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花丝
已有1700年历史
成都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金银工艺品
在明清时就已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
与蜀绣、竹编、漆器一起被誉为成都的“四大名旦”
曾经是宫廷奢侈品,只有达官贵人才买得起
银,金属也;丝,天然纤维,也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看似处于两个极端的概念,却在一项非遗传统技艺中完美结合,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它以高纯度白银为原材料,抽丝造型,在高温焊接中形成千变万化的可能……和很多亟待保护的非遗技艺一样,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中包含的多项技术,例如:烧蓝、堆景、无胎成型等,都因为后继无人面临失传,而錾片这一技术更是已经失传。而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道安,作为全国唯一掌握银花丝技术全部流程的老艺人,30多年来一直走在守护这项千年技艺的路上,只为它的传世绽放。
入 行
掌握全部流程 花了十年时间
从小,道安就喜欢书法和美术,初中开始,她就进行了系统的美术学习,白天上文化课,晚上在夜校学习绘画。1980年,18岁的道安高中毕业后,通过美术考试进入成都金银制品厂,开始了一直渴望从事的传统工艺品制作。最初,道安被分配到新产品设计试制组,跟随温晓秋老师学习银花丝制作技艺。
“第一次见到银花丝作品,就被这个精美的艺术品征服了。”道安说,自己先前从没听说过银花丝,工作后,才知道这竟然是一种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
原本道安在厂里只负责设计,但银花丝的设计并不是靠凭空想象,“画银花丝设计图样,必须了解它的制作,不然画出的图很可能无法实现!”道安第一次坐上工作台,面对的是一桌子的锤子、镊子、锉刀、剪刀等毫无美感的工具,这与她想象中的“精美”毫不沾边,如果不是对工艺美术的热爱,那时的道安很可能就打了退堂鼓。“记得我第一次设计《凌空天鹅》时,只想到画出来漂亮就行了,因为没结合制作去设计,所以初稿根本无法制作。”正是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再加上毫不气馁的探索,道安才成为既能设计又能制作的全才。
刚学习银花丝制作技艺时,道安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看似精细的手工,其实全是体力活儿。学员王莉说银花丝技艺学起来很辛苦,“经常要用手按压银丝,手指会脱皮、流血。”银花丝制作工序非常复杂,从银材料提纯开始,包括拉丝、手工绞合、焊接、洗色、抛光、防氧化处理等数十道工序,仅仅把提纯的银材料,拉丝成形,就要根据不同部件的需求,拉出各种规格的粗细丝,最小的仅仅0.08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有的作品甚至需要反复三十多道工序才能达到效果。而这当中,还要涉及物理、化学、冶金、机械加工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完成,十分复杂。完全掌握这些技艺,道安用了十年。其间,为提升审美和设计能力,她还主动申请到成都工艺美术学校进修,学习国画、水粉画等。
正因为银花丝苛刻的施工工艺和复杂的施工程序,导致了这门技艺的精髓面临失传。“现在全国范围内,能掌握银花丝技术全部流程的人,只有我一个。”道安说。
创 新
开个人工作室 独创银花丝画
1999年,成都金银制品厂改制,道安“赋闲”回家,曾经出口创汇的高档货,渐渐失去了市场。银花丝摆件小则几千元、大则上万元,普通家庭很难接受,一时间,国内外都找不到市场。银花丝上千年的传统技艺日渐衰落、走入困境。眼见研习多年的手艺沦落,模糊的责任感、使命感给了道安创业的动力,32岁的道安决定离厂自立门户,成立工作室,“我不能看着银花丝这么好的东西毁了。”
