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8年4月9日,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某某(即周伯云)因涉嫌违法犯罪,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已依法立案侦查。目前,周某某等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资料显示,善林金融成立于2013年,注册于上海自贸区,注册资本为12亿元,其创始人周伯云为法人代表。善林金融是一家以线下财富管理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善林金融作为母公司,旗下有多家平台:善林宝、善林财富和亿宝贷(原名幸福钱庄)。
从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善林财富累计交易总额已达55亿元;善林宝累计成交额20.16亿,累计出借人9.2万人,贷款余额约2.27亿;亿宝贷累计成交额近50亿,贷款余额8.5亿,累计出借人达5.5万人。
应该说,善林金融的总体交易额仅超过了一百亿,与现在行业里动辄千亿的平台相比,善林金融的体量还算小。但善林金融的知名度之广,影响力之大,却不能让人低估了其问题的严重性。善林金融之所以影响力大,一方面,善林在品牌方面非常愿意下大价钱,当年还冠名了女排;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善林所处的线下理财行业的特殊性。线下理财,由于线下网点的存在,针对的用户往往是中老年人,这群人既是最容易被迷惑的,同时也是最容易激动的人群。所以线下理财平台一旦出事,非常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并因此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如果严格点讲,善林金融只是一家线下理财公司,并不算是P2P,因为它的模式更接近于P2X,这个X既指的是平台自身,也可能是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
所以,之前监管部门也一再敦促线下理财公司既要把业务尽快转到线上办理,还规定所有理财企业的投资账号要由银行进行存管,并给了充足的缓冲时间周期,只是善林金融自始自终都在一直做着自己的线下业务。
面对善林金融发生重大变故,投资者哭诉无门,有一位年逾七旬的徐老先生表示。他在善林金融投了7位数的资金,这才是第二期,就出事了。而在第一期的时候,善林方面兑付还是很准时的。没想到这第二期还没买多久,就听说老板自首,员工回家等结果,那我们投资者该怎么办呢?只能先去派出所报个案,再等等看吧。
事实上,自从善林金融被查封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像徐老伯这样的中老年人都陆续来到善林总部讨个说法。而接下来,他们或许将面临漫长而痛苦的维权之路。
面对善林金融突然被封禁,老板自首,就连善林金融的员工都觉得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那么,善林金融事件给我们广大中老年投资者带来啥启事呢?或者说,给我们大家带来啥深刻教训呢?
首先,投资者在投资一家理财公司之前,必须要多方打听,这家理财企业是否受到过监管部门处罚?如果一家理财公司老是想打政策擦边球,老是想着干违法乱纪的事情,之前不可能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拿善林金融这家公司来说,它却是长期官司缠身,因无法交房及拖欠工程款等原因,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仅审理完结申请执行的案件就达高到50多起。
举几个例子:2015年7月,善林金融因违反《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检查总队下令整改并处以55万元罚款。
同年12月16日,善林金融因虚假宣传再次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处以10万元罚款。2017年11月20日,善林金融又因发布虚假广告等,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20万元罚款。试想当你知道这样的企业后你还敢投资理财吗?
再者,最好不要投资线下理财的企业。主要原因并非是投资者不理性,而是线下理财项目信息的不透明。虽然投资者可以门店都能看到投资项目的简介,但事实上,投资者的钱并没有流入宣传册上所描述的那些优质的项目,而是早已挪作了它用。而线上理财产品就不同了,要求平台的透明度更高,受到社会各界监督更严。
再次,要防范线下理财企业设立资金池,避免客户的资金被挪作它用。不管线上或线下,所有理财产品账号都要有银行进行托管,做到专款专用。
而在今年3月底,有一名自称是善林金融前员工的网友向自媒体爆料称,善林金融靠“借新债还旧债”的形式维持着。理财企业私自设立小金库、资金池这等于是`,祸害无穷。
最后,用高息来引诱中老年投资者,而用高返佣来吸引各级销售人员,而如此高的运营成本是不可持续的。线下理财平台还要承担很高的运营成本。如果给投资者开出较高的回报率,还给本企业各级销售人员较高的返佣率。那么试问,有什么样的资产端能够长期支撑起这样的回报率。
善林金融跨台给线下理财平台敲响丧钟。虽然线下理财市场规模巨大,但平台一旦涉足其中,就会面临各种压力和诱惑。对于更多的线下理财平台来说,要尽快开展线上业务,让自己的平台更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而作为投资者来说,在理财领域要保持高度警惕,并学会一些基本识别平台良莠的技能,这样才能获得相对安全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