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GDP增速放缓 大跌后的市场怎么看?
2018-07-17 10:25: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二季度GDP增速放缓 大跌后的市场怎么看?

格隆汇APP原创首发,十档行情Level-2免费送!

作者:格隆汇·Jessie

1

二季度GDP放缓

昨天统计局丢了一个大数据包,2018年二季度GDP增速如意料之中放缓了,同比增长6.7%,较上个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GDP三驾马车,投资,看固定投资,6月累计同比增长6%,进一步放缓,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然后消费,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长9%,较5月的8.5%有所上升,但仍然是06年以来的低位;还有出口,出口6月同比增长11.3%,较5月有所回落,但总的来说,是2017年全球贸易复苏以来的高位水平。(注:下图剔除了容易出现异常值的1月及2月数据)

这份经济数据,官方的说法是永远千篇一律:

“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而民间的韭菜从来不买账,看看不断暴雷的债务违约、股权质押盘,还有P2P的雷潮,excuse me,你告诉我经济很好?

要弥合这两者的分歧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官方永远偏好经济的亮点,而韭菜对负面消息的关注度总是要高得多。

不过,有一点至少是可以承认的,中国GDP增速确实是在放缓,这是很显然的。那到底有多严重呢?个人的看法,不如官方说的稳中向好,但远没有韭菜所关注的负面消息所显示的那样严重。

我们上一个经济增速放缓是自2012年以来,但当前这个增速放缓与2012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我们看两个指标,一个是发电量与铁路货运量的累计同比。虽然说发电量统计局改了点统计口径数据,但也不用在过于揣度统计局更改数据口径的动机。目前发电量增速是还可以的,铁路货运量也是可以的。这与2012年,尤其是2015年有本质的不同,尽管2017年、2018年的GDP增速还不如2015年。

从发电量以及铁路货运量来看,2018年二季度的6.7%,与2015年的7%,你更愿意相信哪个GDP增速?

所以,个人的观点,现在的放缓是真放缓,而2012年到2016年上半年的放缓是增速大幅下滑,甚至不排除2014年,尤其是2015年GDP是负增长的。毕竟我们很难想象,2018年上半年发电量累计增长8.3%实现了GDP6.8%的增长,而2015年上半年竟然能在发电量只增长0.6%,铁路货运量负增长10%的背景下,实现了7%的增长。

有个问题来了,既然经济增长还过得去,为什么负面消息一大堆呢?不说别的,就说股市,时不时又有闪崩股。

2

货币环境宽松空间有限

这就要说说国内的货币环境了。

最近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央妈罕见地怼了财政部。故事是这样的,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发表了一篇文章《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里面指出财政政策不够积极,中央财政要发挥逆周期的宏观调控作用,实行真正意义的减税。

央妈研究局局长批财政政策的积极不是真积极,潜台词是什么呢?做个猜测:你们不要老指望着我灌水,财政政策要更有作为点,财政收入增长这么快,用也要落到实处,减税要实在点。

从央妈的表态,从央妈今年降准的谨慎,结合上面我们提到的国内经济形势看,尽管央妈对流动性的表述已经从“合理稳定”转向“合理充裕”,但没到搞大水漫灌的地步。

除了国内条件,国际条件也约束了央妈的行为。目前美国的政策组合是宽财政,紧货币。两个政策组合在一起,都提升了美国对资本的吸引力。

美国紧货币的政策,目前看来是还远没到结束的时候。现在从投行的预测来看,对美国二季度的GDP增长速度许多在4%上下,最乐观的甚至到了4.5%。考虑美国现在的GDP体量和人均GDP体量,这是相当恐怖的增速了。

这也是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上暗示2018年加四次息的底气所在。6月美国加息后,欧洲小跟,中国不跟,利率是块试金石,各个经济体的成色一目了然。

美国是全球货币的总闸门,当美国开始抽水的时候,其他国家即使不想跟,但也别想着有宽松空间。

2015年我们还又是降息,又是降准,2016年风向突然转变了,这背后的驱动因素之一,便是2015年12月美联储的第一次加息,它标志着全球流动性拐点的来临。

一般来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出发点是物价稳定,经济稳健。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没有看到通胀肆虐,那出发点的考量主要就是经济了。2017年以来全球贸易的复苏,结束连续三年的下滑,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证据。从主要经济体来看,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以及中国,日本、香港,经济增长都是不错的。

08年以来因为信贷危机,货币乘数断崖,美联储开动了印钞机撒钱,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信贷活动正常化,货币乘数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这么庞大的货币基础将是颗炸弹。所以美联储需要出手加息缩表,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

