剑
曾侯乙编钟
云梦睡虎地秦简
长江日报讯 (记者耿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是如何诞生的?石鼓为何被称为“镇国之宝”?有“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反映了乾隆皇帝怎样的审美趣味?3日晚,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一期在央视3套开播,故宫3件国宝惊艳亮相。更让观众震撼的,是每一件国宝背后“前世今生”的故事。总导演于蕾在节目播出后,向记者解答了观众感兴趣的一些问题以及节目背后的故事。
据悉,紧接着故宫三宝,将于本周日播出的第二期节目中,湖北省博物馆将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云梦睡虎地秦简三件重宝亮相。
“瓷母”烧制成功率只有0.23%?
“国宝”背后的故事更震撼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被称为“瓷母”的各种釉彩大瓶、“中华第一文物”石鼓,在浩瀚如烟的文物里,故宫此次推荐了这3件国宝。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18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唯一传世之作,12米巨幅长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此画以石青、石绿等昂贵的矿物颜料为基础,由于颜料和质地的特性,导致画作极难保存。最让观众动容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唯一传人仇庆年老先生的登场,他为大家立体解读了矿物颜料让颜色“千年不腐”的秘诀。修复古画用的这些颜料,都是仇庆年去深山老林挖出来的,他的一句“如果大家知道哪里有矿物原料,一定要告诉我,我去挖”让许多观众泪目。
各种釉彩大瓶看起来像是个浮夸花哨的花瓶,其实集成了那个时代多种最好的陶瓷工艺和题材,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人称“瓷母”。故宫志愿讲解员现场揭秘,这件国宝被烧制出来的概率是0.23%,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清代景德镇的匠人们做到了。
最后亮相的国宝石鼓,历经2300多年的历史变迁,曾遭逢多次战乱,几度失踪又被找回,还与不少历史名人结缘。如今,还牵出了一段“故宫世家”的故事。梁金生来自一个“故宫世家”,自其高祖父始,梁家连续五代人都在故宫供职。“谁其守之?惟吾队士!谁其护之?惟吾队士!”当创作于1931年的《故宫守护队队歌》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唱响,又让观众禁不住红了眼眶。是他们,在兵荒马乱中护宝辗转,誓死守护文脉不断。
石鼓和司马光有什么关联?
明星守护人再现“前世传奇”
国宝吸引人,节目的呈现方式更是新颖独特,除了与文物有着深厚情缘的普通人,讲述他们与国宝的“今生故事”,还有27位明星化身“国宝守护人”,通过扮演历史人物的方式,还原文物的“前世传奇”。
首期节目中,张国立担任零零一号讲解员,李晨、王凯、梁家辉分别是3件国宝的“国宝守护人”。李晨站在宋徽宗的视角,讲述酷爱书画的他“培养”王希孟的故事,还原这幅传奇之作的诞生过程。王凯化身乾隆,隔空对话王羲之、黄公望和雍正,为观众还原这位“迷之审美”的帝王心路。梁家辉则演起了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为观众带来一个有关石鼓不同寻常的故事。其中,不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还牵扯到了司马光父亲司马池的死因,用一个另类的角度为观众展现石鼓对于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这些情景小剧场,故事内容不少是杜撰和虚构,但从观众反应来看,是可以接受的。节目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在首期节目播出后接受了记者采访,她说“前世传奇”的故事的剧本其实很难写,很多文物的史料并不充足,所以在尽量尊重客观史实的基础上,给剧本做了适度的戏剧演绎。“其实所有被公认的历史,也都是现有的史料集合,然后进行合理的、被更多人认知的猜想。这也符合我们想传达的历史观,让大家看着既新鲜有趣又有营养。”比方说《千里江山图》卷,“留给后世能够研究的,就只有图上蔡京的那段题跋,我们也是根据这个题跋合理猜想了一个故事”。又比如在宋史上并没有司马光与石鼓相关的记载。“但是我们查了史料之后,得知其父司马池,一代名士,确实受皇帝之托在四处寻觅石鼓,而且他寻找石鼓的时间,正好是他做凤翔府尹的时间,司马光大概七八岁的样子。据说司马池很爱这个儿子,去到哪里都会带着他,所以我们就基于此做了一个合理的演绎。”
[链接]
总导演答疑
《清明上河图》为何没有入选
从浩瀚如烟的文物中甄选出27件国宝,连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都说“太难选”。看过首期节目,有网友发问,有些非常著名的文物,比如《清明上河图》等为何没有入选?入选的标准又是什么?
节目制片人、总导演于蕾接受采访时回应,起初筛选文物时,是由各大博物馆提供一个备选,但经过研究、磨合,最后入选的宝贝很多都不在这个备选名单内。“这档节目不仅仅是做给喜欢文博的人,也是做给更普通的观众,希望那些平时对这个领域不感兴趣的人能够走进博物馆。所以我们在文物选择中,当然这里面是有明星文物的,比如说《千里江山图》,但是也有大家应该知晓、却并不了解的文物,比如石鼓。”于蕾坦言,在去故宫做调研之前,节目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石鼓,当故宫的专家推荐石鼓后,大家都很诧异,这个石鼓是什么,石鼓背后有什么故事,为什么能叫“中华第一文物”?为什么历史上从宋徽宗、苏轼到乾隆,这么多名人都跟它发生着各种各样传奇的关系?“实际上,我们想做的是一个文化普及的事情。我们并不以文物的级别和精美程度为选择标准,精神价值是我们最看重的,我们想要挑选的是背后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中国人的情怀的国宝,要有着很强的故事性,并且在今天还影响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