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走势跟踪(1842期)如何看待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影响
2018-07-16 14:35: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经济走势跟踪(1842期)如何看待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影响

◆ ◆ ◆ ◆

◆ ◆ ◆ ◆

如何看待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影响

导读:特朗普启动对中国的贸易战,受到全世界的密切关注。贸易战是一种修辞的说法,其实就是贸易摩擦或贸易冲突。中美这两个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发生贸易摩擦和冲突,对两国和其他各国的影响,对国际贸易和产业的影响都会是巨大的。

中美进入全面贸易冲突?

美国特朗普政府7月5日宣布,以制裁中国侵犯知识产权为由,从美国东部时间7月6日零时1分(北京时间6日中午12点1分)起对进口的中国产品开征25%的惩罚性关税。征税对象包括汽车、半导体、产业设备包括工业机器人、电脑磁盘驱动器、泵部件、阀门、打印机和其它诸多工业用零部件等818项、价值340亿美元。而中国决定,在确认美国启动征税后实施报复,报复对象为大豆、牛肉、汽车等545项,340亿美元。特朗普还暗示根据今后的事态,对来自中国的几乎全部进口产品开征关税。日本经济新闻指出,目前进入了世界两大经济体广泛开征高关税的异常事态。中美两个经济大国相互加征高关税,对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一异常事态,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

特朗普声称,最终可能征收关税的中国商品总额将超过5000亿美元,基本上等于去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路透社认为,全球这两大经济体正在走向全面贸易冲突。

美国的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进口1298.9亿美元美国商品,美国进口了5054.7亿美元中国商品;中国海关的数据则显示,中国进口了1539亿美元美国商品,美国进口了4298亿美元中国商品。

从340亿到5000亿?

中国商务部指出,美国违反世贸规则,“发动了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

“也许我们可以说贸易战已经正式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教授陈飞翔表示。“如果停留在340亿美元,对双方经济的影响都将很小。但如果像特朗普说的那样扩大至5000亿美元,则对两国都会有很大影响。”

特朗普曾抨击中国方面窃取知识产权、为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设置障碍,并对高达3750亿美元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表达不满。

纵观贸易冲突升级的过程,中国力图采取较高的姿态,将自己定位为自由贸易的拥护者。《中国日报》的社论称“实际上,特朗普政府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勒索行径,就像是一伙流氓,”“他们的任性妄为将对未来数十年全球的经济环境产生深远的破坏,除非其他国家联合起来一起抵抗。”

路透指出,虽然对首批商品征收关税预计不会立即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但人们担心的是如果演变成一场长期争端,可能会损害受影响产品的生产商和进口商,从而打击全球贸易、投资与增长。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中国区事务副会长彭捷宁(Jacob Parker)表示,“对于物品供应受到关税影响的企业,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将转移采购原产国;如果不可以,他们将尽可能多地转嫁关税成本,或者忍受利润遭到削减,”。

新华社报导,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称,500亿美元规模的贸易战对中国GDP增速拖累在0.2个百分点,不过对中国经济短期影响有限。

贸易争端导致包括股市、汇市和大宗商品在内的金融市场近几周出现大幅震荡。“这不是经济末日。我们不必因此而去拼命找吃的。但这会令全球经济减速,而全球经济的持续动能本来就已不像看上去那么强了,”ING的首席经济学家Rob Carnell在报告中称。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5日指出,美国公布的340亿美元征税产品清单中,约200多亿是在华外资企业的产品,其中美国企业占有相当比例,若美方启动征税,实际上是对中国和各国企业包括美资企业的征税,将打击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向全世界开火,也向自己开火。

中国已威胁将作出回应,对包括大豆、高粱和棉花等数百种美国主要出口商品征税,这为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投票支持特朗普的德克萨斯和爱荷华等各州农民带来威胁。

诺奖经济学家如何看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发生冲突,未来的中美经济到底会走向何方?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格局会有哪些影响?

