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韧性+政策空间,中国有条件防范风险升级
2018-07-05 21:4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经济韧性+政策空间,中国有条件防范风险升级

作者:徐燕燕/《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导语

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我国的去杠杆是政府引导、结合市场、有序的去杠杆,不应该夸大去杠杆带来的风险。从根本来讲,去年以来的强监管是提前释放了风险,降低了风险。

7月2日,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上,对于中国经济的表态以及下一步各项工作的部署,提振了市场信心。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经济韧性较强,风险总体可控,同时可通过政策的预调微调,管理好结构性去杠杆的节奏和步伐,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总体而言,经济的韧性和政策的空间,使得中国有条件防范风险升级。

风险可控

金融委第一次会议上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市场主体韧性强,国内巨大规模市场的回旋空间广阔,完全具备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和应对外部风险的诸多有利条件,对此充满信心,下一步各项工作都将按既定方案有序推进。

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但是从中国经济的外部需求来看,整个国际经济复苏比较稳健,国内来讲,通过前两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从这个意义上讲,短期需求端下行的压力,对经济生产的冲击有限。

最近几个月,国内股市、汇市、债市出现较大波动,影响了市场情绪。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要理性看待市场短期波动,目前市场风险可控,且中国监管层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来应对可能的风险。

今年4月以来,信用债市场频繁爆出违约事件,年初至今,大约210亿元规模违约,主要涉及的主体是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信用事件频发导致信用利率上升,市场风险偏好下降。

邢自强认为,债券违约事件的增加大体符合去杠杆措施的初衷。过去18个月间,中国加强金融监管的关键目标之一在于解决投资高回报的“刚性兑付”问题,增强市场的风险意识。随着金融整顿的继续推进,政策焦点已转向治理的“深水区”——非标业务和资管产品。这就对一些基本面较薄弱、杠杆较高的企业构成了压力,但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去杠杆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相对于中国的总体融资规模,信用风险问题在规模上相对可控。”邢自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尤其是目前政策显示了预调微调特征,有望保持流动性充裕合理。

目前债市违约率,以12月期累计违约金额在企业债余额中的占比衡量,只有0.2%,远低于1.2%的全球企业债违约率。而且,企业债融资只占中国广义信贷总量的9%左右。

而对于近期人民币市场的波动,彭文生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近期人民币市场的波动主要来自外部市场美元指数的回升,同时也有市场情绪波动的影响,这是一个正常的情况。

近日人民银行官员相继向市场发声: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实际上不论是从经济基本面、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储备余额等情况来看,人民币都有均衡稳定的基础。且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仍然保持升值。

此外,对于当下中国而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还来自贸易摩擦。邢自强对记者表示,如果按照500亿美元产品关税,对中国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可控,出口增速和GDP增速将分别损失约0.8个和0.1个百分点。而且,由资本支出走强和生产率复苏所支撑的全球增长也能部分抵消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

“总体来讲,中国整体的经济金融环境还是维持了系统性的稳定。尤其是去年加强金融监管,整治金融乱象,把风险提前释放,为当下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彭文生认为。

结构性去杠杆掌握节奏和力度

过去三年来,我国进行结构性去杠杆,在市场出清的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广义货币(M2)增速都较此前有了大幅下滑。有一种担心是去杠杆的节奏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带来新的风险。

对此,彭文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国的去杠杆是政府引导、结合市场、有序的去杠杆,不应该夸大去杠杆带来的风险。从根本上来讲,去年以来的强监管是提前释放了风险,降低了风险。

7月2日金融委会议上提出要“把握好监管工作节奏和力度”。“要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来决定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结构性去杠杆的措施。”彭文生认为,所谓结构性去杠杆,并非用宏观杠杆率这一个指标的下降来衡量,而是将过去过度加的杠杆降下来,为比较健康的、杠杆率不是那么高的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央行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2017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至250.3%,而2012年~2016年,年均提高13.5个百分点。其中,去年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尤其是过剩产能行业中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7%。

“在总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杠杆结构也呈现优化态势。”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7月4日表示。他认为,目前我国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并预计未来我国杠杆率将总体趋稳。推升杠杆率的因素正在出现重要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监管层将更多注重结构性去杠杆,避免过度使用在总量层面一刀切的去杠杆措施。

邢自强则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过去三年的去杠杆、去库存、供给侧改革,带来基本面改善的同时,也给今天的政策提供了较大回旋的余地。未来不论是财政政策继续发力,缓解企业经营压力,还是货币政策通过“有保有压”的方式来抵消金融去杠杆后表外业务回表带来的信贷紧缩压力,都有较大的空间。他预计,从去杠杆到稳杠杆的目标,到明年下半年差不多可以实现,届时债务的增长速度就会跟GDP的增速差不多一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