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现代城市的“体检表”
2018-04-12 16:32: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现代城市的“体检表”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与云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7》正式公开发行。该指标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分别蝉联综合排名的冠亚季军,广州、天津、重庆、杭州、苏州、南京、成都分别名列综合排名的第4位到第10位。该指标从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维度对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全方位和系统性的评价,利用庞大的数据直观地反映了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探索中国下一步城市化进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CICI)专家组组长、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周牧之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经过为期5年的研究开发,提炼出“3×3×3”的指标体系结构,即环境、社会和经济三大项,每个大项包含三个中项,而每个中项又包含三个小项,并于2016年进行第一次发布。2017版数据较2016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增补,进一步强化了卫星遥感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的利用,最终采用了175项指标数据对城市进行全面和深度的分析。

翻开报告,城市的各项指标按照“3×3×3”的体系结构被层层拆解,环境、社会、经济中的各项指标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分门别类清晰列明,对复杂的城市状况进行全方位的定量化和可视化分析。除了在微观层面将每个城市的情况加以呈现,报告还将指标数据汇总,“缝合”成一张完整的中国版图,从而在宏观层面直观地展示了全国的差异。“这不仅仅是一个排行榜,更是一个城市的‘体检表’,对每个城市的状况进行了诊断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决策者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周牧之说。

周牧之介绍,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体系体现了对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突出反映在指标的“综合性”上。指标不仅涵盖环境、社会、经济三个大项,而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细化了几个层次。同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统计数据外,还纳入大量卫星遥感数据、互联网大数据、更导入了先进的评价标准对城市进行综合打分。

以环境大项为例,除了自然生态和环境质量外,报告将“空间结构”作为该大项的重要中项指标,涵盖紧凑城区、交通网络和城市设施三个小项指标,体现了现代城市对人口承载能力的要求和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城市人口规模膨胀考验的是城市的承载能力,通过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城市能够大幅提升对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的承载能力。”周牧之表示。

引入人口密集地区(DID :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即人口密度在5000人/每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区)概念,验证和强调DID人口数量与城市吸引人才、产业、资源的聚集能力,以及城市的辐射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是《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7》得出的重要看点。周牧之表示,密度是讨论城市问题的一个关键指标。很多人认为人口密度是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不便等城市病的原因,其实城市组织能力的欠缺才是造成这些城市病的“元凶”。高密度是支撑城市知识经济产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断提高对大规模高密度城市人口的管理能力和相关基础设施水平,为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土壤,是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CICI专家组的另一位组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主任徐林认为,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质量是一个十分综合的概念,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考量和评价,而《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7》的意义正在于此。因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与东京经济大学周牧之教授所领导的云河都市研究院合作进行《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的研究,对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的城市用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以观察城市发展质量方面的总体和专项差异。

徐林还表示,任何用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方式,都不是完美的,要允许我们边评边议边完善,作为一项研究坚持下去,逐渐完善,既有利于形成城市发展质量的系统性观测评价,也使我们能够得到对城市发展质量观测时间序列完整的历史记录。

(见习编辑:于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