据FT中文网报道,6月27日,诺奖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在出席阿里巴巴罗汉堂举行的诺奖经济学家见面会上表达了他的看法。萨金特教授认为,长期来看,他对全球化依然秉持乐观态度,美国也是全球化和中美贸易的受益者。他向特朗普总统和所有对中美贸易话题感兴趣的人推荐了一本新书《贸易的冲突,美国贸易政策历史》(Clashing over Commerce: A History of US Trade Policy)。这本书探讨了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和现状,事实上美国并不是今天才变成保护主义,从建国开始,保护主义便和政治利益密切相关。在萨金特教授看来,了解保护主义对美国长期而重要的影响,有助于理解眼前贸易冲突

谈判才是终极办法

华侨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谢栋铭认为,中国别无选择只能采取报复措施,但怀疑贸易战是否会全面爆发,而把这件事拖至11月对特朗普有利,这就是他能随意喊出任何数字的原因。谢栋铭说,我不清楚他会怎样进行此事,所以我猜测这可能是他的“威胁+拖延”策略。

汇丰驻香港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范力民觉得,从积极面来讲,中国的很多商品都是全球其它地区的一个关键供应国,所以对中国出口征税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出口就归零了。消极面而言,信心和投资会受影响。相关的不确定性也肯定会加剧这一影响。但是如果对所有中国出口商品征税,将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全球机构的一系列研究显示,基本上如果对全球贸易征收10%关税,那么全球GDP有可能会下滑2个百分点。这个影响是很大的。”他表示,中美关系在全球贸易中至为重要,将对全球产生冲击,相关影响难以预估。必须考虑到所有这些反馈回路的影响。“事实上中国的经济相对封闭,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洲际规模的经济体,中国的内需市场庞大,储蓄规模可和欧洲、日本及美国相提并论。”

范力民预测,中国近期可能会大幅提高财政刺激。若以全球的标准来比较其公共债务规模,近期财政刺激可能真的没有上限。另外还有货币方面的刺激。“他们将采取一些财政措施,这些财政措施将加速推进他们心目中的各项结构性改革,降低投资和出口的影响,这些措施包括扩大对消费者减税、对高科技行业提供更多补贴等等。”“整体而言,我对当前局势仍旧相对宽心。这对经济增长会有拖累。但我认为这不会像外界描述的一样会打乱经济。中国拥有强势地位,足以避免在当前情势下出现经济硬着陆。”

安盛投资管理驻香港的新兴亚洲资深分析师AIDAN YAO表示,(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将对(中国)国内政策产生影响。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反映了当局担心外部风险上升。指的是中国最近宣布的定向降准。贸易战和外部紧张情势导致金融市场恶化,如果不发生这些情况,人行不会就因为一些经济数据逊于预期就决定降准。他们会等待更多迹象再行动。如果事态进一步升级,则将需要国内政策提供更多支持。

华盛顿特区乔治城大学国际商业和外交学院教授马克·布施(Marc Busch)指出,关税战升级只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使各方对谈判重新点燃热情。中国和其他美国贸易伙伴担心美国的单边主义,美国和其他中国贸易伙伴则深刻担忧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下一步,中美双方应在达成的一揽子协议中将关税废除,协议还应包括恢复美中双边投资协议的磋商,以及中美两国政府承诺,未来在他们的优惠贸易协定中推进无选择的超WTO条款。

中美贸易战或让国际分工龟裂

日本经济新闻的一篇报道说,有一种商品,中国对美国年出口额高达704亿美元,在全部产品中居首,但并未出现在美国政府的对华额外关税名单中。那就是手机。

美国苹果的iPhone是策划和设计由美国负责、零部件在日本和韩国生产、组装放在中国这一国际分工的象征。但附加值的大部分属于控制商品策划和设计等“上游”、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下游”的美国。

中国商务部的报告显示,即使是售价约650美元的iPhone,中国也只能获得总计8.5美元。虽然在贸易统计上被列为中国对美出口额,但收益却归属于美国企业,美国当局也熟知这一现实。

但是,将贸易逆差视为“损失”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行动已开始动摇供应链。在中国大陆代工iPhone的台湾和硕联合科技将在年内在印度新设工厂。董事长童子贤表示世界贸易的不确定性正在明显提高,将中美摩擦列举为原因之一。

在中国屈指可数的粮仓地带东北地区。前往吉林省的金川村发现,在周围全是玉米地的情况下,一块地孤零零地种着大豆。中国政府将大豆纳入针对美国的报复性关税名单,4月底发出通知,大幅增加对大豆种植农户的补贴。但是,通知并未及时传达给基层的农户。当地农户任某表示,“已经种了玉米,还用了肥,没办法改种了”。

大豆被用作中餐大量使用的食用油的原料和猪饲料,廉价的美国产大豆是中国物价稳定的关键。但中国仍将启动报复性关税,希望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前动摇属于特朗普票仓的农业州。国产大豆的增产很难一朝一夕实现,但中国逐步在做打持久战的准备。

