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教授在线问答:在中国做MOM/FOF有哪些困难?
2018-04-18 08:09: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巴曙松教授在线问答:在中国做MOM/FOF有哪些困难?

编者语:

MOM和FOF作为我国市场上的组合基金投资产品,在开展过程中有何困难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巴曙松教授针对两种不同的产品进行了解释,并着重对FOF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敬请阅读。

回答者/巴曙松

FOF是以基金为投资标的,通过专业机构对基金进行筛选、优化、调整,帮助投资者获取不同风险偏好的收益。

MOM 模式,也被称为精选多元管理人,通过优中选优的方法,筛选优秀的基金管理人,通过动态地跟踪、监督、管理管理人,及时调整资产配置方案来匹配MOM整体的投资目标。通俗地讲,MoM是寻找在不同资产或者不同策略领域最优秀的管理人组成团队、分配资金的一种模式。

在中国市场上,券商系FOF自2010年以来总规模和单只平均规模持续锐减,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市场上早期并没有统一的、权威的、专业的FOF产品标准,券商往往也缺乏专门的FOF/MOM成建制的研究团队,缺乏管理FOF的整套方法、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流程,部分券商只是拿FOF资产管理计划的形式,当成一种产品促销的手段。

第二,早期券商FOF/MOM组合中几乎都有一定数量的股票投资,有的并不是用大类资产配置的理念在做投资,这样的私募证券FOF其实都不能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正的FOF/MOM,因此风险收益特征较高,事实上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与股票或权益类产品差异化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9月问世的公募FOF,试图着力于解决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难、择时难和选基难,wind数据显示,首批发行的6只公募FOF,合计募集规模超过166亿元,平均单只首发规模超过27亿元。

作为创新型品种,公募FOF获得市场一定程度肯定的原因之一,是基金管理人以资产配置构建基金组合,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资产管理工具。相比传统的资产管理强调对某一类资产的专业化投资,FOF试图通过有效的分工,尝试解决了“专”和“全”的问题,股票和债券基金经理可以继续专注于底层资产的投资,由FOF投资经理负责把握宏观趋势,按照择时、投资时钟等策略进行资产配置。

近几年来,A股市场震荡加剧,投资难度加大,而首批公募FOF总体上看,努力以稳健型投资风格为主,追求的特点是低风险、低波动、收益稳健,这类产品在特定市场条件下满足了居民财富增加后对资产配置的需求。

与券商系FOF相比,公募FOF从设计上具有三大优势。首先,投资门槛较低,券商系FOF一般为10万元,而公募FOF一般仅为100元;其次,流动性更高,券商系FOF一般会设置较长的封闭期,公募FOF则为开放式产品;第三,管理费较低,大多数券商系FOF会在管理费之外收取业绩提成,公募FOF则仅收取较低的管理费。由此来看,公募FOF可为投资者提供普惠意义上的资产配置服务。

2018年3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明确了养老目标基金应当采用基金中基金即FOF形式,公募FOF因此再次引发市场关注。根据指引,养老目标基金是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采用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资组合波动风险,而这些特征恰与公募FOF的特征较为一致。市场也倾向于认为,推出养老目标基金有利于发挥公募基金专业理财在居民养老投资中的作用。4月11日,基金行业共有30多只养老目标基金上报,它们将为投资者的养老提供更多、更适合的选择,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观念,推动投资者进行长期资产配置。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养老目标基金成立并投入运作,将有助于为稳健投资风格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完)

文章来源:“悟空问答”2018年4月16日(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本篇编辑:薛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