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全球贸易摩擦的升级,导致国内很多人担心,中国的出口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增长。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却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持有信心。IMF看好中国经济的依据是:来自中国经济成绩单上实打实的数据,来自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来的良好局面。
另根据IMF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6%,保持了其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的预测,并认为中国有能力持续保持经济中速增长势头。同时,IMF的亚太部门助理主任詹姆斯·丹尼尔表示:“中国经济表现良好,改革取得很大进展”。
对此,国内专家表示,尽管今年国际贸易摩擦开始增加,中国出口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中国经济已经转向为扩大内需。目前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工业利润快速增长,服务业进口额增速创年度新高。更令人欢欣的是,截止6月末,一二三产业捷报频传。预计上半年国内各项经济数据稳中向好。
与此同时,国内多数民众对中国经济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中国央行日前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家信心指数为75.8%,比上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开展的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5月,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22.9,处于1998年开展此项调查以来的历史高位。
平心而论,中国的出口或许会因为贸易摩擦升级而出现顺差快速收窄,但是由于国内扩大内需的顺利实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稳步推进,使得中国经济对外的依存度大幅缩小。那么,我们看好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依据又在哪里呢?
首先,经济增长稳。一季度GDP增长6.8%,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6.5%至6.9%的区间。4月份和5月份工业稳中有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8%以上,二季度GDP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再者,经济结构优化。1月份至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1月份至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1和2.4个百分点,工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再者,就业扩大,通胀率低。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5%以下。此外,通胀温和。1月份至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涨幅与一季度持平。
支持上半年国内经济持续向好的主要原因是:减税降费力度加大;中央加强了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货币政策持续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消费对经济的贡献逐步提升;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对经济的贡献;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力度在增强。
面对下半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未来中国经济将靠什么新生力量来拉动呢?我们认为有三种经济增长方式,对拉动国内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是,新兴服务业的崛起。1月份至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兴服务业对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拉动GDP增速都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是,新兴行业的逐步成熟,助力中国经济稳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5.8%,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3.7%;网上商品零售额持续保持30%左右的高增长。而这些都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增力量。
第三是,经过几年的调整,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绝对力量。去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8.8%,今年一季度达到77.8%。而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中国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市场空间广阔,改革红利在释放,未来经济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级,中国贸易顺差将会被压缩。但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因为中国经济已经完全可以通过“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来保持平稳增长。看好中国经济增长的底气,就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红利在不断释放,国内消费需求正在喷涌而出。起码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经济都可保持这样的平稳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