6月,前往湖北省武汉市正在建设的NAND型闪存工厂,大型卡车正扬起灰尘进进出出。工厂所在的光谷地区汇聚半导体产业,写有“中国芯 光谷梦”的标语悬挂在附近。由于因美国的高科技制裁而深知掌握自主技术的重要性,只有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正在考虑所有选项”,3月,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暗示减少美国国债购买额。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达到1.118万亿美元,占海外持有额的约2成,如果中国转向抛售美国国债,美国长期利率将随之上升,全球金融市场的动揺难以避免。对中国来说,这是过去甚至不愿提及的“举措”,但摩擦的激化正在让两国失去理性。

日经新闻指出,中美对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的事实视而不见,将逐步升级对决姿态。金融市场已开始考虑事态超出合理性的风险。

中美贸易冲突中美国受到的影响

《纽约时报》认为,随着特朗普政府对价值34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正式开始了。这场可能会伤害到美中两国公司和消费者的斗争出现了重大升级,有可能形成破坏性冲突。

中国政府已经表示将对等额的美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预计这场纠纷将席卷全球供应链,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并扰乱全球股市,由于预计美国将与几乎其他所有国家发生长期贸易斗争,因此股市一直波动不定。

特朗普政府对来自加拿大、墨西哥、欧盟和日本等国的进口钢铝、太阳能电池板和洗衣机征收关税,因此目前正在多条战线处理贸易争端。但对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中国的关税将影响更大的产品份额,以及更多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公司,对美国公司造成的伤害可能比对中国公司造成的伤害更大。

威斯康星州制造公司哈斯科国际(Husco International)这样的公司为福特、通用汽车,卡特彼勒和约翰迪尔(John Deere)等公司生产零件,到7月6日早上,像这样的公司从中国进口的各种零件价格上涨了25%。哈斯科国际的首席执行官奥斯汀·拉米雷斯表示,这一增长将立即使他和其他美国制造商在面对外国竞争对手时处于劣势。“它帮助最多的是我在德国和日本的竞争对手,他们也有很大一部分供应链在亚洲,但没有这些关税。”

如果中国如预期的那样,以加征关税作为回应,它将加入其他已对美国开展报复的国家行列,这使得受影响的美国出口总值在7月6日达到约750亿美元。这依然只相当于美国去年1.55万亿美元出口额的一小部分,但会给某些行业带来极其剧烈的痛苦。

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玛丽·洛夫莉(Mary Lovely)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经营的非中国跨国公司往往会支付比中国公司更大的关税份额。例如,根据她的研究,非中国公司将87%的电脑和电子产品从中国出口到美国,而中国公司的出口额仅占13%。“我认为,你会目睹它对美国作为一个出口目的地的长期看法造成的影响,”洛夫莉说。“这些关税并没有命中目标,而且它们使得美国公司在美国境内开展业务变得更加困难,更不用说出口市场了。”

虽然关税影响的贸易份额相对较小,但洛夫莉表示,特朗普的方式为公司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削弱美国企业向中国和其他国家出口的能力,从而对政府造成不利影响。

特朗普政府设计的关税清单试图让消费者不受影响,而美国家庭从中国购买的许多产品,从平板电视到鞋子,都不会在第一轮关税行动中受到打击。但在此过程中,关税主要集中在企业购买的中间投入品和基础设备上。经济学家表示,这将增加美国工业的成本,可能会威胁到特朗普长期以来一直表示要保护的制造业工作岗位。

此次贸易争端还将扭转特朗普政府过去几个月与中国谈判的部分收益——包括中国同意从7月1日开始将汽车行业25%的关税削减至15%。中国官员表示,针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行动,他们将继续对美国汽车征收25%的关税。

与美国贸易战将如何损害中国及其它地区的经济增长

路透报道,据美国数据,去年中国进口了价值13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而美国则从中国购买了5060亿美元商品。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2017年全球商品出口增长11%,达到17.2万亿美元。

直接影响有限

分析师估计显示,进口每受到关税影响1000亿美元,就会使全球贸易减少约0.5%,GDP增速减少0.1个百分点。对中国2018年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估计在0.1-0.3个百分点之间,对出口增长的拖累估计为1个百分点。对美国的影响更小。全球通胀应上升0.1-0.3个百分点,但并不会导致汇率波动。

