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静宇
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重要论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党的十九大到今年全国两会,面向未来的中国发展新蓝图令世界瞩目。
在新的起点上,从部委到地方、从沿海到内陆,全国上下正将两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生根,护航中国经济巨轮扬帆远行。对这一论断的认识,是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的“金钥匙”。当前,新旧动能转换加速、经济结构将继续优化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如何有效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佐军。
中国经济时报:您对近两年中国经济发展变化有怎样的评价?
李佐军:最近两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有两点,一是经济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2017年,中国经济表现超出预期,GDP增速达到6.9%,为2010年以来的第一次反弹。但2017年的经济增长动能主要来自出口大幅反转、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高位、信贷投放较多、去产能带来上游行业价格上涨等。这些因素在打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大攻坚战的背景下,都具有一定的不可持续性。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8年GDP增速目标定在6.5%左右。经济下行并非坏事,它会推动市场出清,促进改革和结构调整,为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奠定基础。二是价格走势将总体平稳。从CPI来看,近年来一直较为平稳,2015年—2017年分别是1.4%、2.0%、1.6%,预计2018年将延续平稳趋势,在2.0%以内。从PPI来看,从2012年3月份开始直至2016年8月份连续54个负增长,自2016年9月开始正增长,2016年下降1.4%,2017年增长6.3%,出现了明显反转。预计2018年PPI总体比2017年偏低一些,但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很小。
我认为,十九大之后的中国经济将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将先探底后反弹;第二,价格走势将总体平稳;第三,经济结构将继续优化;第四,新旧动能将加速转换;第五,经济风险将加速排除。总而言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中国经济时报:针对经济结构将继续优化和新旧动能将加速转换谈谈您的看法。
李佐军:经济结构将继续优化和新旧动能将加速转换都是今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重点。先说说经济结构将继续优化。首先,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继续保持高位。2014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1.2%,2015年—2017年分别是59.5%、64.6%、58.8%,预计2018年继续保持在60%左右。其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继续上升。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1%,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的占比,2014年—2015年分别是48.2%、50.5%,2016年、2017年都是51.6%,2018年估计达到52%以上。再次,城镇化率继续上升。过去五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2015年是56.1%,2016年是57.35%,2017年是58.53%,2018年预计达59%以上。
再说新旧动能将加速转换。过去我国主要依靠三大旧动能拉动经济增长:第一,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尤其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第二,依靠大规模要素粗放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第三,依靠GDP导向制度拉动经济增长。现在这三大旧动能,一方面边际效用递减,另一方面副作用和后遗症在加大。所以,今后我们必须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主要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或改革、转型、创新这“三大发动机”,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今年新动能将加速成长,新旧动能将加速接续转换。
中国经济时报:您对“经济质量将不断提高”的理解是什么?
李佐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侧重GDP总量和速度、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今后将主要考核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回报率、土地产出率、单位GDP能耗等质量和效率类指标。这无疑会促使经济质量不断提高。
中国经济时报:您对有效防范经济风险有哪些建议?
李佐军:过去近二十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了包括实体经济产能过剩、高房价等资产价格泡沫、高杠杆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累积了不小的经济风险。这些风险有的正在解决过程中,有的还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予以化解。十九大报告已明确提出,要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未来三年的攻坚战之一。可以预期,在推进全面改革、优化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作用下,经济风险将加速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