请注意,是抑制经济的过热,但不是扼杀经济的增长。抑制经济的过热是个中性的经济术语,它掩盖了背后关于收入分配的政治问题。抑制经济过热的潜台词是有些消费者和企业的活动可以不用做了。而谁不用做了呢?利率是块试金石,流动性是块试金石。通不过的,游戏就结束了。

这样,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现在中国的经济从发电量和铁路货运量来看,明明好于2014年、2015年,反而这么多雷要爆掉。

3

这个时点上怎么看投资

这里只说我们韭菜最容易参与的外汇和股票。

先说人民币。人民币这段时间走得非常弱,离岸又重新跌破了6.7的关口。我之前在《人民币跌跌不体,怎么办,怎么看?》指出,目前人民币是内无强兵(强经济支撑利率上行),外无强援(强欧洲打压美元指数)的局面。

从今天发布的GDP数据,再联系目前对美国二季度GDP的预测,内无强兵,外无强援的局面没看到改变的迹象,因此,个人觉得今年到明年人民币将持续面临对美元贬值的压力。至于会贬到哪,这个就不好说了,看内无强兵,外无强援的局面什么时候得到缓解。

所以,如果有人民币外汇风险暴露,可以考虑上点工具对冲。单纯的裸空人民币,是需要考虑中国货币当局的雷霆手段的。除非找到了投资渠道,单纯把钱换成美元或者港币也不建议。

再说股票。从我们上面提到的经济环境来看,当前的放缓与2015年不可同日而语,尽管2018年二季度GDP增速是在放缓,但依然是实打实的增长,这反映在财报上,是相当一部分公司,尤其是龙头企业的财报将大概率是增长的。部分行业当然有其行业特点,比如京东方,有其固有的面板价格周期,不一定与经济周期重合。

但财报上的增长并不一定代表股票有投资价值,这还要联系一个因素:估值。前些年,货币比较松,估值一个比一个吓人,在现在这种环境下,被清算是很正常的。

这段时间,不管是上证50,还是沪深300,还是创业板、中小板,都跌得一塌糊涂,暗无天日,基本都创了过去一年的新低,创业板就更不用说,出现了2015年见顶以来的新低。这样一波大跌后,估值被剁了一大波。

现在媒体也好,券商也好,经常见的言辞是A股的估值见了多少年的新低。这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其实是没有多少参考意义的。平均估值是个笼统的概念,它掩盖了底层数据包的复杂性。平均估值当然可以提供一定指引,但到你具体投资时又没有一点用处。

尤其是在央妈不会灌水的背景下,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普涨行情的,平均估值对具体的投资更没有参考意义了。

所以,打算投哪家公司就关注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就好了。估值是个比较柔性的东西,需要你对公司的充分理解。

还有一点是,估值会被流动性清算,一些企业的经营也会被流动性清算。内部造血不足,资本开支又比较大的,在流动性趋紧的环境中日子会比较难过。尤其是,中国的流动性趋紧一定程度上还是被迫跟着美国紧的,从流动性泛滥到流动性趋紧,只一年时间,许多企业并没有做好准备,像不断爆掉的股权质押就是典型的例子。

美国的加息步步紧逼,没做好准备的企业呼吸会越来越困难,这是抑制经济过热必然会产生的牺牲者,这个代价从来不会均匀分布。你可能看到一边是经济不错,一边却是企业倒闭,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在这种环境下,或者离开市场,或者适当参与现金流充裕、估值合理的公司。

另外,在国内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下,北向资金是一个流动性来源,自沪股通,深股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整体呈上升趋势,这也是一个可以关注的点。

5

结语

2018年二季度GDP增速确实在放缓,但从发电量、铁路货运量来看,尽管增速表面上看不如2012年到2015年的同期,但增长的成色更要足些。我个人看来,2012年到2015年GDP增速是大幅下滑,甚至不排除2014年、2015年出现负增长的可能。现在这个稍微放缓的增长仍然是实打实的增长。

有一点要清楚的是,GDP也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好,其增速随着中国体量的增大而放缓是必然趋势,这是经济规律,所以没必要对GDP放缓大惊小怪的。按我们这种大惊小怪,美国欧洲那点GDP增速岂不是都要跳楼了。

目前这个增速也没低于政府的2018年目标,这种情况下央妈搞大水漫灌的可能性比较小,货币宽松空间有限。这种环境下做投资,要考虑企业估值与企业经营都面临流动性趋紧的清算可能性,普涨的行情是不大可能出现。所以市值的平均估值跌到多少年新低,对个人的具体投资没有多少参考意义。

一波大跌剁了不少估值后,会有被市场恐慌杀下来的,估值合理,现金流充裕的公司会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北向资金这个流动性来源也要注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