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更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扶贫必须先扶智,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摆脱知识匮乏、智力不足,摆脱贫困的代际传播。
今年是中国平安成立30周年。作为一家在改革开放春风下诞生、发展、成就的企业,而立之年的中国平安愈发地体会到:企业发展与国家命运、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由此,今年年初中国平安率先行动起来,响应精准扶贫的号召,正式启动总投入100亿元的“三村建设工程”——围绕“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实现“贫有所助”、“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作为中国平安旗下重点业务板块,平安人寿是此次精准扶贫的主力军,围绕精准扶贫展开多样探索,并着力通过“阅读公益”,践行独具特色的扶贫路径。
今年6月10日,平安人寿董事长兼CEO丁当走进武汉天地社区,以特邀代理人的身份号召社会各界一起为乡村学校捐书,这标志着“千城万区”公益行动的全面启动。“千城万区”公益行动是平安人寿今年推出的创新公益举措,通过整合公益旗舰项目“幕天捐书”与客服节的优质资源,号召百万代理人走进社区,推广阅读,为乡村少年募集千万册图书,助推“三村建设工程”落地。
l发力“千城万区”,“智志双扶”助力乡村
“千城万区”公益行动是平安人寿阅读公益理念的一次全面升级,也是助力精准扶贫一次全新探索。一方面,借助百万代理人网络和亿级用户金管家平台,连接城市从家庭到社区的爱心,通过与幕天公益密切合作,将书籍这种教育资源根据个性化的需求,精准送往全国29个省份的贫困乡村;并结合志愿者支教等行动,指导师生开展阅读,实现扶智的精准化。另一方面,在推广阅读和筹书捐书的过程中,倡导公众和各界名人一起推荐好书以传道解惑,提升乡村少年的阅读质量,引导他们养成高尚的志趣和价值观,实现扶志的精准化。
“千城万区”公益行动“智志双扶”的扶贫模式背后的理念与平安人寿阅读公益旗舰项目“幕天捐书”一脉相承。
“幕天捐书”教育公益项目由平安人寿联合幕天公益共同发起,以书籍流转为核心,聚焦捐书公益、建设乡村学校图书角,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书籍捐赠平台,助力乡村少年的精神成长。为更好连接阅读公益资源,2017年1月,平安金管家APP开设“幕天捐书”公益活动模块。通过“我要捐书”和“上门收书”可查找平安人寿客服门店捐书,或预约平安代理人收书。此外,用户还可通过“捐步筹书、好书分享、义工报名、证书领取”活动,参与“幕天捐书”公益行动,助力图书角建设。截至2018年4月28日,“幕天捐书”项目累计为29个省份的764所乡村学校建立了幕天“人人图书角”,帮助超过25万名乡村孩子在好书中求得真知。
l从驻村帮扶到特色帮扶,精准扶贫“探路”前行
平安人寿董事长兼CEO丁当认为,保险的本质是商业慈善,即利用商业手段把众人的钱集聚起来去救助那些需要救助的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带着与生俱来的慈善基因,平安人寿在坚守行业担当的同时,也一直积极探索回馈社会的更多可能性,近年来,聚焦“精准扶贫”,在保险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等板块频频出击,为国家打赢扶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2017年10月,平安人寿内蒙古分公司落地对接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为409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包含意外伤害、意外医疗与重大疾病在内的综合保险保障,总保费73.71万,总保额达1.27亿元。同时也在该地区设立了10万元"寿险贫困大学生励志奖学金”为当地贫困人口或其子女提供高等教育资金支持。
截止目前,平安人寿12家机构已委派24位驻村干部前往12个贫因村驻点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这12人长期驻扎陕西榆林市马能苑村、安徽界首市张老家村、甘肃定西市四店村等贫困山村,担任扶贫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指挥办副指挥、扶贫办公室主任等职位。他们的工作从建立贫困档案到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再到深入解决村民实际问题,以及传播保险理念;通过长期驻守,全方位地渗透贫困村的日常,长期跟进、解决扶贫的实际问题。
就业扶贫也是平安人寿精准扶贫的重要板块。截至2018年1月中,平安人寿在县城、乡镇地区己开设网点1945个,范围覆盖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网点保险代理人数量发展至39.5万人,也解决贫困地区2万多人的就业。
“一个行业的价值,不仅仅体现为经济规模有多大,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为社会正向价值观的形成贡献了多少力量。”平安人寿董事长兼CEO丁当所言,是平安人寿一直以来的信念。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指引下,平安人寿加入了精准扶贫这场硬战——从身体力行的驻村帮扶,到发挥保险作用的特色帮扶,再到以阅读公益为突破口的“智志双扶”,不断创下精准扶贫的新战绩。
特别是在创新开辟的精准扶贫道路上,平安人寿借助幕天捐书项目的公益积淀,以“千城万区”公益行动汇集千万书籍,为乡村少年输送向上成长的无穷力量。当乡村少年有书可读智识见涨,当乡村不再受限于眼界,相信乡村将拥有 “自造”未来的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青山绿水富足充盈的美好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