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开卖航意、航延险,做点货真价实的事儿
2018-04-04 15:28: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微信开卖航意、航延险,做点货真价实的事儿

很多人都是微信的重度用户,且大有逐步加重之势,毕竟,当越来越多的场景接入微信,大量生活工作需求都可以通过微信得以解决。也因此,微信旗下的保险平台微保甫一诞生,就引发市场大量关注。之前微保已经连续推出“微医保”、“微车保”两款产品,近期,其又紧锣密鼓,推出“微出行”,切入了出行场景。

说起来,这是微保低调上线的第三大品类保险产品了,还是老规矩,按照“公测——逐步开放”的计划推进,目前采用官网邀请制,公测期间,受邀用户可以通过微信钱包里的“保险服务”免费领取一年期的航意险和航延险。

微出行虽然低调,但光环之下难免被对比,微保这一局剑指何方?

微保这次够直接,自创场景卖保险

在深入探讨之前,先来看看产品本身。

微出行,目前上线的产品包含了两款产品或者说两项解决方案,分别是航意险和航延险,众所周知,航意险和航延险一般是机票购买的伴生需求,因此,场景几乎都掌握在OTA(在线商旅代理商)手中。微保也深知这一点,所以,这次重点在于打造依托微信体系的独特优势,产品也一如既往采取“严选”模式,分别牵手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易安保险。

第一,可以免费领取。公测期间,受邀用户可以免费领取两大福利:一是全年航空意外险,保额100万,保障全球航班,不限次数。二是全年航班延误险,国内航班不限次数,用户一旦遇到航班延误3小时或以上(含延误3小时后取消),无需任何繁琐的申请流程,即可获得6.66元的赔付。

第二,自助购买价格优势明显。用户可以在免费保障之外,自主购买产品增加保障额度。航延险保费仅仅18.8元,如果飞机延误3小时(含延误3小时后取消),赔款金额高达360元。而某火爆的同业竞品则是29.9元,其中航班延误赔款金额为200元。航空意外险更加“一价到底”,只需8元便可以享受单次飞行1000万的航空意外保障。比起市面上其他同类产品20-30元保障300万的额度,“微出行”以不到1/3的价格,给了用户3倍以上的保障。

第三,保障范围大大拓展。航延险赔付时间以起飞时间为准,而市场大部分航延险产品参考飞机到达时间进行赔付;航班取消也可获赔,相当于延误和取消双保障;投保时间宽松,与市面大部分同类产品需提前至少24小时购买的投保条件不同,微出行在用户投保后次日零时生效;秒级赔付,通过多方系统无缝对接,能够自动实时判别延误情况,赔付金自动支付至被保险人的微信钱包;航意险保障则扩展到乘客从舱门(上飞机)到舱门(下飞机)之间的风险事故。

微出行的创新解决了性价比低、购买不自由、赔付条件差等问题,使得这两款产品更像是保险产品。同时,免费赠送航意险以及航延险也是一招秒棋,好处在于微信的平台足够大,和一些保险公司借助其他互联网平台赠送意外险相比较,微信的平台显然更加值得信赖,还可能产生大量的社交分享关系,通过耳目一新的产品进行市场教育。

当然,产品再好,理念再棒,没有场景也很难有出色表现。如何解决场景问题?微信凭借自身的强大平台,通过与航旅纵横的合作,对接多方系统,在微信里创造了一个场景:免费领取“微出行”产品的用户在购买机票后,出行前一天可在微信上收到待乘航班信息提醒,包含待飞航班信息提醒,历史准点率参考、计划起降时间、实际起降时间等,用户相当于在微信里有了属于自己的出行管家。从体验上看,可以满足用户基本的信息服务需求,而且更方便。

微保逻辑初显,依托流量优势逐个突破高频保障需求

微保将微出行作为第三个推出的产品,显然不是没有考虑的。

数据显示,2016年民航旅客运输量48796万人次,近四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长期保持在15%左右的增长速度。