制作银花丝的很多工具无法在市面上买到,道安的丈夫就亲自选材,慢慢磨制;焊料和洗色化学品的比例不合适,银花丝总也洗不亮,道安的丈夫一遍遍地称量调制……“如何研制出新产品、开拓银花丝的国内市场?”设计出身的道安,逛商场时从一幅贝壳画受到启发:“能不能把银花丝也像贝壳一样装进画框呢?”经过反复设计和修改,她的第一幅银花丝画——《一帆风顺》诞生,有人物、山水、戏剧、脸谱……道安欣喜地发现,银花丝画不仅装饰性强,表现内容也更加丰富。同时,用料省、成本低,放在画框里还解决了银暴露空气太久容易氧化的缺点,工作室一下就接到500件订单。
2001年,银花丝画获得了国家专利。去年,道安还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银花丝品牌,希望通过品牌优势,为银花丝技艺打开更宽阔市场。近年来,道安在各种展览和评选中获奖无数:2004年四川省优秀旅游纪念品评选,银花丝画挂屏《千年古堰》获金奖;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三英战吕布》夺得优秀奖。
传 承
收学徒 许多人不到一个月就走
如今,道安工作室仅有12名手艺人在做银花丝。从1999年开始,道安的工作室共招收过20多名学徒,“收学徒最开始都是倒给他们钱的,但依然留不下人,更别谈开班授课了。”很多年轻人因为苦、工资低,学了不到一个月就要走,“焊接环节现在还是只能我来做。”道安说,焊接环节最辛苦,要面对近1000℃的高温,不能吹风扇、不能开空调,因为空调和电扇会影响气流,干扰到焊接火焰的方向,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很多人都受不了。
夏日,为了让工人在无空调、无风扇环境下稍微舒适一点,道安把新工作室选在了青羊大道某小区的一楼,“地下室带天井,通风却不直吹,焊接的时候稍微好点儿。”每每放下手中的焊接火焰枪,道安总是满脸通红,因为长时间的高温焊接,她的脸也长期处于过敏状态。焊接工序是整个银花丝技艺中最难的步骤,因为银的热胀冷缩特性尤为明显,所以在银花丝立体摆件的焊接过程中,容易造成作品的变形;如果焊接材料的配方不好,还会出现明显的焊点。“要处理好变形的问题,就需要艺人非常有经验,同时还需要掌握焊接材料的独家配方。”
虽然是独家配方,道安也愿意毫无保留地传授。工作室里有一位“90后”学员杨丽,就在做焊接,操作台上放着几个烧毁的银花丝,“焊接是一道靠经验完成的步骤,没关系,慢慢来。”23岁的杨丽已经学习焊接近3年,“当时真的没想到这么漂亮的饰品是手工制作的。”杨丽说,知道是纯手工制作后,自己便下定决心要学习这一传统技艺。
欣 慰
女儿接班 为传承带来希望
成都银花丝技艺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平填”技术,无胎成形,反映出艺人高超而精湛的技艺。“艺人们根据设计图稿,采用不同粗细的纯银丝,先制作出图形边框,再用不同的技法对中间的图纹进行填充和编织。”道安说,这种独特的技艺令人想起了刺绣及其他手工技艺,全凭艺人的艺术感悟和熟练的手上功夫。虽然自己主要学习焊接,但杨丽的目标是掌握银花丝制作的全套工艺,“趁着年轻,我想多学一点。”
唯一让道安感到欣慰的是,女儿王小璐继承了她的手艺,为银花丝的传承带来了希望。“一开始我并不希望她学这个,因为连我自己都觉得太苦了。”但看着女儿真心喜欢,道安也只能传授给她。虽然还在坐月子中,但王小璐仍然关心着自己设计的新作品,不时打电话到工作室沟通细节。大学期间,王小璐学工艺美术,“这么美的东西不应藏于深闺。”她把银花丝元素运用到耳环、项链、手链等首饰设计中,加上烧蓝、珐琅、镶嵌等技艺,为银花丝工艺品带来了时尚气息。
在位于武侯祠大街的道安银花丝工艺品店里,被询问、购买最多的就是这些饰品,这些几十块到一百多块的艺术品,经常供不应求。“银花丝技术是中国工艺几千年浓缩的精华,我有责任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重新认识它。”为了让该工艺得以延续,道安开始四处寻找愿意学、能吃苦、还爱银花丝的年轻人,在道安看来,年轻一代是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的关键。
80后的王小璐,在继承母亲传统手艺的同时,也希望给银花丝注入更多的装饰性与实用性,让“放下身段”的银花丝走入寻常百姓家。除了设计单品饰物外,她还在品牌的包装与推广上进行开拓,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包装、推广一条龙的良性发展链条。她希望将道安银花丝打造成家喻户晓的时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