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都上《人民日报》了
2018-07-10 09:1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拼多多都上《人民日报》了

负面缠身的拼多多上《人民日报》值得玩味

7月9日,一见菌发现最近负面缠身的拼多多上了《人民日报》,文章标题为《聚焦差异化 优化供应链》(下称:文章)。

不难发现,文章标题并没有提及拼多多三个字,但是文中不吝赞美之词对其进行肯定表扬。

文章把拼多多拔得很高:除了抓住需求端的差异化,拼多多的另一个优势是改造了供给侧。

显然,这个报道与最近拼多多乱象丛生,引来诸多诟病,形成鲜明对比。

01

在《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称,拼多多交易总额达1000亿元以上,仅用了不到3年,而达到同样的规模,淘宝用了5年,唯品会用了8年,京东用了10年。

文章还称,拼多多抓住的是中国市场消费分层的机遇。在一、二线城市,一个愿意高价购买品牌产品的人,在购买纸巾、手机壳等小物品时,也会青睐拼多多上有品质保障的低价产品。

更让业界侧目的是,拼多多的“爆发”仍在继续。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拼多多年活跃用户达到2.95亿户,比2017年年底增加5000万户,其活跃用户数已仅次于淘宝和京东。

文章分析认为,拼多多不是简单地拼价格,而是对供应链进行了一番大改造。在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拼多多模式给了制造厂商一个新的契机,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剥去批发商、代理商等分销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

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让“酒香不怕巷子深”,甚至可以让之前的库存变为现在的“爆款”,另一方面,也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更好匹配。

02

虽然《人民日报》大肆赞美拼多多,但今年来拼多多“低价+拼团”的模式备受质疑。

2月份,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7年“双11”网络购物、价格、质量、售后服务》报告,其中明确指出拼多多平台所售部分商品存在仿冒以及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2月12日,微信方面表示,包括但不限于腾讯体育、拼多多、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通过发红包、会员、优惠券等方式,诱导用户转发分享,严重影响朋友圈、群聊等功能的用户体验。

6月初,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对拼多多进行调查发现,该平台上存在涉黄、涉暴力且涉违法的商品,并将有关线索移交相关部门查处,央视等多家媒体集中曝光此事。

如果上述问题是平台在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话,下面的问题就是致命性的。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称,从6月起,拼多多上海总部持续遭到多名“维权”商家冲击,即便是在“6.18”电商大促的这一天,这些商家也依然举着横幅在维权。

6月13日,14名平台商家在拼多多总部进行集体维权,与现场安保人员爆发肢体冲突,背后的维权群将近千人,声势浩大。

据了解,2017年9月,2018年3月,都有商家上门进行维权。其理由相似,都是对商家售假处罚标准不满。

这几年,行业里流传着拼多多 “靠罚款商家盈利”的说法,在6月18日的媒体交流会上,拼多多创始人兼CEO黄峥否认了这一说法,他坚称罚金100%都赔付给消费者。

同时,他还称,罚金是存放在第三方担保平台的,拼多多没有办法拿到。他还在现场通过工作人员展示了查询具体商户罚金的流向,在拼多多后台都可以查实。

不过,《华尔街见闻》分析称,在顾客和商家看来,拼多多短时间内还很难摆脱“坑多多”的帽子。而严厉打假之下,去年和今年都爆发了商家维权事件,让拼多多在商家和用户两边都不讨好。

03

尽管负面消息缠身,但拼多多6月末还是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IPO交易筹资最多10亿美元。

从招股书上来看,拼多多在2017年全年交易额(GMV)为1412亿元(226亿美元),2018年第一季度交易额为662亿人民币(106亿美元)。

从这些数据看,拼多多是一家电商公司,但从收入来看,它更像一家广告公司。

招股书显示,拼多多2016年收入为5.05亿元人民币,2017年为17.44亿元人民币,2018年Q1收入为13.85亿元人民币。

拼多多收入主要来自两方面,对商家的在线营销服务(主要指广告),以及商品销售收入。其中广告上收入2016年为4830万元,到2017年飙升至17.407亿元,到2018年一季度就达到13.846亿元,同比增长37倍。

6月18日,黄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拼多多目前主营收入是广告,形态更多的是信息流广告,这种商业模式与淘宝类似。

虽然收入保持高增长,但亏损也在扩大。2016年和2017年分别发生2.92亿元人民币和5.25亿元人民币净亏损。

一方面是巨额亏损,另一方面拼多多成立只有三年,仍存在供应链管理、商品品质等方面的问题,但拼多多依然选择这么早进入不可控的资本市场。

IT老友记撰文指出,拼多多的发展问题日益严峻,拼多多作为一个轻资产的电商平台,毛利率达到惊人的77.5%,然而其营销和市场费用在2018Q1却高达营收的88.4%,直接将极高的毛利拉成-20.3%的净亏损,很大程度上,拼多多的GMV增长奇迹,来源于疯狂的市场推广。

依靠微信+频繁大量的广告,几乎是疯涨式的增长用户和商家,但都是靠低价吸引流量,低价导致商家利润空间不高,利润空间不高导致垃圾产品泛滥,垃圾产品泛滥导致客户流失和平台口碑崩坏,由此产生的平台被打上低价的标签,而一旦平台出台监管升级机制,势必爆发“商家与平台”的矛盾,由此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和隐形危机。

此刻,《人民日报》为何要发声大肆赞美拼多多,这背后的深意值得玩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