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区域协调发展
2018-04-03 21:46: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专家把脉区域协调发展

本报记者 王彩娜

4月1日,以“新时代的国家与区域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8年会在北京举办,数十位区域经济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亮点与难点,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献计献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曹文炼表示,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不是单纯的学术讨论,而是致力于把专家对有关区域经济发展所提出的问题和政策建议集纳起来,以期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任重

随着我国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经济要素跨区域流动,加强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区域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不断丰富,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在此次论坛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在致辞中表示,“从全局看,区域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区域不协调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很不充分,距离实现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目标的差距仍然很大,任重而道远。”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认为,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全国各区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必须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举措。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区域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区域经济学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是摆在区域经济学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是区域经济学者新的历史使命。

论势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区域经济的版图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怎么看现在区域经济的基本态势?

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杜鹰认为,当前一个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在增强的同时,出现了区域经济分化的新情况。在杜鹰看来,衡量一个区域发展协调还是不协调,主要有四个标准。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二是各地区的老百姓能否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三是地区各自的比较优势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这是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的完善,特别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不同地区之间要素的流动和资金组合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好的态势。”四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处在一个和谐共生的状态。

杜鹰认为,所谓区域分化是指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势头出现了情况迥异的变化,可以从三个层面看:一是四大板块的分化比较显著;二是板块内部的分化明显;三是南北分化比较明显。

“周期性因素是外因,结构性和体制性因素是区域分化的主因、内因。”杜鹰分析,应有效地控制分化,因势利导地引导分化,保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势头不逆转。第一,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要把区域分化的原因分析透。第二,要坚持目标导向和施策的针对性。第三,要注意发挥区域间的良性互动。一定要致力于建立全国统一的资本市场和商品自由流动的市场,这方面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求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提出,运用土地市场杠杆撬动区域协调发展。他认为,建设用地指标跨省调节机制,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这有利于形成全国一个统一的建设用地的市场,有利于发现土地的市场价值,能够释放出土地的巨大潜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的跨省调节必将成为撬动资本流动,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强大杠杆。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任重建议,实际部门在规划顶层设计时,应当把资源承载率作为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底线。此外,在国家出台各类区域政策时,应重新考虑指标体系、统计体系、政策体系、核算体系等,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强调,区域发展的经济制度差异也应大力地缩小,各地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制度环境也应大体相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强调,要高度重视区域的再工业化。在他看来,第一,要促进工业化转型,实行以高质量经济相适应的再工业化。第二,把中西部的中小城市作为实现第二次工业化或者再工业化的重要载体。第三,要研究制定高质量工业化的标准、指标体系跟政策体系,尤其是中西部一些地区,未来的工业化还是支撑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开放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开放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我国推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趋势下,如何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和质量,发挥不同区域在开放中的不同作用?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重点,也是促进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机遇。他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刚需较大,成为新时期西部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驱动力。2017年山西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出口货物比2016年增长2.2倍,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长了5.3倍,这成为山西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迟福林建议,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动形成区域开放新高地,释放区域发展新动力。

“在区域一体化的新趋势下,需要务实推进地区开放与区域一体化的融合,我国地区开放的紧迫性不仅来自于地区发展的压力,也来自于区域一体化的压力。这就需要把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与地区开放突破有力融合在一起。在这方面有许多重要的问题需要顶层设计、顶层推动,这个对于下一步整个对外开放和区域一体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迟福林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