美国对进口中国商品征税的举措,将适用于发动机和引擎、建筑和农业器械、电子、交通运输、电信设备和精密仪器。中国采取的反制关税举措将打击美国的农业商品、汽车和水产品。大豆是按价值计中国自美国进口最多的商品。

但间接影响更为深远

摩根士丹利估计全球贸易可能受到严重破坏,因三分之二的贸易商品与全球价值链相关联。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表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将近三分之二商品来自外资参股企业,这也可以让美国针对中国的关税举措超出其打击目标范围。从外资投资情况来看,这些资本可能多数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

新加坡星展银行等一些分析机构认为,美国经济受的影响可能比中国更大,因为美国开征关税可能影响到在中国投资的美企,且美国政府还牵涉到其它贸易冲突。

贸易方面的不确定性可能让银行在放贷给受影响行业时小心翼翼,损及物价和信贷流动,或许还会打消企业的投资意愿。若关税影响传导至消费环节,可能打压国内需求和消费者信心。所有这些方面还会因金融市场波动性升高而受累。

百达资产管理的一个模型预测,对美国贸易若有10%的关税完全传导至消费者那里,可能将全球经济推入滞胀,令全球企业获利减少2.5%。

谁的风险最大?

星展银行的一份分析显示,基于贸易开放程度和对供应链的曝险,韩国、马来西亚、台湾和新加坡是亚洲风险最高的经济体。

韩国2018年经济增长恐会受到0.4个百分点的拖累,马来西亚、台湾和新加坡增长率则可能分别受到0.6、0.6和0.8个百分点的拖累。2019年受到的影响甚至可能翻倍。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数据显示,台湾是亚洲曝险最高的经济体,其曝险相当于GDP的逾8%。其次是马来西亚(6%)、之后是韩国、香港和新加坡(4-5%);然后是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大约3%),以及澳洲、日本和印尼(2%左右)。

还要考虑到其他变数。譬如说,美国和中国都是香港的主要经济伙伴,但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不受关税影响。越南等依赖制造业的经济体则可能感受到更大的痛楚。

中国本土品牌已经迅速增长突围美国货

据路透报道,在中国和美国转向全面贸易战之际,美国品牌在中国面临着有可能是比贸易战还大的威胁:本土对手以创新产品武装自己,并且中国政府也鼓励这样做。

包括苹果、星巴克和宝洁旗下帮宝适(Pampers)在内的一些美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正面临挑战,对美企在中国数以千亿美元计的收益造成潜在威胁。

根据对贝恩和凯度(Kantar)数据的分析,去年在中国6390亿元人民币(970亿美元)快消品市场中,本土品牌占据近四分之三,比例高过2013年时的三分之二。快消品包括从软饮料和洗发水等一系列物品。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像帮宝适、高露洁牙膏和美赞臣婴儿配方奶粉这样的美国商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下降约10个百分点。该数据基于对4万户城市家庭的调查得出。

与此同时,善于把握消费者心理的中资品牌在迅速增长。例如无硅油洗发水品牌滋源,以及打出本土元素牌的护肤品百雀羚等。“对于在中国的外企,现在本土竞争是重要性极高的议题,”咨询公司贝恩合伙人Bruno Lannes表示。“为了在中国赢取胜利,他们现在不仅需要打败传统的竞争对手,还需要战胜本土企业。这些本土企业比外企原本想的更快更有创新性。”

长期以来美国品牌在中国享有高人一等的地位。美国的快餐、饮料和咖啡连锁店遍布中国城市,消费者也追捧美国品牌的婴儿配方奶、名牌牛仔裤、汽车和智能手机。但这种主导地位受到中国提升国内品牌努力的威胁。中国希望在一些领域打造出领导品牌、淘汰较弱厂商,从而改善质量,提升国内品牌。

贸易紧张情势发酵,可能会加剧这种转变,威胁到美国企业在中国的销售。一项分析针对最近一个财年列出中国销售数据的121家美国上市公司,结果显示去年美国企业在中国销售额超过1800亿美元。实际销售总额应该远远更高,因为许多拥有庞大中国业务的美国企业,比如星巴克、麦当劳和沃尔玛等,并未列出中国销售数据。2017财年,苹果在中国的销售额为448亿美元,宝洁的销售额约为52亿美元,运动服装制造商耐克为42亿美元。

增速降至零

但更大的威胁可能是中国同业的进步。根据分析公司Canalys的数据,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自2012年以来一直停滞在10%左右,并且已经被Oppo、Vivo和华为等中国同业超越。

