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蔚冰
5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7年日本经济复苏势头加快,但是私人消费依旧疲软,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经济复苏进程。参与《报告》发布研讨的与会专家指出,中日经贸关系的走向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中国经济、日本经济和中日关系等主要因素的变化。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届时两国都要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访问日本,结束了两国首脑互访中断的局面,将促使中日关系进一步改善。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中日关系的持续改善,今后双边经贸合作将出现更积极的变化。
有专家认为,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进入新时代”,并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因此,应从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高度,着眼长远,处理和安排好对日经贸关系,使经贸合作成为中日政治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此外,十九大报告在实现“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战略总布局中,强调中国要加速发展现代制造业,强调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有机融合,由此可以推测中日双方在上述领域的合作会加大力度,同时在绿色低碳、共享经济、服务业、养老产业、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也会进一步发展。在全球价值链、供应量、生产链中日本处于上游,中国处于中下游,产业结构不同,互补性很强,中日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以及全球资源配置方面的合作也值得期待。
《报告》还提到,中日之间的产业与技术合作也将大有可为。由于中日经济之间的相互需求日益增大,双边经济合作拥有稳定的基础,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改变,在中日政治关系中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政治关系紧张时,经贸合作是“压舱石”,在政治关系比较顺利时,经贸合作则是“推进器”。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这也为中日经贸合作拓展了新的空间。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日经贸合作尽管还会遇到许多困难、碰到各种挑战,但前景是乐观的。据悉,“一带一路”日本研究中心已于去年底在东京成立,中日两国学者就“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日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两国围绕“一带一路”开展合作对接的氛围正逐渐升温。
实际上,中日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已有基础,包括技术转让、共同研发、相互持股、联合竞标或分包项目等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已有部分日本企业在装备制造、物流、金融等领域与中国企业对接和合作,共同探讨将中国的优势产能、日本的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有效对接,合作开拓第三国市场,谋求实现“1+1+1大于3”的效果。
目前,两国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等已开始“一带一路”合作的相关研究。中方欢迎日方参与“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愿意积极同日方开展相关协商,比如探讨以亚洲为中心开展基础设施、能源、环境保护、金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具体合作早日落地生根。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其不仅会为中国的开放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将为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全球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