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国际 | 一周市场回顾
2018-04-13 18:19: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中泰国际 | 一周市场回顾

作者:中泰国际 赵红梅

一周市场回顾

香港市场:(4月6日-4月12日)恒生指数全周累涨4.45%。周四,恒指收报30831.28点,跌66.43点或0.21%,恒生国企指数跌0.29%。

内地市场:上证综指收3180.16点,全周累升1.39%;沪深300周四收3898.64点,全周累涨0.94%;创业板指数周四收1826.89点,全周累跌2.43%。

券商板块:本周市场回升,港股券商板块整体有所上涨,累计涨3.33%,海通国际全周累涨4.21%,国泰君安国际累涨4.44%,中信证券(港股)累涨4.24%,华泰证券累涨4.83%。

本周事项点评

事项:博鳌论坛提出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1)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2)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3)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速,中资龙头券商抓机遇迎挑战

外资持股上限放开,行业长期竞争压力加剧。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上表示,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将分两步走。首先于近期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持股权限的放开有利于减少中外股东、管理层间的摩擦,提高管理效率。然而因券商自身国际化布局,中资、合资、港资券商内部业务团队中不乏有海外人才。海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业务经验已经在公司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控制权的摩擦并非核心问题。外资券商在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外资券商多样化的业务范式与A股市场无法完全吻合。因此,我们预计在短期市场整体格局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外资控股比例的放开无法对券商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业务牌照放宽、准入门槛降低、金融工具日益丰富,外资券商凭借自身丰厚的经验与实力,优势将逐步凸显,即时券商行业竞争压力将加剧。

市场竞争加剧,中小券商首当其冲。今年3月9日,证监会修订《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拟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逐步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此外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内外资一致。伴随业务牌照限制逐步取消,外资券商在内地市场崛起,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基于中资龙头在本地尚存资本、机制、资源等多方面优势,我们预计中小券商将在市场整合中首先受到冲击。

境内外互联互通加强,港股券商遇新机。具体而言,沪股通从130亿元调整为520亿元,港股通从105亿元调整为420亿元。交易额度放宽有利于加强两地市场的联动性,通过引入新资金提升两地市场活跃度,并进一步提高A股与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对券商而言,经纪业务、信用业务有望受益于境外机构等投资者参与热情提升。另一方面,伴随境内外市场联动效应增强,A股与港股的波动性将有所增加。

竞争白热化,龙头券商前瞻布局,推进国际化合作。为了把握政策红利,抢得登陆先机,我们预测部分外资(含港资)券商有望与内地中资券商合作,加大股权投资力度。据CEPA披露,目前已有4家合资券商获得审批,分别为汇丰前海、东亚前海、深港证券和华菁证券。其中汇丰前海有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控股51%,是内地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券商。此外,还有18家合资券商排队审核中。与外资的合作,有利于提升中资券商的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也为中资券商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国际舞台。在传统经纪业务持续下滑,监管趋严,政策红利逐步减少的大背景下,开拓国际化业务发展渠道,寻求业务新增长点成为中资券商的一大趋势,而占据地理优势的香港市场则是中资券商国际化布局的首选之路。目前共有18家上市券商在香港设立海外公司,共有10家登陆H股,未来香港中资券商有望持续增加,中资版图继续拓展。龙头券商依据自身雄厚实力抢先在香港布局,海外业务成绩亮眼,并尝试走向全世界舞台,如中信证券成功并购里昂证券,华泰收购AssetMark。

市场最新动态

(一)信息系统建设首度纳入券商经营指标排名

上证报记者独家获悉,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情况将被纳入2017年度证券公司经营业绩考评,并且行业排名结果还将供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工作参考。据悉,中国证券业协会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展开评价:一是资本性支出。证券公司IT投入中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投入部分,包括硬件电子设备、系统或软件采购、系统或软件开发三部分。二是IT费用。证券公司IT日常运维的费用,分为日常运营维护费用、机房租赁或摊销、线路租费、信息技术劳务费及信息技术研发费用五部分。三是IT人员。由证券公司信息技术部门统一管理,编制和考核均在信息技术部门的正式人员,以及风控、合规部门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等的正式员工。除以上三点以外,还包括人员薪酬及公司营业收入。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监管层鼓励券商在金融科技领域大力创新。未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融合日益加深,金融科技正在快速创新、应用和推广,证券行业竞争格局有望被重塑。

根据券商2016年经营业绩排名情况,排名指标分为企业规模与经营绩效、风险管理与负债能力以及客户基础与市场影响力三大类,共计49项指标。去年新加入了“扶贫、绿色金融公益、双创债承销”三个最新指标。

(二)券商资管子公司去年业绩现分化

目前,30家上市券商中共有13家券商通过全资子公司形式开展其资产管理业务。去年,券商资管子公司业绩增幅出现分化,有数据可对比的10家券商资管子公司中,6家净利润实现增长,4家出现下滑。海通资管净利润增幅最高,达215%。此外,增幅超过100%的还有中国银河证券资管子公司银河金汇,净利润实现1.28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116.95%。实现净利润正增长的券商资管子公司还有东证资管、光证资管、招商资管和华泰资管。

华泰资管净利润最高,净赚10.5亿元;广发资管以10.02亿元的净利润排名第二。招证资管位列第三名,实现净利润7.18亿元。这3家资管子公司净利润已占11家资管子公司净利润总和的51%,龙头券商资管子公司的资管实力显著。

从营业收入方面来看,东证资管业绩长期排名行业前列,2017年以21亿元的营收摘得桂冠,占比达18%。广发资管和华泰证券紧随其后,以20.41亿元和20.31亿元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前3名券商资管子公司营收占比高达54%。

(三)券商资管猛烈去通道,规模一年缩减2万亿

资管新规重申去通道禁止资金池业务,撑起券商资管规模半壁江山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最近一年规模缩水。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合计16.58万亿元,而在去年一季度末,券商资管规模一度高达18.77万亿元,这也是券商资管规模自2014年以来顶峰水平,随后券商资管整体规模一路下滑,近一年时间内整体规模缩水2万多亿元,去通道效果明显。协会数据还显示,2018年2月1日~2月28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共备案667只产品,设立规模724.46亿元,较2018年1月减少517.74亿元,下降41.68%。

此前场内股票质押有两大类资金来源,一是证券公司自营资金,二是银行通过券商资管计划出资。不过由于银行理财资金无法直接投资券商资管计划,需要借助信托或基金子公司的通道再投向券商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然后再由券商发放资金给融资人。也因为银行体量远超券商,第二种模式也成为之前股票质押的重要资金来源。然而今年以来,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前,银行理财的新增委外资金都处于观望状态,导致规模锐减。

(四)两市周度(三交易日)新增投资者数量15.78万户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数据,两市周度新增投资者数量15.78万户,环比减少55.49%。截止到上周末,投资者数量达13,766.93万户,其中A股自然人投资者为13,664.07万户,环比增加0.12%。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