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星巴克表示,在中国的同店销售增速在2018年第二季放缓至零。该公司提到了交付问题,但其也面临着中国大城市中涌现的快速增长的小型本地竞争对手。

感受到压力的不仅仅是美国品牌。一个欧洲行业组织最近提到,来自中国对手的“竞争加剧”是欧洲品牌感到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有些公司逆势而上。饼干品牌奥利奥在中国市场保持强劲,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去年复苏,之前在2012-2016年市场份额曾输给果汁和水等被认为是更健康的饮品。

据贝恩这份报告,总体来说,去年本土品牌在21个消费品种类中从国际竞争对手手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这些产品种类包括护肤品、洗发水和婴幼儿配方奶粉。去年本土品牌份额增长7.7%,而海外竞争对手份额增长0.4%。“这绝对是一种趋势,”美国一家主要消费品企业的高管称,并补充道,他所在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强大的中国国内竞争对手。

本土化

中国品牌越来越有信心与海外品牌展开较量,其中包括在高科技领域。

在中国汽车市场,过去五年中国国内汽车品牌已接近外国品牌,对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发起挑战。中国政府推动电动汽车作为支柱产业的作法,已吸引数十家新的中国竞争者进入该市场。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朱岩称,向智能、电动及自动驾驶汽车的转变,将提升本土品牌,因汽车越来越成为娱乐和工作空间,而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你必须非常了解当地喜好和当地环境,”他说。“外资公司将在这个问题上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在帮助本地品牌,该计划包括很多战略领域,如新能源和智能车辆等。在医疗设备、半导体和制药等其他高科技领域,中国正大力扶持中国自己的领先企业,以降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很多企业已做出回应,将生产业务转移至中国,这可使品牌获得一种准本地地位。“我们出售的多数产品是国内生产的,”卡夫亨氏中华区总经理Ze Dias在近期上海首推新品趣族饼干的活动中对路透表示。趣族饼干外观与奥利奥相似,有奶酪巧克力和热辣辣椒等口味。Dias表示,该公司会受到贸易紧张局势引起的商品市场波动影响。但长期而言,他希望美国和中国将解决双方之间问题。“路上会有短暂的颠簸,”他说,但美国和中国“将更多地合作而不是竞争”。

贸易战不改中国经济运行轨迹

中国经济下半年会不会因中美贸易战的爆发而改变平稳运行的轨迹?根据路透沈燕的报道,在多数专家看来可能性并不大,毕竟中国庞大内需是支撑经济平稳的重要力量,实现年初确定的增长目标应无碍。

但他们提醒,在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的大背景下,贸易战的不确定性会扰乱市场预期,尤其中国“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仍在进行,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中国更须提防贸易战成为引爆中国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导火索”。

面对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痼疾解决药方则是加快改革,调结构扩内需的政策仍须加力,而政策核心应聚焦提高民生福祉。

中国泛海研究院院长邱晓华称,“眼下中国需要注意防范的风险包括:政策的变化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金融严调控、严监管、债务严管理所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以及注意防范外部世界美国干扰所带来的意外波动的风险。”这也让如何稳定市场预期成为专家们一致担忧的问题。

而有专家亦提到,针对中美贸易摩擦,从今年初开始包括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业务涉及相关部委都会定期碰头开会讨论并准备相关预案。这或许也能说明为何在今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应对中,美国的举措一出台中国都能很快见招拆招,中国的反击非常迅速。扩大内需方面,中国政策出台的频率亦相当密集。

对下半年经济大局影响有限

尽管从中美两国的贸易数据对比无法推断谁输谁赢,但贸易战一旦开启必无赢家却是不争的事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一宏观经济论坛上表示,当前外部环境中最大不确定性是中美贸易摩擦,美国最近宣布对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不会太大,但对市场预期和供应链调整的影响较大,这种市场预期从股市和债市,也会渐渐地有所反应。王一鸣指出,5月外贸数据超预期,与企业抢跑提前出口有关,也预示着下半年的出口增速可能会有下降。

受益于平稳的内外需,中国5月进出口继续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速,明显超出市场预期,贸易顺差则有所收窄。分析师多表示,在全球贸易摩擦升温之下,年内出口存较大不确定性,而进口受政策支持预计仍能保持较高增速,贸易顺差趋于收窄。

管涛也认为,应对贸易争端升级中国有诸多底牌和底气,其中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持续平稳的经济发展是应对外部纠纷的根基。他指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内部。面对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不确定的前景,从最坏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尤其要认真汲取当年日本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谨防贸易战成引燃中国内部风险导火索

