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质疑声中急上市 野蛮扩张发展瓶颈显现
2018-07-17 12:05: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拼多多质疑声中急上市 野蛮扩张发展瓶颈显现

急于上市的“新电商”拼多多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这一举动遭到诸多质疑,售假、亏损等都可能会成为其上市背后的致命伤。对此。7月16日,拼多多方面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运营不足三年的拼多多而言,广告与社交平台获取流量并不冲突,广告是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社交平台是两回事。拼多多发展之快不容置疑,但是各种负面事件或成“不定时炸弹”。今年6月,拼多多被曝存在涉黄、涉暴力且涉违法的商品。6月13日,多名平台商户又向拼多多提出抗议。同时,《财经》新媒体记者在调查时发现,拼多多不仅对商户实行无审核零门槛准入规则,而且,推广产品方式也非常随意,客服表示商户只需充钱即可推广。在业界看来,广告花费是造成拼多多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零门槛准入方式更是直接导致货品质量参差不齐。此外,电商马太效应已存在10年之久。拼多多经历了3年野蛮成长,未来,必须从用户增长转型质量增长,若不能完成“由量到质”的转变,那么很快就会看到拼多多的天花板。而从投资角度来讲,拼多多正处于讲故事的阶段,渴望稳定收益的投资公司,面对亏损和巨大的资金缺口,很难进行资本介入,这也是拼多多未来在融资方面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遇流量天花板 持续烧钱模式或不可持续

据拼多多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期内,拼多多平台上活跃买家数量分别达到2.45亿人和2.95亿人;移动应用的月平均活跃用户分别为6500万人和1.03亿人。在此基础上,则可推算出其一季度活跃买家增长数量约为5000万人,保守估算一年活跃买家数量即可增长1亿人左右。

招股书指出,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国在线购物人数从2013年的3.02亿人,增加到2017年的5.53亿人;2017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7.53亿人。从两组数据对比来看,则可估算出,如今已有近50%的中国在线购物人群在使用拼多多,而且还是活跃买家。

有观点认为,通过对比这两组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拼多多的单纯靠流量发展的空间或有限。首先,按照其目前增速,再过两年,全中国在线购物人群都将被拉到拼多多平台上,暂且不说真实与可行性,就数据而言,意味着拼多多将很快遇到其发展天花板,未来仅依靠流量增长空间已经不大。

同时,根据今年2月易观的监测,拼多多近六成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不过,招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或存在三四线城镇化推进速度放缓,居民消费增速不及预期等风险。

其次,在如此高市场占有率及高增速的情况下,拼多多盈利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净利润依旧为负。招股书显示,2017年净亏损5.251亿元,2018年第一季度净亏损2.010亿元。伴随着5000万活跃买家数量的增加,拼多多的亏损仍然没有大幅收窄。

另外,以2018年第一季度为例,通过招股书可知,拼多多在此期间总营收为13.846亿元,而销售和推广费花掉了高达12.175亿元。这又与招股书上另一点相悖,招股书上曾表示,是买家通过家庭及社交网络分享,产生低成本的有机流量和活跃的互动,推动了拼多多买家基数的指数增长。既然通过低成本的社交平台即可带来买家指数增长,那么如此高额的销售和推广费到底能带来多少效果,不禁让人存疑。

对于招股书上种种疑问,拼多多回应称,对于发展仅三年的拼多多而言,尚不存在发展瓶颈一说。同时称,广告与社交平台获取流量并不冲突,广告是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社交平台是两回事。

而在风控领域资深专家风控水清看来,这类公司发展瓶颈主要在于能不能持续烧钱,客群稳定性能否提高。拼多多广告支出是导致亏损的很大原因,需要在烧钱后,寻求解决思路,加速转型升级,增加平台收益。

假货不断 零门槛入驻致商家良莠不齐

今年6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对拼多多调查发现,平台上存在涉黄、涉暴力且涉违法的商品。虽然拼多多方面表示已多次尝试通过加强审核机制等,杜绝假货现象。但是,依旧被曝出众多关于拼多多平台售卖劣质商品的新闻。公开报道显示,自2015年至今,拼多多平台上的女装、男装、母婴、家居、美食、电器、家纺、美妆、水果等九大类目,均被曝出不同程度的假冒伪劣问题。

对此,记者登陆拼多多平台,在百货分类下纸品湿巾商品页面浏览时发现,一款外包装酷似清风纸巾的香约纸巾产品,30包仅售38元,对比16包需要48.9元的清风纸来说,价格非常便宜,其销量是清风纸巾的8倍。但是,这款纸张真的是物美价廉吗?

