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贸易战镜鉴
2018-07-10 10:5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日美贸易战镜鉴

【针对单一国家或特定商品的进口限制政策对减少总体贸易逆差并没有显著效果】

□李·布兰斯特德(LeeBranstetter)

美国与一系列国家(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在内)之间的双边贸易逆差,使得特朗普关于这些国家以牺牲美国工人利益为代价进行不公平竞争的言论极具煽动性。这一幕让我们回想起20世纪80年代的情况,当时美国面临空前的贸易逆差问题,导致里根政府更加主动地支持贸易保护主义。彼时美国对贸易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日本,日本似乎通过“不公平的贸易”,在很多行业逐步取代了美国企业的领先地位。里根政府及其继任者开始向日本施压,对日本汽车和摩托车等出口行业征收关税和实行配额限制,来减少美国对日本的双边贸易逆差。

事实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广泛的贸易限制措施。例如,根据一篇被广泛引用的文献,美国要求日本对汽车行业实行的自愿出口限制(VoluntaryExport Restraints)相当于超过60%的进口关税税率。但美国当时能够对日本施加巨大压力的原因在于,美国既是日本的主要海外市场,也是日本应对苏联地缘政治的强大依靠。那时候没有WTO来限制各个国家的单边主义行为。迫于美国的压力,日本贸易谈判代表同意了一系列协议,包括限制日本钢铁和汽车向美国出口,扩大日本对美国的进口,消除美国企业在日本市场取得成功的“障碍”。据统计,日美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签署了超过100份协议、谅解备忘录、联合声明和公报。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涉及钢铁和汽车行业的“自愿出口限制”措施,涉及半导体行业的“自愿进口扩张”(VoluntaryImport Expansions)措施,涉及五大行业的“市场导向的个别领域谈判”(MOSS),以及“结构性障碍协议”(SII)。

尽管美国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但对日本的双边贸易逆差并未消失。在20世纪90年代,美日贸易逆差仍然居高不下,在2000年前后甚至快速上升(如图所示)。该图说明了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强硬”战略基本无效。此外,2006年之后美日贸易逆差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衰退,人们购买和消费商品(包括进口商品)的能力下降,而不是美国针对不同行业削减贸易逆差的政策发挥了作用。

成因

为什么几十年来美国“强硬”的贸易政策未能缩小贸易逆差?原因就在于,这些贸易政策没有解决导致进口高于出口的深层次经济原因。争论的焦点是,在里根总统第一个任期内,也就是美日尚未爆发贸易战的和平时期,预算赤字的增长与私人储蓄的增长(或私人投资的下降)并不匹配。根据经济学理论,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预算赤字和私人投资的总和大于私人储蓄,那么这个国家将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当一个国家的投资高于储蓄时,储蓄的缺口必然是由向这个国家提供贷款的外国人承担。就像一个支出超过收入的家庭意味着购买的商品超过赚得的收入,对于国家而言,投资高于储蓄意味着从其他国家购买的商品超过了卖给其他国家的商品。

然而,导致一国总体贸易逆差的因素,并不是向特定国家出口的特定商品或服务小于进口。这意味着针对单一国家或特定商品的进口限制政策对减少总体贸易逆差并没有显著效果。例如美国限制从日本进口汽车,导致对日元的需求下降,美元对日元汇率走强,使得其他日本商品在美国的价格更加便宜,削弱了进口限制政策减少双边贸易不平衡的效果。因此美国试图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通过谈判达成进口限制协议来降低贸易逆差,结果就会是“挤爆气球”。在美国对日本摩托车制造企业实施了配额后,美国从日本进口的摩托车受到挤压,但随后对音响的进口增加了。

启示

20世纪80年代日美贸易战的事实表明,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不可能通过强硬的谈判来消除。美国现在应该停止对任何一个贸易伙伴采取这一失败的政策。首先,美国在谈判中的影响力比20世纪80年代要低:冷战的结束削弱了美国对日本等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其次,美国对贸易伙伴的出口份额急剧下降。再次,作为WTO成员国,美国对单个贸易伙伴实施单边贸易制裁的能力受到了限制。即便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贸易政策的谈判来降低贸易逆差的努力也没有奏效。此外,另一个教训也应该得到重视——为了支撑贸易逆差扩大所导致的赤字,一项在未来几年增加数千亿美元税收的法案,将进一步增加贸易逆差。

(作者为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