虽然中美之间的贸易总量在绝对值上,相较中国GDP总量只是沧海一粟,但因中国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衡,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仍需化解,尤其是集中在房地产、金融等领域,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可能爆发的贸易战成为引燃中国内部风险的“导火索”。

王一鸣说,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速有望在6.7-6.8%,但下半年下行压力增大、不确定因素增多,首先要妥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当前最主要的是要稳定预期,“坚持结构性改革、结构性去杠杆”的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要轻易变,同时也要有底线思维,做好各种预案,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东京在北京一个论坛上就提到,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在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风险也相伴其中;尤其是处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对风险的认识和研究就显得更为紧迫。“风险既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内部的。来自外部的风险,表象是美国挑起贸易战,实则是美国在围堵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自内部的风险,当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债务风险;二是一些地方为官不为的风险。”

一直致力于研究政策风险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指出,中国当前面临四大风险挑战:一是世界以美国为首的逆全球化倾向;二是经济风险,主要是新旧动能衔接不上的风险,眼前是防范金融风险;三是社会风险,表现在阶层固化风险、社会排斥和贫富差距拉大等,眼前是解决贫困问题;四是环境风险,主要指生态环境风险,眼前是污染防治的问题。

他认为,应对风险挑战的基本方法是进行风险隔离,包括抑制个体风险的外部化,实现风险内部化;防止各领域公共风险相互转化;从债权债务关系着手,遏制经济风险传播;从社会个体行为关系入手,遏制社会风险传播;以及加快改革“风险大锅饭”体制。

一份来自中国某智库的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以来,一方面,中国金融去杠杆取得初步成效,一些领域的风险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债券违约、流动性紧张、汇率下行和股市下泻亦相继发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加之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贸易冲突呈现高度不确定性。该报告也提醒中国要防止防止金融恐慌发生和蔓延,“我们认为,目前中国极有可能出现金融恐慌。在今后几年里,防止金融恐慌发生和蔓延,应当成为我国金融管理部门乃至宏观调控部门最重要的任务。”

须提防贸易战引发深层次风险

仍在进行时的中美贸易战若仅从涉及的关税绝对量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但若双方都在相互投资方面设限,则会丧失技术的外溢效应,影响到企业投资行为,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负面作用会很明显。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专家祝宝良在接受路透专访时表示,虽然贸易战对下半年中国经济影响不大,但已经明显影响到了市场预期,这从中国股市汇市的近期大跌可见一斑。并预计中国经济明后年下行压力会加大,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须有更充分的政策储备。

“贸易战本质上是两个国家在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对决,背后剑指中国国企改革的迟滞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欠缺。”祝宝良称,在中国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的大前提下,地方政府债务,经济结构性矛盾等痼疾未解,贸易战又带来新忧,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预计中国经济上半年仍可持续6.7-6.8%的增速,下半年会略有放缓,但幅度有限,其中受贸易战影响的份额并不大,但明后年经济的下行压力会比较明显。

祝宝良分析称,中国目前人均GDP已经到了8000美元时,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新阶段,传统的产业已经很难支撑,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从现实看,很多领域的改革推进仍然很迟滞,虽然政府在减政放权,减税降赋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国企依然在资金和资源要素的获取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包括现行的土地制度,金融领域等国企垄断优势依旧明显,民营经济增长依旧缓慢,从长远看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祝宝良不无忧虑地指出,中国经济中有很多旧的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包括地方政府债务,虽然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作了明确规定,管控也很严格,并通过存量置换的方式降低风险,但实际上这几年通过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形成的隐性债务只增不减,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并没有得到缓解。

祝宝良认为,虽然从表面看中国经济运行平稳,但实际上并没有摆脱下行压力,涉及经济领域的深层次改革,包括土地要素改革,金融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等均没有实质性推进,这也是使得目前中国宏观经济从表面看风平浪静,但稍有风吹草动,积累的矛盾就可能爆发。以房地产市场为例,虽然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现行地方政府仍依赖土地财政的制度不改,地方政府就不会有调控高房价的决心,这也是为何在限售限贷又限购的严格经济调控手段下,中国很多城市出现二手房与一手房价格倒挂的怪象。

“某种意义上看,中美贸易战更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曾经是互补的合作伙伴要变成竞争对手时,必然会发生的一场较量,而这场较量有可能让中国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浮出水面。”祝宝良称。

(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