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之道》摘录 | 市值风云:我们打掉了千亿虚假市值,但不做中国浑水
2018-07-18 22:05: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自媒体之道》摘录 | 市值风云:我们打掉了千亿虚假市值,但不做中国浑水

作者 | 杨峰

流程编辑 |

我们是一家专注“A股上市公司”的新媒体,2016年4月才开始公司化运营。区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平台,市值风云带有强烈的研究属性,内容极度垂直和专业。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们完成了A轮融资,整体估值达到1.2亿,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根据发展规划,市值风云仍然任重道远。

从辩证的角度看,事物的发展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市值风云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在资本市场严监管的背景下,诞生一家辅助监管的媒体却是必然的,即使没有我们,也会有别人。

很荣幸,是市值风云。

市值风云是中国的浑水吗

2010年以前,平面媒体经历了黄金十年,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和崛起极大地推动了自媒体的发展—它有着传统媒体难以媲美的传播速度和效率,对报纸形成的冲击堪称摧枯拉朽。

但是内容创业最佳红利期是2013年和2014年,那个时候,只要你肯做并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回报,2016年显然已经不是,市值风云只能说是赶上了内容创业的末班车。

2015年意外的牛市和突如其来的股灾,让监管部门和整个市场意识到,A股顽疾不除很难有真正的牛市,注册制也是推推停停,市场改革举步维艰。资本市场迫切需要改革,这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催生的机遇,市值风云顺势而生。

市值风云专注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资本运作、市值管理分析,深度解析以“忽悠”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套路,为广大投资者“排雷”。当然,如果站在上市公司角度,我们的文章就是所谓的“负面”,市值风云是在“黑”他们。

这就是人性,这就是利益。 你可以揭露任何黑幕,指出他人的问题,也可以讨伐全世界,但只要涉及自身,那就是“恶意攻击”,即使他们在二级市场翻来覆去割韭菜而从不为实体经济做出任何贡献。我们如实呈现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于上市公司而言就是“恶意负面攻击”。

正是基于此,市值风云经常被市场定义为“中国的浑水”。 2017年8月13日,中国著名财务专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万科独立董事刘姝威先生曾发表文章《中国股市步入健康慢牛轨道》,文中也以“中国浑水横空 出世”为题提到市值风云:

以市值风云为代表的80后自媒体,对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精准和及时的揭露和打击。这群有责任感的八零后们被称为“中国浑水”,他们成为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之外的民间监管力量。

市值风云等自媒体的出现有助于打击和遏制上市公司的造假和欺诈行为,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有利于中国股市在健康的慢牛轨道上发展。

其实,站在我们的角度,市值风云成立的初衷并不是要做中国的浑水,我们不是沽空机构,我们也不会从我们研究过的上市公司的股价下跌中盈利。市值风云仅是基于上市公司公开信息的独立第三方研究,我们有自己的商业逻辑。

独特的商业逻辑

在互联网领域,所有商业模式的本质都是获客和变现,即得到流量和使用流量。我们也不例外,市值风云的商业进阶道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新媒体板块

基础阶段,市值风云着力于获取大量优质读者,形成早期用户群,打造商业模块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基础阶段的积累,粉丝数量和舆论影响力巨大。

第二阶段是关键—新交易系统

该阶段,市值风云将完成核心研究方法建模,实现上市公司评级、研究和内容生产的标准化,打造注册制时代基于上市公司全方位大数据的“评级与智能化分析系统”,并辅以黑名单、白名单的评判维度,通过财务分析、合规性分析、 经营情况与投资者回报、管理团队诚信度分析等维度进行划分。

软件系统形成后,会以对C端免费的形式,为投资者提供专业信息服务,再适度以向B端(机构客户)收费作为我们的盈利模式之一。

获取市场占有率后,同时向C端提供增值服务以增加变现渠道。

第三阶段是延伸—第三方研究所 + 市值管理机构

基于前面两个阶段的成果,我们将市值风云打造为国内规模领先的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服务特定机构和上市公司。

第四阶段是应用—投行 + 基金

在每个创业团队中,团队的基因往往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市值风云的团队骨干均来自资本市场各大专业领域,我们会逐步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投资市场。