来自剁手风向标的视频显示,对比单张厚度、面积等因素后发现,在家庭使用中,同时使用两张香约纸巾与一张清风纸巾使用效果几近相同,如果这样计算下来,拼多多平台上的香约牌纸巾反而比清风纸巾要更贵。由此可见,拼多多平台上售卖的便宜产品不一定真便宜,消费者自以为捡便宜但很有可能已经吃亏。

无独有偶,记者浏览美妆区面部护理产品时发现,不少商品通过用严重修图后的对比图吸引消费者。以一款面膜为例,对比图上部分是一张充满斑点的脸,而下半部分是一张干净的脸,仅通过图片来看,似乎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

国金证券分析师吴劲草认为,目前,拼多多商家的零门槛入驻导致平台上的商家良莠不齐,假货、质量差等负面评论一直存在。

于是《财经》新媒体记者联系拼多多客服,以自己想成为商家为由,咨询入驻问题。客服人员表示,如果个人商户,提供7天试用期,之后仅需缴纳2000元保证金即可继续开店,企业客户需要提供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缴纳1000元即可开店。当记者询问如何让自己售卖的产品展示靠前时,客服表示,商户可充值推广资金,金额任意,按推广点击量收费,除此之外,商户也可以参加活动,只需要缴纳活动保证金即可。

只要商户充钱,平台就可以做推广,同时,根据拼多多财报显示,其主要营业收入也来自在线市场服务。那么,依赖于这种商业模式的拼多多,售卖劣质商品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岂非无法解决?

拼多多方面表示,对此事不了解,但类似于阿里是行业内常规玩法,审核与推广分属两个部门。另外,拼多多没有执法权,对于修图这种事来说很难界定。

对此,吴劲草表示,拼多多内核是整合零散产能、缩短营销链条、减少营销费用和终端费用。拼多多做的是三分钱四分货的模式,目前6-12个月看,拼多多没有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趋势。

马太效应凸显 转型迫在眉睫

虽然主打流量牌的拼多多在过去三年中疯狂增长,但对比老牌电商,仍有较大差距。

中信证券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网络零售交易规模6.1万亿元,其中B2C:C2C比例约为59%:41%。B2C市场规模3.6万亿,天猫、京东合计市场占有率超85%,分别为52.7%和32.5%,而拼多多仅占2.5%。

再从年度GMV数据来看,来自国金证券研报数据显示,阿里为4.8万亿元,京东1.3万亿元,而拼多多只有1987亿元,与阿里、京东仍有较大差距。

吴劲草认为,电商平台至少十年前已经存在马太效应。不同平台核心竞争力不同,有的依靠流量、有的是品控、还有的则是上下游生态共同体的绑定。目前,对于除阿里以外的电商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阿里。

而针对用户数渐近天花板的拼多多而言,当下最大的问题则是如何从量变转为质变,通过目前拼多多执着于打广告的行为来看,其主要导向仍然是在“扩大流量”。然而,伴随着用户多样化、消费升级等诸多因素影响,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将愈演愈烈。业内人士则认为,若不能顺利完成用户价值“由量到质”的转变,那么拼多多很快就会达到天花板。

不过,申万宏源分析师Mae Huang在研报中表示,对于电商行业而言,未来趋势保持向下渗透的商业模式和扩张效应。随着空间释放,电商市场丰富度持续提高,将不断有各类垂直类电商和社交电商兴起来填补巨头的空隙。

此外,根据招股书显示,腾讯、高榕资本、红杉资本都是拼多多的主要股东,分别持股占总股本的18.5%、10.1%和7.4%。但是,水清表示,从投资角度来讲,拼多多这类公司因为有流量,所以好讲故事,会吸引风投投资,但求稳的资本面对每年增大的资金缺口、经营亏损,则很难进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