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跃超
首先利益相关,我从14年7月毕业到16年8月,大概两年的时间有幸工作在联想北京的标准team,现在热议的事件大概发生带16年的10, 11月的时候,距离现在差不多一年半了。后来离开联想之后已经脱离通信圈,去做一些异构计算,深度学习相关的东西,但是这个圈子里发生的事情,大概还是有一点了解的。
当时在联想工作的时候,主要做一些波形,毫米波,接入技术的研究,还开发过仿真软件来评估华为的SCMA接入技术方案等。从我个人的研究经历上说,各家的信道编码技术路线,技术方案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看了上面很多回复,情绪化的东西很多,更重要的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或者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关于3GPP组织本身的运作模式,以及这个组织工作的目标和各个企业花一大笔钱参加这个会议的现实驱动力是什么。
如果想要了解这些问题,以及联想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投票策略,需要从头开始,去了解3GPP这个组织。
首先,3GPP是个纯粹的企业组成的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的技术会议,简单的讲就是全球那多家公司花一大笔钱注册费用参加这个会议,每次会议在全球各个城市举行,公司员工的差旅费又是一大笔钱。公司愿意付出这样的成本,有且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实现公司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果脱离了这个主线,就无法理解每个公司的行为了。
在3GPP中实现公司利益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多的将自己的技术研究形成的储备专利,以及衍生的技术方案体现在最终形成的标准文稿中,这里有个很的专业的概念,叫read on(我不太清楚中文应该怎么翻译)。就是如果某个专利的文本描述和标准文本的文本描述能匹配的上,那这个专利就是标准专利,含金量是很高的,如果有很多的标准专利就可以组成标准专利池,即可以进攻,例如高通一样,到处靠着自己的专利池收费,搞得大家怨气很重;也可以用来防守,我虽然专利池不够大,但是用来防守还是可以,你也别想跟我漫天要价。而专利的目的就是,get free action of business,使自己公司在某一领域可以自由的做生意,说白了就是自由的赚更多的钱,不必担心准入问题。
接下来要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提案,相当于一个技术解决方案,在3GPP中公司针对某一项技术提出自己的提案(proposal),如上图中一样,蓝色的就是提案编号,事实上每次会议每个议题都会有很多提案,如果每个公司的提案都讨论开会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用的,因此通常会议开始前,主席会挑选一些比较典型的提案供大家讨论。所以会议的主席是有一定的自由裁量的决策权力的,可以利用这些决策权将会议讨论的方向引向主席所属公司有利的方向,当然会议的主席也不能胡来,要不然也会被其他公司的怼的,其实这样的组织方式也是为了充分博弈,最大限度上保证整个组织的公平,公正。
同样,公司耗费资源撰写提案,也是为了将自家储备的专利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包含进入,这样一但自家的提案的技术方案获得通过,相关的会议的editor会根据这个提案为蓝本,撰写最终的标准文稿,那么自家公司的储备专利就有更大的概率可能read on标准文稿,变成标准专利。
这里我用的是更大的概率,而不是一定你主导的提案,就一定能把自己的技术方案变成标准,通常公司为了让其他的公司支持该提案,会妥协修改很多内容,比如我参加会议的时候,经常看到在茶歇的时候,提提案的公司的参会代表周围围了一圈其他公司的人,指指点点,目的也不过是通过修改提案增加或者删减一些内,把其他家公司的可能的贮备专利包含进去,以换取支持。而且这只是会议现场的妥协,更多的妥协可能发生在会场外,比如为了获取支持,可以减少一点专利费用,供应链的公司优先供应你,反方是只要是商业上的都是可以妥协,可以谈的。有点像现代议会政治模式下,政治议题的推进一样,充满了妥协与取舍。
关于联想争议最大投票发生在RAN186bis会议,是关于eMBB数据信道(data channel)的,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投票需要往前看上一次会议的讨论:
基本是三大阵营高通领衔的LDPC阵营,华为领衔的Polar,还有就是LG领衔的Turbo阵营,各自阵营都有人支持,各自阵营都既有国内公司也有国外公司,但是这次并没有投票,因为现场技术讨论十分激烈,因此会议主席把投票放在了下一次会议。
然后就出现了争议最多的投票截图:
这次投票是决定技术方向的,主要有四个方向:
1. 高通牵头的纯LDPC方案
2. 华为牵头的纯Polar方案
3. Turbo+Polar双码方案
4. LDPC+Polar双码方案
其中方案2, 3基本上没什么人支持,应该就是直接判死刑,剩下就出现争议了,大多数中国公司支持方案4,而联想支持了高通的方案方案1,所以出现了很多情绪化的描述,仅仅以投票跟高通的提案一致就吐槽联想,其实是很有问题。首先这个投票联想的投票是没起到作用的,上图最终的Agreement中,依然是将Polar作为短码的候选码的,其实如果仔细翻看后面的记录,在决定是否要采用Polar码作为数据信道的短码编码方案的投票的时候,联想是投了华为的,只是因为投票权重不够,信道编码的短码编码部分依然是LDPC。但是很快在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中华为主导的Polar方案大获全胜,那次投票联想也是投了华为的方案的。
回到这次有争议的投票中,这次投票是决定技术走向的,据我所知,摩托罗拉(MotM)之前在LDPC方向布局一直是有的,4G时代MotM就布局就研究过LDPC手里是有一些专利储备的,投票也是跟自己的利益一致的,即如果技术路线往纯LDPC方向发展,那么motM手中的专利就有用了。另外大家难道不疑惑,小米(Xiaomi)和联发科(MTK)在上一次会议中(参考上上图)是支持高通的,甚至不支把Polar码当做信道编码候选码,为什么到这次会议就支持LDPC+Polar了呢,无非就是相互的利益妥协呗,联想作为一个理性投票人觉得根据自己手里持有的专利,选择方案1的收益更大,我觉得是无可厚非的。
退一步,就算联想投票高通牵头的方案1一定就是损害了国家利益了吗?这里我先分的清国家利益是一个抽象概念,并不是实例化的某一个公司,某一个人,而是一种总体的概念。在3GPP各种技术研究中,大一些的公司都是两头下注的,华为中兴手机既有Polar码的专利,也有LDPC的专利,高通和其他公司也是,而另外一些没有很强能力的公司往往研究覆盖远不够全面,那么对于一个一个新兴的技术方向Polar码,大公司可以短时间内投入很多人力物力研究,造成的结果就是Polar码技术的专利可能会比较集中,而LDPC是一个出现比较早的技术,相对研究的人多些,专利相对分散。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上上图投票中,小米投高通的原因,LDPC虽然是高通牵头,可是因为专利分散,高通就不能那么的强势的去argue专利费, 这是小公司为自身利益考虑的一种投票策略。
所以,选择单纯的LDPC方案可能因为专利分散的问题,中国所有大中小公司综合收益也许还要比出现几个专利巨头(华为,中兴,高通等,华为收中国公司的专利费也是一点也不手软的)要好一些。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的博弈路径,现实中大家都不知道对方手上的专利实际情况的,都是在看不到对方的底牌,信息不可见下的博弈,要复杂的多,投票策略也很复杂,投票结果也多种多样。
但是我觉得我们得承认这种多边会议框架是解决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之间复杂利益的有效方法,前提是承认公司必须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投票人,为自己利益而战,但是最终结果就是通过一些列复杂的博弈,妥协达到平衡,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从之中收益,技术也得以发展。就像在自由市场上,每个人最求自己的利益,最终结果是整个社会的福利提高了。
最差劲的方法则是将国家利益实例化,进行排他性的叙事,而这种排他性的叙事很容易进入“滑坡陷阱“中,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在4G时代中,运营商的授权频段都是私有财产(国内是行政划拨,国外通常是竞拍,花费数十到数百亿美元不等),授权频谱作为一种稀有资源,运营商靠着这些频段挣钱,基本上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但是作为用户更关心的是如何更便宜的上网,后来有公司推一个叫非授权频段的LTE,和WIFI一样运行在非授权频段,但是LTE技术更先进可以提供更好的接入服务,还不收钱或者远比授权频段低的多的费用。但是几乎所有的运营商都是反对非授权频段的LTE的,你会看到在投票的时候运营商态度坚决的在同一阵营,设备终端厂商华为,中兴,联想,高通等是站在同一阵营的。如果你硬要套用国家利益的实例化的叙事模式,那么到底谁更能代表国家利益,是运营商,还是其他中国终端公司?
所以,放开手把公司自身的利益放在3GPP框架之内进行充分博弈,最终所有公司都有收益,相应的国家利益也得以体现,而真正要做的就是监督这些会议的运作,保证这些会议能够公开,透明,公正的组织运作下去。
当然联想本身有很多问题的,比如令人诟病的定价策略等,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关心这个议题才会花时间去看,去思考的,有很多情绪化的描述也可以理解,大家都是恨铁不成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