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最新演讲:新时代,新周期
2018-04-03 21:47: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任泽平最新演讲:新时代,新周期

作者:任泽平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一季度峰会暨货币金融圆桌会议”于2018年4月1日在北京举行。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任泽平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很高兴来到母校,刚才张茉楠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分享,从全球价值链讲,中美贸易顺差,实际上主要是统计上的问题,大家经常讲苹果的案例,出口额那么大,中国只赚了一个中间的加工费,但是把统计都放在了中国,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最近写了一篇报告,关于中美贸易冲突,当年美国跟日本打完贸易战以后问题有没有解决呢?没有。深层次的原因在哪儿?统计问题只是表象,我想它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比如日美贸易战以后,缩小了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然后贸易转向了中国,美国对全球的贸易逆差并没有减少。未来如果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减少,美国对全球的贸易逆差就能够减少吗?根本原因我倾向于不在于当时的日本,也不在于今天的中国,根本原因就在美国自己。

第一,美国你国内高消费低储蓄,储蓄对应的是投资,你生产不了肯定依赖进口。为什么你过度消费呢?你利用了美国的金融霸权,你超发货币,你利用了全球对你的信任。所谓嚣张的特权,超发货币换取他国资源。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美国自身要做出调整,比如,美国能不能不过度消费,你提高你的储蓄率,提高你的生产率。美国你能不能让度你的金融霸权,在全球的贸易中你占的已经没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占这么大的国际货币储备份额地位呢?向全球征收铸币税,巨额的资本金融顺差必然对应巨额的贸易顺差逆差。道理是这么讲,不知道特朗普能不能听得明白,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无助于解决问题。

我今天报告的新题目是新时代、新周期,去年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在去年2月份提出一个观点,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过去一年宏观领域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有没有进入新周期,是否看多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和改革转型,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讨论,有的媒体朋友渲染成叫论战,也就意味着对这个问题业界存在广泛的分歧。在去年相当一批,甚至大部分搞宏观的人,搞经济形势分析的人对中国经济是悲观的,要不然如果大家有共识还论战什么。

在去年年初的时候,之所以新周期论战成为国内最大的一场讨论,也就意味着在去年,恐怕绝大部分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是悲观的。当然,我发现去年底的时候,有些人翻多了。但2018年初,由于金融监管、房地产调控,很多人对中国经济再度看空。

我搞了将近20年宏观经济的研究,我发现宏观的争论在每一个时刻都是很难达成共识,在任何时候都存在广泛的讨论,以及争论。所以,我在想我们搞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究竟是干什么。大家经常开玩笑说你提一个问题,问十个经济学家能得到十一种答案。我原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服务,下来第一站到了国泰君安,是国企。第二站方正证券,是校企,现在来到恒大,是民企。这几年从机关到国企、校企、民企,其实研究领域没变,一直做宏观经济学分析,不同的角度来看。

总的一个体会跟大家分享,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切忌过于看短期,你看今天数据好,乐观,明天数据差,翻空,其实宏观经济形势大概率不会今天好明天坏,它应该有一些基本的运行态势,也就是我们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的时候恐怕要有些基本的框架,基本的逻辑,才能得出一些基本的判断。相应的政策也才会有战略的定立。所以,我今天大致想讲一下我们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形势分析的一些基本框架和基本逻辑,以及基本判断。

2010年的时候,当时我还在国务院发展中心服务的时候,刘主任带着我们研究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后来我们研究小组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就是提出增长阶段转换,上午大家都听了刘主任的介绍。2010-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上单边下滑,到了2014年的时候我提出一个观点,新5%比旧8%好。未来通过改革构筑的5%的增长平台比过去靠刺激勉强维持的8%的旧增长平台要好。大约到了2015年下半年,我当时提出一个比较大的判断,经过2010年到2015年中国经济的单边下滑,中国经济可能已经相当的接近底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经济L型。2016年中国经济首次触底企稳,商品价格大涨,到2017年初的时候,我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战略看多中国经济。

大家看2017年中国GDP增速6.9%,是过去从2010年以来首次触底回升。我们基本的一个判断是什么呢?我基本的判断是2016-2018年中国经济L型筑底,到2019年可能中国经济会突破L型向上。这是我的基本看法。大家知道我的观点一直非常鲜明,2014年看多股市,5000点不是梦,2015年看多房市,一线房价翻一倍,2017年看多中国经济,新周期。