读懂市场的用户,扩大用户群体,是新媒体创业的关键。

对于普通社会化内容领域新媒体而言,通常仅停留在第一阶段,并在该阶段通过广告的形式完成流量变现,这是其内容领域先天决定的,而市值风云专注的资本市场具有更为广阔的延伸空间。

如A股上市公司东方财富。东方财富早期通过运营“股吧”获取流量;中期通过网站提供财经信息,进一步获取流量;后期通过“天天基金”“东方财富证券”对巨大流量进行变现。

而市值风云正是通过前期的媒体积累,将自身打造为A股注册制时代规模最大、最专业的金融信息服务商,三年后能实现A股上市,并超越东方财富的市值规模。

正如市值风云的天使投资人、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所言:“从极致优秀的头部内容项目到垂直人群的重度使用平台,市值风云正在打通这条路。这对于财经自媒体行业具有指标性意义。”

如何影响特定的群体

目前,市值风云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不必赘言,我们已成为上市公司、基金和研究机构重点监测的媒体,文章内容频繁被证监会、交易所、各地证监局作为监管线索采用。

换句话说,这也是相互的,正是因为我们在资本市场有影响力,才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也正是因为获得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和鼓励,我们的影响力才进一步提高。

2017年5月9日,市值风云发布《强烈质疑尔康制药涉嫌严重财务舞弊:中国 海关喊你来对账!》,提出18万吨木薯淀粉生产实现6.15亿元净利润存疑,认为尔康制药可能涉及虚构资产。 文章发布当天,尔康制药在二级市场遭到机构的抛售,股票迅速跌停,随后接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关注函,并于2017年8月8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市值风云又是如何做到为证监会和交易所等监管部门服务的呢?

1. 顺应历史趋势

任何事物要发展,都应顺应时代的趋势,否则不可能长久。站在发展的角度,市值风云所做的事情就是顺应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

截至今日,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放在历史的维度上,这是一段很短的时间,甚至不值一提,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在此期间也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套路重组”“炒壳”“上市公司割韭菜”等等现象泛滥。

时下,监管部门正是通过严监管来整肃市场,通过打击“套路”上市公司、 通过政策完善和改革建立起“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的市场秩序。

任何体系和秩序的建立,没有一蹴而就的。在这种背景下,市值风云的独立研究内容真正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担任了配合监管的角色。

2. 足够专业的团队

单纯就社会化内容而言,普通记者的知识储备已经足够,而且无论生产内容如何,读者都很容易理解。但是资本市场是专业化很强的市场,从业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才能把复杂的操作手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否则很难找到问题的本质,甚至会因为内容不专业而引火上身。

普通的财经记者虽然拥有丰富的媒体传播经验,但并不具体专业分析能力, 生产内容大多隔靴搔痒、浅尝辄止,因为没有实操业务经验,往往找不到问题的关键。

市值风云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才着力打造了一支由董秘、审计师、投行和基金经理等一线从业人员组建的内容生产团队。更为难得的是,我们的团队核心人员志同道合,自创立以来,尚没有一篇文章被上市公司指出内容有硬伤并引发纠纷。

3. 标准的内容生产流程

在新媒体和研究阶段,我们就定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规矩:在研究上市公司时,数据、信息来源必须是上市公司的公告信息、财报信息,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其他知名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监测数据,这些信息我们都定位为“标准化信息”。

任何非标准化信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几乎都不接受、不采信。 使用“标准化信息”的目的和好处包括:

(1)展示团队的专业性。同样的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市场里数百万的专业参与者和上亿的股民都可以平等获取,但是最终能看出问题的人,却少之又少。也就是说,当我们能研究出问题而其他机构不能时,那我们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性就会得到认可,我们的商业模式就能够成立。

(2)严格使用标准化信息,也是为“上市公司评级系统与大数据智能化市值管理系统”奠定数据基础:分析模型建立在标准化信息的基础上,系统运转才是有效的,因为一个自动化系统是不能抓取非标信息的。

4. 严格的内部管理

市值风云团队成员不得参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特别是研究标的的炒作,避免掺杂利益的成分,确保研究分析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这其实是对“术与道”的选择:我们更愿意投资者通过学习文章,获取独立分析上市公司的能力,而不是拿个股票代码回去,就做上发财的大梦。这对投资者和市场规范化建设没有任何价值。

