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网贷平台正在面对一场全行业的“危机”。先是四大高额返利平台倒下,进入六月后,各种互金平台更是频频爆雷。
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6月停业及问题P2P网贷平台数量为80家,其中问题平台63家(提现困难60家、跑路3家)、停业转型17家。而到了7月份,仅7月11日一天,江浙沪一带就有10几家网贷平台接连被爆出现问题,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占了齐全。
01 这个行业怎么了?
这个数据很高吗?
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6月份的问题平台瞩目只能算是2017年以来的一个“小高峰”,而如果对比2015和2016年的情况,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而这样的所谓的“暴雷”还会继续吗?会的。
起码,有三类平台会倒下:伪P2P、自融平台、搞资金池的平台。
6月份的网贷备案虽然已经实质性延期了,但是监管层对于网贷的整改却没有停步,在“备案期”的这一段时间内,一些高返利的非法集资平台开始扛不住压力,有跑路的,有自首的,还有经侦介入的,随着监管取向更加严格,对于这些“假P2P真非集”的平台,备案时间节点可能也就是平台的大限。
而自融和资金池的玩法,风险极高,从一开始就是被监管层禁止的。
● 自融,就是平台将在线上融到的投资者的钱给自己的关联企业输血,而这些关联企业往往本身状况就很差,还款能力不高,而自融背后往往还隐藏着虚标,那么风险自然就更高。
● 而资金池则是诈骗平台、非集平台最喜欢的玩法,投资人的钱通过资金池成为平台的钱,那么钱去哪儿了谁知道?
另外,超高的收益率更值得警惕。网贷之家6月份网贷月报显示,6月份P2P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62%,但从一些平台的数据来看,很多平台的参考利率在追赶“高利贷”。
各种顽疾不除,整个行业都没法进行下去,暴雷的同时也是挤出脓血的过程。
但是在同时,全行业也被置于风口浪尖之上,任何一家平台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上纲上线酿成大事件。即便只是一个普通的逾期个案,都能被渲染成“跑路”事件,恨不能将实控人揪出来游街示众。
这就让很多平台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刚性兑付!
先过眼前这关,拿别的钱填窟窿,但更多的风险就在平台内部积累,到了平台不可操控,现金流枯竭的时候,那就只能爆雷,这个行业潜规则的毒瘤不破,p2p行业爆多少雷都正常,行业变凉凉的概率也很高。
02 刚性兑付,利刃指向谁?
什么是刚性兑付?
指的是产品到期后,平台必须还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如果借款企业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平台就先兜底处理或者垫付。总之,就是:借钱的企业还不起钱,那平台就先还。
“借债还钱,天经地义”,这话不假。借款企业借的钱是一定要还的,投资人的债券投资也必须要得到保护。但刚性兑付的问题在于:真正借钱的企业还不起钱时,平台要兜底、垫付,由不是借钱的平台来先行承担兑付。
事实上,我国并没有哪项法律条文规定必须进行刚性兑付,这只是信托业一开始的不成文的潜规则,后来蔓延到了所有金融领域。一出现兑付问题,就先刚性兑付,然后金融公司再去找借款企业追债,几乎成了所有类似事情的解决流程。
看上去,投资者的权益是受保护了。
可事实恰恰相反。正因为金融行业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反而放大了风险。道理很简单:
❶ 世间再牛的风控,也会有“踩雷”的概率,这是不可避免的;
❷ 暴露风险,用法律解决,才能建立良性的解决流程;
❸ 一味隐瞒实情,不停的刚兑,最后一定是拆东墙补西墙,长此以往风险就会不断放大,最后崩盘;
❹ 对于网贷行业而言,监管层三令五申表示网贷只是个信息平台,禁止有资金池,那些长期一直刚性兑付的平台,基本都是私下设立资金池的,也基本最后都崩盘;
❺ 长期的刚性兑付,让大家以为投资就是储蓄,没有风险意识,也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断高息揽投资,不断扩大规模,成为真正的庞氏骗局;
❻ 这还会劣币淘汰良币,市面上各种高息揽投资的平台往往刚性兑付隐藏危机,而那些满足合规要求的平台则往往受偏见。
不可否认的是,网贷平台毕竟不是银行那样具有国家信用或者隐形信用为基础,本来向陌生人借钱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刚性兑付某种程度上消除了人们对“向陌生人借钱”的恐惧,使得行业快速发展,截止今年6月初,网贷成交总额已经突破7万亿。
这也使得人们在低息的银行存款以及高风险的股票投资外,有一个相对安全、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渠道。可以说,网贷行业发展到今天,过去刚性兑付是一把双刃剑。
但当行业已经从星星之火,到一个数万亿规模时,大家就不得不注重系统性风险了:刚性兑付掩盖的单笔标如果不断增多,就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导致重大风险事件。
今年以来的暴雷大平台基本都是如此。
03 打破刚性兑付也是一把双刃剑
为了打破刚性兑付,监管层也是未雨绸缪。早在2017年8月份,当时的银监会就正式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简称《信披指引》),就明文要求网贷平台在信息披露方面要统一规范,还要求投资者理解和接受风险,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到2017年11月17日,当时的一行三会又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指导意见》),意见明确重点明确要打破刚性兑付,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可以说,在法规层面,已经是禁止任何金融机构刚性兑付了。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网贷机构不是银行,不准有资金池,并且监管层多次强调网贷机构的定位为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但老百姓的意识里,如果有任何平台刚打破刚性兑付,就会失去安全感,而不愿再投,甚至还可能引发其他投资者的担心,一起去赎回,引发挤兑,最后反而酿成风险。
所以,打破刚性兑付,也就6个字,但其实是如履薄冰,在刀尖上起舞,这也是网贷平台迟迟没有行动的根本原因。
但最近被热议的道口贷,就迈出了打破刚兑的第一步。
面对四个逾期项目,道口贷选择了发起仲裁、垫付仲裁费、向借款企业追讨欠款并及时公布信息,而不是先行垫付。
其实这次逾期金额并不大,可以说很小,它完全可以悄悄的先行垫付,然后再追讨。但是这次它选择主动暴露,走合规追讨的道路,也摆明了态度—— 符合合规要求,照章办事,走法律程序追讨借款。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是相信走合规程序的平台,还是那些看似一直没有任何小风险的平台,这就考验你对风险的真正理解了——不确定性带来风险,再牛的风控也有遇到风险事件的概率。
如果规模超大,但一直没有任何风险爆发的,恐怕反而需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