为什么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判断呢?我想还是从经济自身运行的周期规律来进行分析。我们大致从6个周期来分析。宏观研究一定要有非常强的综合能力,因为决定宏观经济形势的是很多力量叠加的结果。为什么我们这次要从周期的角度分析呢?因为既然谈到经济周期,中国改革开放40年,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已经在发挥作用。哪6个周期呢?世界经济周期、产能周期、金融周期、房地产周期、库存周期和政治周期。我把这6个周期讲了以后,大家大致可以判断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

第一个周期是世界经济周期,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加入到了复苏。中国经济2016年以来的筑底放在全球的背景下看并不奇怪,因为2012年美国复苏了,2016年下半年欧洲复苏了,日本也在复苏。全球的主要经济体都在开启复苏的进程,而且美国已经复苏了很多年。所以,放在全球背景下,中国的筑底,以及未来的复苏是并不奇怪的,因为全球化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去年,供给侧改革超预期,但是不要忘了去年需求侧也是超预期的。2015年、2016年中国出口都是负增长,但去年中国出口是正的7.9%。所以,需求侧也是不弱的。我们现在需求受到了压制,压制并不意味着这些需求就消失了,它仍然会在未来的某一个时点释放出来。

对于全球新一轮增长周期,美国失业率已经回到了危机前的水平,也就是你再吸纳就业的时候可能要涨工资,它未来面临的就是通胀预期的来临以及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这是世界经济的增长周期带动了中国出口复苏。我们大概率判断,在2018年,世界经济会延续复苏态势,中国贸易部门可以进一步复苏。有人担心贸易战会不会阻碍或者影响中国出口复苏?我认为有邮箱,但是不宜估计过高。中国出口,包括全球贸易复苏是有它自身规律的,我相信贸易战大家打是为了和,是为了在谈判桌上要一个更好的价钱。所以,并不会阻碍全球这一轮经济以及贸易复苏,这是第一个周期,世界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周期。

第二个周期,新的一轮产能周期,产能出清和产能扩张。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们从2001年一直到2007年中国经济基本是高歌猛进,2008年金融危机本来要出清的,2009年四万亿刺激,导致我们出清滞后。2010年以来中国开始出清,但是很遗憾,我们走了弯路,我们搞了金融自由化,我们搞了监管的放松,我们大量的资金通过影子银行,通过通道业务继续向产能过剩、落后产能的国有企业部门输血。一直到2015年的12月份中央工作会议提出5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放在五大任务之首,才有2016、2017年中国超预期的去产能。

过去两年中国产能去化是非常充分的。当然,这里有个背景,我一直讲中国做对了什么?第一,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第二,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案。第三更重要的是具备了坚决的执行力。以前我们很多文件写完以后,束之高阁,现在不一样了,随着组织、人事、思想的统一,执行力非常强。而且很重要的变化,以前出政策以后很多微观主体要跟政策部门博弈一下,这个博弈导致政策执行效率下降,政策的摩擦。现在可以明显感觉到有了房地产去库存,有了去过剩产能的显著效果以后,政策的执行效率大幅度提升。出了政策基本不再博弈了,政策的摩擦减少,执行的效率提升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

从产能周期的角度,经过2015年市场自发的出清,叠加2016-2017年的供给侧改革,中国这轮产能出清已经接近尾声,我们产能利用率回到78%,跟美国差不多。我们企业资产负债率在下降。我倾向于认为2018年我们的产能投资筑底,但是到2019年我们将会正式看到新的一轮产能投资的开启,产能周期是决定经济的主要趋势,库存周期是短周期,这是从产能周期的角度。这一轮产能周期的筑底,以及未来的回升,带有大量的高质量、新经济的转型内涵。这是第二个周期,产能周期。

第三个周期叫金融周期。简单讲就是加杠杆,去杠杆,加杠杆到一定程度债务不可持续就要开始去杠杆。显然,如果我们在产能周期的底部,我们在金融周期的顶部。各种指标,比如M2,同业存单,通道业务,等,现实中国金融周期开始见顶回落。这种金融周期的见顶回落会对我们资产价格,包括对我们的投资都会产生一定的压制。与此同时,我们现在提出双支柱,我们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周期,我们通过宏观审慎来调节金融周期。但是这两个东西还有关联。所以,可以看到我们整个金融收紧的条件超出了经济基本面,我们整个金融收紧比美国还要强。就是我们把防风险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从历史上来看,当我们处在金融周期和产能周期同时向上,大家看到经济复苏和资产价格的大涨,比如2004、2005年到2007年的中国和美国。如果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同时向下,很容易爆发危机,比如2008年。有时候你会看到经济周期还在向下,但是金融周期还在向上加杠杆,但是没有加到实体中,所谓的脱实向虚,这时会看到资产价格的大涨或者虚高泡沫,就是中国的2014-2015,经济往下走,但是我们还在往上加杠杆。还有一种组合,我们的经济周期在筑底回升,但是金融周期见顶回落,这时候我们把经济筑底的时间拉长了,很多人认为2018年经济会复苏,我要讲2018年中国经济还要再筑底。很大程度上跟库存周期和金融周期回调有很大关系。与此同时,它对资产价格有压制,包括房价,包括股价都是有一定的压制。

