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是第30个爱国卫生月,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注小环境 共享大健康”。4月9日,《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对外发布,旨在引导各城市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以发展健康城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指标体系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各地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总体进展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局长毛群安介绍说,指标体系同时给出了每个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口径范围、来源部门等信息,确保健康城市评价的数据收集工作能够按照统一标准开展。
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对应“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5个建设领域,二级和三级指标则着眼于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诸如空气质量、水质、垃圾废物处理、公共厕所设置密度、基本医保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等。其中,健康细胞工程也被纳入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健康社区覆盖率、健康学校覆盖率、健康企业覆盖率。
“从科学的角度讲,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公共健康状况及环境、社会、公众协调发展状态的综合指标体系。”复旦大学教授傅华说,一级指标的五大方面既反映了健康决定因素的健康生态学模型从远端到近端,从上游、中游到下游的各维度,也根据城乡统筹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的要求,同时考虑郊区及农村卫生的相关指标。
健康城市的理念是为了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健康新问题,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认为,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凸显“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和“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针,例如指标包括学生体质监测优良率、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等。同时,指标体系更加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例如指标包括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肿瘤年龄标化发病率变化幅度等。
日前,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印发通知要求,各地要对照指标体系逐项梳理本地区指标完成情况,目前还不能获得城市层面数据的地方要尽快建立起检测系统。
傅华认为,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的应用要强调城市针对当地的自身健康需求,因地制宜地解决本地的健康问题。各地在制定各自评价指标时,不仅要参考国家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还要结合当地实际需求,要将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
据悉,2018年,全国爱卫办将组织对各地开展培训,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国首批38个健康城市试点市进行测试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指标权重和计算方法后,将对全国所有国家卫生城市开展评价,构建健康城市指数。另外,全国爱卫办正在组织研究制定全国健康乡村建设指导规范,将适时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