认清大势,中国股市正在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正在从投机向投资转变,在这个巨大的历史转折中,资本市场的很多套路、分析方法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市值风云展现给投资者的,是顺应了注册制时代、价值投资时代的投资方法与 “道”。

5. 曾经点爆过的监管话题

在市值风云团队的艰苦努力下,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我们确实点爆了很多监管话题,比如“忽悠式重组”“联合坐庄”等,包括:

(1)“清仓式减持代表作”—永大集团。2016年9月,市值风云发表文章《胜利大逃亡—A股最凶猛减持故事》,永大集团股东套现67亿清仓减持离场的话题迅速成为市场的焦点话题,并引起监管部门对这一现象的高度重视,这篇文章在微信端阅读量达到50万+。

(2)“忽悠式重组”案例—勤上股份和GQY视讯。市值风云针对GQY视讯“三年一重组、每次必失败”进行了深度系列解读;同时对龙文教育借壳勤上光电进行预判性分析和后续跟踪分析,后来这次重组的结局众所周知。

(3)“炒壳”案例—新德隆系的资本运作。近几年,新德隆系重出江湖, 依旧沿袭十年前的操作手法,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市值风云重点分析过德奥通航和斯太尔等上市公司的炒壳故事,发表文章有《》《》等。

(4)“大宗减持”案例—电科院。通过电科院的案例,为读者呈现了资本市场的大宗交易背后的大戏,发表文章《铁血大宗交易:电科院减持大戏幕后 的“筹码搬运工”》。

(5)“联合坐庄”案例—鸿特精密和万邦达。通过深度解读,为大家重现 了资本大鳄在资本市场坐庄的种种细节和内幕,发表文章《》和《

在此,我们想说的是“负面信息”的价值更大。如果你认为负面消息是准确的,可以卖出股票避免损失;如果你确信负面消息是错的,而股价依旧下跌,则可趁机买入。相反,投资标的正面信息价值不高,还可能让投资者陷入对股价的幻想中,无视自己的错误(雪球创始人方三文)。

用极致的内容代替传统分发

作为内容创业的新媒体,在过去两年,我们并没有针对性地做内容分发的工作,也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用户互动,我们就是依靠极致的内容从万马千军中脱颖而出的。

1. 抓住时代的脉搏,做正确的事情

在核准制时代,市场对上市公司财务和基本面的研究基本是失效的,因为上市公司利用制度缺陷,估值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壳溢价”“重组与资本运作(讲故事)”等等,这些非业绩因素严重干扰了上市公司的正常估值。

这也使得在核准制时代对上市公司的研究很难真正实施,券商研究员只看多不看空,独立第三方研究几乎全军覆没,证券类新闻媒体失去了监督的能力,炒股类软件只提供垃圾级的资讯流。

而到了注册制时代或者制度完善后的准注册时代,上市公司的数量变多, “壳溢价”等干扰因素逐渐消失,很多公司的估值开始回归基本面。

在这个时候,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基本面分析就会成为一门显学,成为热门行业。

2. 用极致的内容代替分发

与其绞尽脑汁、筋疲力尽地去思考内容分发的渠道和手段,不如把内容做到极致,让优质内容自身可以达成病毒式的自发传播。

我们一直秉承用极致专业的内容代替分发,组建足够专业的团队,生产市场上不可替代的内容,自然也就完成了内容的分发工作。

目前,我们的分发渠道已经覆盖头条号、一点号、腾讯、凤凰、雪球、新浪、搜狐、网易等主流门户网站,垂直社区和财经类、股票类App。

市值风云App自身的用户装机量也在迅猛增长,未来我们准备将App平台化,让更多的有专业能力的用户参与进来,在现有的模块中嵌入“雪球模块”, 除市值风云的独立研究外,放开投稿、大V入驻、用户上传文章、讨论区等。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媒体是公器,即便是自媒体、新媒体,也是公器,我们新时代的从业者当有敬畏之心,要心怀悲悯。

只有天下为公,才能得天下。

作者简介:

杨峰,曾任《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记者、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金融部负责人、某券商研究员、著名资本系PE基金投研总监、房地产基金副总裁。现为市值风云创始人、CEO,具上交所第37期董秘资格、上交所第12期独立董事资格。

《自媒体之道》购买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306755.html

END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