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轮角逐与厮杀,第21届世界杯决赛在莫斯科卢日尼基球场终于决出胜负,法国4比2击败克罗地亚,第2次夺得大力神杯。
作为整个体育产业链的顶级IP资源,世界杯一举行,全球的体育产业都跟着兴奋了起来。经过十余年发展,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消费升级的重要一环。相较于欧美体育产业占GDP总额3%的比例,我国体育产业仅仅占GDP的0.6%,上升空间广阔。
不过,体育产业的创业和投资也有诸多现实问题:产业链条较长,变现不易;同时,产业的不同细分领域,比如体育赛事运营、体育装备、滑雪产业、马拉松产业、足球产业、体育旅游、户外运动产业等的发展水平和商业化难度相差极大。对创业者或投资者来说,找到可商业化的赛道,更需要一双火眼金睛。
目前,中国体育行业的创业和投资经过泡沫洗礼,正逐渐拉开健康成长的序幕。曾几何时,砸重金收购欧美体育俱乐部是中国资本海外体育产业投资的重头戏。截至2016年年底,中资收购的海外足球俱乐部就高达20多家。但随着2017年政策监管趋紧,2018年的海外体育产业投资已经基本归零。
经过前两年的高歌猛进,中国资本在体育产业的布局已经逐步趋于冷静。根据CVSource统计数据,2017年国内共发生191起体育相关创业公司投融资/并购事件,融资金额约为105.3亿人民币。与此相比,2015年体育类创业公司融资共计202起,融资金额约为123亿元;2016年,该领域的创业公司融资有245起,融资金额约为202.1亿元。可见,2017年体育产业整体资金收紧,较2016年投融资额下降了近50%。
随着2018年资本荒进一步加剧,体育创投圈正发生着一幅“冰与火”交织的奇异图景:一面是钱荒,募资难、机构缺钱,随之而来的是小创业公司的融资难;另一面却是项目荒,好标的太少,资本快速涌向头部公司。
比如,在众多小创业公司处于水深火热之际,阿里体育在2018年4月宣布获得12亿元的A轮融资,估值超过80亿元。可以说是饱的撑死,饿的饿死。在这寒冬和狂热齐头并进的趋势中,我们无法忽略任何一方去理解眼下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
为此,投中信息邀请了体育行业内的资深媒体人、创业者以及投资机构在由中以两国资深跨境团队打造,拥有犹太高科技创新DNA的INNONATION Powerhouse创新国度动力空间,举办了投中2 ½ 沙龙第二期——“世界杯之夜”。希望以世界杯为话题切入口,畅谈中国的体育投资现状和前景,分析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以下为部分演讲嘉宾的金句摘录:
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行业发展的快和慢都是相对的。从去年到今年,体育融资的额度是下降了,但是体育消费的数字是上升的,投资人看好体育行业的发展,只是发展比较慢。而发展慢的重要原因是人才,人才的成长比较难。创业本身不难,只是缺少真正做事的人。未来三到五年能冲到资本市场上市的,可能是在某个细分赛道里做的最深的。
鸿坤亿润投资投资部副总经理樊宏楠:创业者首先要了解这个行业,要稳扎稳打,体育不是互联网,不能像互联网公司一样去运作,快速的铺开需要大量成本,但是收入并没有跟上。对待体育行业要等,要坐着住,在行业里深耕。
思博锐体育联合创始人&首席产品官严骏:同行越来越多,这反而让我们觉得安心,有竞争者说明这个行业值得做。而从人才的角度来说,我们走访了很多企业和院校,发现体育管理还是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预计针对企业的B端培训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不论产业发展是高速还是慢速,都需要有针对性的人才。
丰厚资本董事总经理杜宗霖:投资方热衷投资互联网项目,因为体育行业投资回报比较慢,很多公司失败了,这些导致投资比较谨慎。但是体育公司实际耗费的资金并没有互联网公司耗费的多。另外,投资人对体育行业不太了解,行业发展也慢,大概上市十到十五年。这个行业的投资人资金还是比较丰富,只是出手比较谨慎。
达晨财智高级投资经理范昊龙:体育行业并不复杂,我国的体育行业正处在一个早期阶段,这个阶段更看重的是哪个项目可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投资上来看,并没有往下走的趋势,对偏中后期投资的基金来说,整个市场往下走的时候其实是往前冲的机会。
赛客体育创始CEO赵田力:整个体育产业正在一个巨大的洼地里。在体育产业里,之前没有聪明人在玩儿,而今天,不是体育专业的人也可以在体育行业内创业。今年资本市场可能会规避一些长周期的项目,这对体育产业有不利的地方,但是并不会影响整个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
XTRAIL创始人CEO冯哲:体育是一个标准化全球通用产品,对于创业者来说,从一开始就要和全球顶级的公司竞争,难度很大。而资本投资考虑两点,第一是变现能力,第二是团队,不同的团队来做,可能结果不一样。资本变冷对踏踏实实做行业的团队反而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