第四个周期是房地产周期。房地产周期很重要,经济史上讲“十次危机,九次地产”,房地产是危机之母。跟大家说个数,我们全国的股市加起来市值50万亿,债市加起来60万亿,股市、债市加起来110万亿,全国房子加起来是300万亿。房地产周期怎么判断,我去年出了本书在京东、当当6次卖断货,多次销量排在第一位,人民出版社半年6次加印,叫《房地产周期》,我们概括为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从短周期的角度,从2016年“9·30政策”到2018年年底,这轮房地产短周期接近尾声。房地产周期对经济的冲击在2018年底会接近尾声。

第五库存周期,平均三年左右,加库存,去库存,2016-2017年上半年商品价格的大涨,除了供给侧改革,还来自于2015年底库存出清非常充分。从2017年上半年我们进入了再度去库存,这个去库存周期也会在2018年底见底。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2018年是什么情况呢?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周期,产能周期筑底,金融周期见顶,再度去库存周期,以及房地产周期的调整接近在中期的阶段。所以,对几大周期运行有个基本判断,大致可以得出2018年中国经济还会再筑底,而且不排除2018年中国经济比2017年略有回调,但这个回调和2014、2015年是不一样的,它是有底的。全年可能前高后低,全年大致6.7%左右的增长。这是对经济的基本看法。

前面讲了5个周期,第六个是政治周期。全球都有政治周期,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有很大的政治周期的因素,他要赢得他的中期选举。中国也有政治周期,十九大两会已经开完了,我们人事换届基本完成,对这一轮的政治周期往后面看得更远,我们正在从过去的做减法转向做加法,“三去一降一补”,三去是减法,一降一补是做加法,很多地方抢人才大战,搞科技创新,都在做加法。

这是从6个周期的角度对2018年的基本判断,继续L型筑底。到了2019-2020年我们认为会突破L型向上。

到了2019年,到2020年我们会出现全球的增长周期,以及我们产能周期、库存周期、房地产周期同时向上,再加上我们金融周期的去杠杆,第一年最猛烈的冲击也基本结束。所以,我们判断大约到2019-2020年中国经济突破L型向上。但是中国新的增长前景估计不是重回高增长,我们新的增长平台就是5%-6%,高的时候7%-8%,中国经济超过7%,接近8%可能就过热了,低的时候可能4%左右。这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一个基本判断。

最后提几个政策建议。

大家谈到贸易战,贸易战我倾向于短期能够缓释,长期这个问题会越来越重要。跟大家说一个数据,中国现在GDP规模是12万亿美元,美国是19万亿,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第二大,美国占全球GDP的比重是24%,中国占15%,中美加起来占全球GDP的40%。更重要的美国的潜在增长率是每年2%,中国每年可以增长6%左右。什么概念?就是说过去这5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从11%提到了15%,我们的GDP增长在未来还可以是美国的3倍,再过十年不考虑汇率升值的因素,大致到2027年中国GDP规模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所以,我认为这次贸易摩擦也好,贸易战也好,只是故事的开始,它拉开了全球经济领导权更迭的序幕。中国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你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你才可以更好地化解吸收外部的冲击。所以,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推动新的一轮改革开放。如此而已。这是第一个。

第二,政策现在不再简单提监管政策,现在提双支柱,为了金融去杠杆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防止监管叠加,要考虑到现在实际融资成本上升,防止对好企业融资的错伤。这是第二点建议。

第三,供给侧改革。继续推动我们的供给侧改革,从过去的做减法,未来可以考虑把防范风险金融去杠杆做完以后逐步的转向做加法。

这是跟大家报告的主要观点。来到母校,看到很多学弟学妹,也送大家一句话,以前我读书的时候也面临很多诱惑,有很多同学到外面兼职,有的导师也接一些短期赚钱的课题,在学校里珍惜我们的青春年华,多读经典著作,知识是有价值的。祝愿大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