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13日电 2016年4月12日,北京时间正式上线。
2017年4月12日,北京时间开始依托时间视频,尝试精品内容全网分发路线。
2018年4月12日,北京时间上线两周年。至今,北京时间日均传播覆盖超过6000万人次,日均点击量超过4亿。日后北京时间将继续在泛资讯类短视频领域实现崛起。
两年前的春天,北京时间开始描绘自己的发展蓝图;两年后的今天,在通往梦想的征途上,北京时间与这个时代一起,加速奔跑着……
一、两年之变,一目了然
北京时间是北京市新媒体集团与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一家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公司,负责运营“北京时间”的全系列新媒体产品,本着“每一条新闻都发生在北京时间”的原创靠谱新闻理念,主打具有强烈时间刻度和现场感的直播态新闻。北京时间集合北京市新闻资源,依托北京电视台的视频内容和新闻采编优势,也是北京市属媒体的新媒体统一平台。
北京时间诞生于体制创新,成长于机制创新。可以说,北京时间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创新与时代需求对接,不断加速。两年来,北京时间在重大主题和重大事件报道中以创新的手段推进主流价值的有效传播,在突发事件中以清醒的价值立场引导舆论,在重大社会话题报道中以面向未来的前瞻性设置公共议题,在社会影响力构建中以垂直领域的拓展形成传播深度,在传播工具选择上,与时俱进,敢于在行业内开风气之先,初步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从2016到2018,两年时间,对北京时间来说,是从探索起步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个两周年的特殊日子里,一起来回顾下北京时间这两年的发展历程。
2016年4月12日上线以来,北京时间的主要业务是进行新闻资讯内容生产、经营公司旗下“北京时间”网站和新闻客户端,以及在各大互联网平台进行内容分发的子品牌账号。特别是在泛资讯类短视频领域上,较短时间内以“时间视频”等子品牌实现了单点突破,并迈入新闻资讯短视频领域第一阵营之列。
2017年北京时间已开始尝试精品内容全网分发路线,即在新浪微博、今日头条、腾讯企鹅号等高流量平台分发北京时间原创内容,其中以生产正能量的暖视频为目标。从2017年5月至今,时间视频团队共产出5300余篇短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3156万余,单条最高评论量超2万余条,累计在全网产生100亿以上播放量,每月播放量10亿+以上。覆盖总人群数超过5亿;时间视频全网粉丝500万以上,其中微博粉丝近900000,矩阵总粉丝210万。
两年来,北京时间原创团队持续跟进报道甘肃白银案、九寨沟地震等热点事件报道,对“司机高速疯狂别车175秒”、“斑马线礼让行人反被打、”等违法法制行为的曝光,也促进了礼让斑马线、合理规范交通的风起。此外团队关注“百佳刑警”、“公安楷模”等英雄人物,聚焦暖视频,推出#大工匠#系列内容,受到网友好评。
2018年,北京时间将继续以此为出发点,在泛资讯类短视频领域实现崛起。
作为媒体和内容创业者,内容生产是北京时间的核心板块,其中原创业务是北京时间的特色。公司原创团队以图文、直播和短视频等丰富的报道形式,在新闻、财经、评论、深度调查等领域持续不断的生产资讯内容。从小人物的暖心瞬间,到大事件的精彩一刻,北京时间别具特色的“暖视频”报道扣人心弦。
特别是在十九大报道中,北京时间创造性地将适合碎片化传播的短视频以矩阵化方式配合,形成流动的整体感,从而承担起恢弘主题的承载重任。按照“喜迎十九大”、“聆听十九大”和“学习贯彻十九大”三个阶段相互衔接,递进发展的节奏,策划了15个系列多种类、多模式、多主题的短视频,既有微电影叙事式、精品纪录片式短视频,也有记者手记式、人物内心独白式短视频,还有新闻现场纪录式、场景+群像心语式短视频,各类短视频多重呼应,形成全方位报道十九大的短视频矩阵。
微电影叙事式系列短视频《祖国力MAX》以海外视角呈现中国崛起,纪录片式系列短视频《时间故事,中国力量》则以纪录片方式呈现普通中国人心中“中国强则我强”的切身感受,而新闻现场纪录式系列短视频《在北京遇见诗与远方》诗意呈现疏解整治促提升效果……
可以说,因为北京时间新闻短视频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众多网络平台热衷娱乐八卦、鸡毛蒜皮内容传播偏向的对冲,为网上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贡献了力量。
