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2月7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7日,农历正月十一,河北省南和县河郭乡数千村民迎来了传承千年的民间社火活动——抬黄杠。上至七旬老人,下到二十岁的小伙,在泛着春意的麦田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喜悦。在这一刻这个有着千年传承、严格布局的民间艺术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抬黄杠也叫抬杠,抬花杠,根据《南和县志》记载,是流传于河北省南和县河郭乡一带的民间娱乐活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相传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在南和县与汉军展开夜战。河郭乡一带的村民,用黄杠带着食品给农民军送粮,在贾宋乡与那里的村民汇合后,一起支援起义军。经过千年传承,该活动已经演绎成独特的大型民间舞蹈“抬黄杠”。“杠”就是一个小轿子,内部装的是“金银财宝”。这是一种独杆轿,由两人抬着,在抬杠的过程中,两人要进行精彩而熟练的表演。
表演时,32杆“黄杠”,由64名身穿各色彩装的青年人抬着进行游艺活动,每1杆杠后面配备1匹马,32杆杠配32匹马。表演累了,马上换人接杠,中间穿插娱乐表演。经过千年沉淀,这种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喜闻乐见的大型社火。每到活动举办时,参加人数能达上千人,围观者数万人,已形成河北省规模最大的民间活动。目前,河郭抬黄扛已成功申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7日上午,记者在现场见到,“黄杠”由杠箱和杠杆两部分组成,杠杆长6米,粗12公分,由弹性木料做成。杠箱在中间,重约30公斤,杠箱两边各有铁环一个,杠杆上绑有两串铜铃,随着杠杆颤动,有节奏拍打,32杆杠同时作响,热闹非凡。杠箱顶部用彩绸、彩球、彩带编织在一起,两边插有鸡毛掸子两个,上下摇摆,美不胜收。
村民马景强说,这抬黄杠的活动主要由河郭乡的四个村赵牌庄、梁牌庄、樊牌庄、郄牌庄组织。因此,“抬黄杠”打的大旗上写的是“四牌公”三个大字。“四牌公”大旗一直由抬杠首领即“杠头”打旗并保存,千百年来世袭至今。32杆“黄杠”,也由家族世袭保存,并保存杠谱,不能外传。
8点30分,表演开始,杠头高举“四牌公”大旗,32架顶插双缨、四周挂满花朵彩绸的“皇杠”按顺序排列其后,64名抬杠人抬起“黄杠”,在抬杠过程中,两人按照千年传承的杠谱进行着精彩而熟练的表演,沉重的轿杆像一根稻草,在轿夫的脖子、肩膀、脊背、胸前各处灵活的移动,不是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
村民梁献新说,黄杠套路有24式,高处望去十分壮观,分别是:三环套、金香炉、剪子股、四大金刚、抬佛爷、宝葫芦、四大瓣、对瓣枣花、凤凰单展翅、凤凰双展翅、轱轳贯钱、单头蝴蝶、双头蝴蝶、外十二倒肩、五股穿心、仨鱼一头、四门斗底、金八吊、里十二倒肩、里罗城外罗城、老婆串门、拉风匣、野鸡旋涡、赛马。特别是野鸡旋涡和赛马,人、马、杠一起运作,人欢马叫,万马奔腾。
“今年这‘抬黄杠’是从正月十一到二十二。这样的盛会我已经参加了5次,大致就是十年一次,最盛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连续举办过三次。之后,基本沿袭十年一次的传统。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是抬杠的中坚力量,看到这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有了传承,我就安心了。”70岁老人王炳宗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