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策略,但是这些“常规性策略”难以彻底摆平中美贸易争端;未来,中国要作两手准备,一手是舆论上作出强硬的态度,另一手则要在战术上准备一套“非常规性策略”攻势方案。
董小君
3月23日,美国根据特殊301调查初步结果,拟对中国税额约600亿美元的货物征收高达25%的进口关税。中国商务部就此也出台了“反制清单”。尽管打贸易战没有赢家,但在美方已经出牌、中方无路可退的情况下,我们须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案。
美挑起对华贸易战的战略意图
特朗普挑起贸易争端,如果说近期是迫于中期选举的压力,那么长期则是阻击中国“后发优势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只要各国都专门从事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通过国际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产品,可以同时提高各自的福利水平。
2004年,保罗·萨缪尔森通过对中美两国贸易模型的经济学分析后,却认为当一个国家在以前并没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突然取得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时,贸易未必会再是双方受益的,很可能有一方受损。他通过对中美“比较优势”的改变对双方“贸易得益”的影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有时一国生产率的提高只能对自己有利,却永损他国的利益,比如中国生产率进步不是发生在生产衬衫部门,而是发生在原本毫无比较优势的飞机制造业,那就可能“永久地损害了美国利益”。
保罗·萨缪尔森的研究结论令美国业界震惊,并被美国政商学界广为接受。特朗普认为,当今中美之间的竞争,本质是经济实力而非意识形态的竞争。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已从之前的产业互补关系转变为产业竞争关系。美对华贸易正越来越成为一个帮助中国崛起的工具,挑战着美国全球领导核心地位。美国《特别301报告》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方面未能公平对待美国的经济主体。其本质是剑指中国列入《中国制造2025》的高铁装备、新一代电子通讯业、新能源汽车等核心产业。特朗普认为,美国因知识产权被盗而损失数百万就业岗位和数十亿美元,并造成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消除贸易逆差和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均是特朗普在竞选时期的承诺,承诺落实得如何也直接影响着他在本任期之后能否连任。
现有“常规性策略”难以彻底摆平贸易争端
针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策略,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但是,这些“常规性策略”难以彻底摆平中美贸易争端。
扩大内需是降低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的长远之策,但短期难以奏效。无论是作为经济增长的短期目标,还是作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长期战略,我们都必须将扩大内需作为首要任务。中国政府正是意识到这种转型的战略意义,不断调整经济结构,改变长期对美“出口依赖”状况,培育和壮大自己国内的消费市场。但是,结构调整是个长期过程,短期难以很快见效。
通过国际贸易组织进行诉求,虽然理性,但弹性太大。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中国可以在世贸规则框架内,通过最有效的方式解决贸易争端问题。这次商务部和外交部均强调,任何世贸组织成员采取的贸易措施,都应该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但在多哈回合久拖未决的情况下,世界贸易组织实际上已处于一种“瘫痪”状态,而且WTO“例外”条款太多并遭到滥用。如果寄希望于这种机制来解决贸易冲突,执行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订单外交”,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姿态,但这是一种防御性的策略。去年11月份特朗普访华,为了争取贸易合作双赢,中方开出2500亿美元的进口大单。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将“订单外交”这种经济激励手段作为对外政策工具,很难抑制美国传统产业的贸易保护主义冲动。从亚当·斯密以来的300多年自由贸易史看,还没有通过“订单外交”方式来彻底摆平因赤字引起的贸易争端先例。
中国应尽快研究一套反制贸易战的“非常规性策略”
未来1个月将是中美经贸博弈的关键期。从美国加征关税清单到最终的公布,还有一个公示期,在所有措施最终落地之前,双方还可能通过谈判求得某种妥协的解决方案。为此,中国要作两手准备,一手是舆论上作出强硬的态度,另一手则要在战术上准备一套“非常规性策略”攻势方案。具体而言,中国反击美国贸易战的“非常规性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抓紧研制一份与美国600亿美元“对等还击”的“反制清单”。针对美国贸易战,中国商务部发布了拟对约3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农产品加征15%或25%的高关税,该清单暂定包含7类、128个税项产品。随后中国针对美国“301调查”,把美对华出口的飞机、大豆等大宗商品等都列入制裁名单中,形成与美国600亿美元的“对等还击”的状态。中国要向特朗普明确表示,如果要打贸易战,中国就要按照这份清单进行报复。只有拥有这份“核威慑”,才能避免遭遇威慑。
要求政府和央企在“政府采购”中采购国货。政府采购作为WTO下一种合理的非关税壁垒,对国内产业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作用。国际上,几乎所有国家都通过政府采购来保护国内产业,比如美国《购买美国产品法》和《联邦采购法》,规定联邦政府在进行物资采购和公共建设项目时,必须承担购买美国制造产品的义务。虽然这一法律对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签字国的限制已大大减少,但对未加入《政府采购协议》的国家仍然适用。现阶段,中国尚处于谈判阶段,还没有正式加入该协定,这为我们利用政府采购来保护国内产业提供了便利。建议政府和央企作为国内“最大的消费者”,在政府采购中,要坚定不移地采购“国货”,这既可以突破美国贸易保护围攻,又可以拉动内需。
通过对美在华的跨国公司施压,以间接影响美改变贸易保护策略。跨国公司不仅具有很强的政治影响能力,同时也是贸易保护的直接受害者。贸易战直接影响跨国公司的利益。3月19日,沃尔玛、梅西百货、百思买等25家美国知名零售商联合致信特朗普,呼吁美政府不要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以免损害美消费者利益。据统计,目前已有45家美商协会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如果美国挑起贸易战,中国可“以牙还牙”,通过扼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间接影响美改变贸易保护策略。
对出口商品制定最低控制价,杜绝恶性竞争。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不少出口商是分散的中小企业,不仅缺乏国际贸易经验和国际销售网络,而且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压价情况比较普遍。建议政府在对现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反倾销标准,制定出口商品最低控制价,杜绝恶性竞争。
加快建立重点产品安全生产“双向”预警机制。对于那些对外依存度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大进大出明显的产品,抓紧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此预警机制应是“双向”的,不仅包括电子、机械、交通运输等对美国“出口依存度”高的产业,而且包括大豆、玉米、计算机芯片等对美国“进口依存度”高的产业,以防这两类企业因“出口”或“进口”受阻而受巨大冲击。
当然,中方要做好全面打贸易战的准备,但并不是真心要打贸易战,要做好预判,理性从事。作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未必真的要打贸易战,600亿美元的“罚单”也许是在试探中方的反应,他是想通过一系列的威慑获得与中国谈判博弈的更多筹码,这从他退出TPP和《巴黎协定》,又在一定场合表态如果符合“美国优先”战略,他愿意重启谈判的做法中可窥一二。中国也可以机动灵活,见好就收,不失时机与美方达成妥协方案。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咨询决策部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