二、直面挑战的融媒体之路
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一场全方位的革新,是传统媒体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自我改造的必然选择。
北京时间两年来不断以守正出奇、创新求变的态度努力提升新型主流媒体在全网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开创了多视角立体化报道重大事件和主题的全景直播模式,开创了系列新闻短视频矩阵化传播的新模式,开创了以我为主、多家媒体联动传播的“新时代矩阵”运营模式,同时,在数据可视化、海内外内容云聚合、H5互动产品、微博、微信平台的社交化传播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移动互联网下半场,媒体融合必须超越业态边际,与整个社会深度连接、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把握竞争优势、更前瞻地掌握话语权,更精准地提升服务能力和引导力。
北京时间既是新媒体生态的原居民,也是新媒体生态下传播手段创新的实践者和探路者。自上线以来,北京时间以“云中央厨房”的构建为核心突破点,以互联网开放共享逻辑积极探索台网融合、多形态媒体融合、跨境媒体融合,为主流价值传播拓展实验空间和施展场景。
“云中央厨房”项目,构建了以超越媒体边界、形态边界和区域边界的内容生产和发布轴心,具备了以全景直播、短视频矩阵、深度图文稿等呈现视角多样、形态丰富、风格统一的融媒报道、展示能力;特别是与北京电视台、北京电台紧密牵手,在电视大屏、广播及PC端、APP端,形成了多终端联动的渠道资源优势。
在北京全方位聚焦落实融媒建设的新时代,作为新型主流媒体,北京时间愿意将自己的产品优势、技术能力、新闻采编策划能力开放共享,在主流价值传播中主动充当高品质内容的信息源和传播窗口,在充分发挥自身平台力量的同时激活资源,在新闻+政务、民生+服务等方面深度互融互动,共同打通融媒体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把优质的内容形成矩阵式传播格局,让主流价值传播速度更快、覆盖更广,共同打造北京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三、不忘初心,同心再出发
作为一家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影响力建构平台的新型主流媒体,北京时间用近于严苛的专业尺度努力为新闻直播定立标准,坚持专业的制作水准,为用户提供广电级专业制作有足够信息量的高密度新闻短视频。
时间在加速,时代在进化。北京时间的未来必须在不断加速的时间轴上提升内容价值密度,必须要为用户提供高价值密度的内容才能够赢得用户的青睐。
2017年开始,北京时间正式推出高价值密度的“时间视频”,在当前互联网上如火如荼的短视频领域全面发力。
新闻内容的价值实现是在受众消费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传播手段的创新,必须要充分重视这传播接力的最后一公里。“北京时间”深谙这一点,因此,充分利用数字时代的技术优势,在精准推送上做功课,为用户提供高价值密度的信息内容,不断提升新闻内容的传播效果。
一方面,大数据分析既是碎片化内容精准传播的有效手段,也是传播手段创新成效的检验尺度,北京时间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有效提升手段创新和内容传播的效率。两年来,北京时间平台基于360大数据技术支持,将重要新闻内容,在碎片化的基础上,向不同兴趣点的受众进行定向传播,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目标。
同时,聚合多种传播资源,包括北京时间PC端、移动端、北京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全媒体渠道资源共同推广,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特征,有效调控内容发布的时间节奏和形态选择,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矩阵,最大化覆盖目标人群,从而以高价值密度的内容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
2018年,在通往新型主流媒体的路上,北京时间还将以更强大的自我预期加速奔跑。(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