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以下简称《管理规范》),这是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管理文件。
为保障道路测试安全,《管理规范》分别对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和测试车辆提出了严格要求。同时,对测试申请及审核、测试管理以及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等都有明确规定。
制定《管理规范》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急迫需求。“道路测试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解读说,为使车辆在各种道路交通状况和使用场景下都能够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自动驾驶功能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验证,经历复杂的演进过程。智能网联汽车在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必须要在真实交通环境中进行充分的测试,全面验证自动驾驶功能,实现与道路、设施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协调。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巡视员、副局长李江平介绍说,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必须坚持的原则。因此,《管理规范》就测试主体、测试车辆、测试驾驶人以及测试期间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测试主体要求具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业务能力、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评价能力、实时远程监控车辆的能力等,同时还要求为测试车辆投保不低于500万元的保险或不少于500万元的事故赔偿保函,以解决一旦发生事故的损害赔偿等善后事宜。
那么,测试期间发生了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怎么办?“总的原则是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行处理,这与普通传统的车辆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处理没有差别。测试车辆在测试过程中发生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应当由测试驾驶人及其所属的测试主体分别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刑事责任。”李江平回答说。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解决汽车社会面临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智慧出行服务新型产业生态的核心要素,更是推进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新时代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的战略制高点。
“中国车联网产业正快速发展,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工信部总工程师陈因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介绍说,一是一些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了先进传感器、车载操作系统、V2X通信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有关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二是路网信息化建设加快。工信部在无锡市开展了LTE-V全球首个城市级的规模应用示范,工信部、公安部和江苏省共建了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与交通部共同研究开展车路协同测试验证。三是5G与车联网融合发展。工信部已安排了车联网试测无线电频率频段,组织开展了V2X通信标准化工作,将车联网作为5G重要的应用场景。四是产业链逐步完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设备实现量产,并在高精度地图、车载操作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等方面加快布局。
“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是同一个概念,只是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中应用的名称不同。”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庞松认为,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在银行和轨道交通领域已广泛应用,而无人驾驶是自动驾驶的最高阶段,行业上也认为自动驾驶能够对交通道路安全、高效、节能、舒适带来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现有的技术水平看,要达到无人驾驶还有一段路要走。此外,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以后,要推进制定相关的应用政策以及标准和规范。
“我们正在开展封闭场地测试、基地建设以及适应车路协同测试的标准和测试研究,希望能够对今后在车路协同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庞松说。
据了解,目前地方政府部门已开展大量工作,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奠定了基础。上海、重庆、北京-河北、浙江、吉林长春、湖北武汉、江苏无锡等地已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积极推动半封闭、开放道路的测试验证。北京市已于2017年12月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及相关文件,确定33条、共计105公里开放测试道路,已发放首批试验用临时号牌。上海市2018年3月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划定第一阶段5.6公里开放测试道路,并发放第一批测试号牌。重庆、保定也相继发布相应的道路测试实施细则。这些都为制定《管理规范》奠定了坚实基础。
(见习编辑: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