航旅人群基数庞大且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与医疗消费者、汽车消费者一样,也是对于保险有着刚性需求的一个群体,有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是非常适合进行消费者教育和客户切入的市场。出行险碎片化、高频次、场景化的特点,使之成为互联网保险的兵家必争之地,但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主导的平台。

凭借售票这一天然的场景优势,OTA平台在航意险、航延险领域一直独领风骚,不过与此同时,其捆绑销售的行为也引发了不少公众情绪的强烈反弹。监管也亲自下场,开出罚单。这个行业,在累积了一些用户不满之后,似乎也在期待一个新的入局者。

微信无疑是打破这一市场格局的最强有力选手:你有场景,我有流量。近10亿月活用户,无疑是其最大的底气。微出行针对就是消费者痛点:解除绑定,自主选择。短期看场景和流量,长期优势在于微信的社交属性。出行是强社交关系的一种活动,完全可以社交+保险,出行险赠送、份额分享、转发有礼、家庭套装等,微信相对而言占据更大的优势,有更多的玩法。

在『慧保天下』看来,“微出行”代表微保在保险道路上摸着了门道。在“衣食住行玩医”的日常生活需求中,目前三招都是围绕“医”、“行”展开——微医保,主推百万医疗、重疾险产品;微车保,主攻车险续保业务;微出行,针对的则是消费频率高,但痛点明显的航意险以及航延险。

不难发现,微保推产品的逻辑其实是相当清晰的,目前推出的三类产品,基本都集中于使用频率高、用户认知度高、接受度高,但痛点又较为明显的领域。一开始微信自身或许并不具备明显的场景优势,但对于这类型认知度高、接受度高,且使用频率高的产品,流量就是王道。

微保三步走来,一招一场景,布局徐徐展开,有条不紊,但招招见血。当下关口,微出行“应运而生”,正好是个机会。

不管微保怎么打造微出行,提高产品的性价比,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产品和服务体验,对消费者好一点,总是没错的。

互联网玩法蝶变,保险公司亦需有舍有得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往往也有错觉,就是感觉互联网发展的差不多了,普通人一部手机加多个APP,基本满足需求了。殊不知,互联网还有更大的野心和更多的玩法,储备了更丰富的技术和行业研究,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最近,阿里和腾讯纷纷布局线下零售,盒马鲜生直接重击了大超市的生鲜生意,成为中产阶级风靡追求的生活方式,线上可以颠覆,线下也可以,有能力就任性。

互联网巨头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蝶变,建立大的生态系统成为不二选择。大生态理念之下,互联网平台将在更高层次和更优体验上可以满足消费者一应需求,金融保险需求,自然也包含其中。

互联网是典型的创造需求、引领需求的行业,而目前的保险业则只是满足需求的行业,差距不可等日耳语。微保的下一步肯定还是在微信的大生态里做文章,保险场景和流量逐步往大的平台集中不可避免。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些趋势无疑都值得密切关注。如今,在数字化的时代洪流中,面对互联网保险的全新玩法,保险公司也在不断寻求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与用户邂逅于最合适的场景,提供更加便捷透明的服务信息,以便让消费者做出最佳选择。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也努力寻求差异化的打法——在传统保险业务基础上,整合产业链,构建线下服务生态,将服务做实做重,构建自身独特的竞争壁垒。

微保的目标是做好保险公司和用户的连接器。这种连接,不仅仅是把一款好产品带给用户,更重要的是在投保、理赔等各个环节与保险公司深度合作,帮助用户明明白白投保,轻轻松松理赔。与保险公司的全面合作,肯定得对标微信的服务标准,换一层意思,对保险公司也是全方位竞争。

微保想要什么,想的很明确。保险公司也要想好要什么,想明白了,真诚做产品,做管理风险,这才是保险公司的日常,这才是保险姓保。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