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海静(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季末临近,同业存单将迎来纳入MPA的第一次考核。自去年8月央行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要求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商业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后,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同业存单的监管力度。新规考核要求下,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和中小城商行对同业存单的态度表现不一。从公布的2018年同业存单备案额度来看(见表1),五大行除了交通银行较去年增加2500亿元外,其他四大行备案额不变;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和浙商银行计划发行额度同比减少,其余7家与去年持平;中小城商行中,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天津银行等计划发行额度增加,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减少了今年计划发行额度。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同业存单规模已开始收缩,监管效果初步显现。但一季度MPA考核在即,同业存单市场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几个特征,包括同业存单存量创历史新高、国有大行逆势大幅增发同业存单、认购率屡创新低等,具体来看:
新发规模总额趋降,但存量创历史新高。根据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截至3月25日,下同)银行同业存单累计新发行规模约5万亿元,较去年四季度减少约1600亿元。尽管在一系列新规下,监管收紧将使同业存单发行规模面临供需两端的回落,但自年初以来,同业存单存量不降反增,现已超过8.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主因今年以来同业存单发行量均超过到期量。从发行利率看,1个月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自年初以来呈震荡上行态势,最高时涨至4.9%;3个月和6个月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均维持在5%的高位上下徘徊。
国有大行逆势大幅增发,不同银行之间表现分化。自年初以来,国有银行逆势增发同业存单累计超3900亿元,较去年四季度增加逾3000亿元;而与此同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新发同业存单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城商行累计新发行规模较去年四季度减少约1800亿元,农商行减少约1400亿元,股份制银行减少约1000亿元。
供大于求,认购率不足。尽管一季度同业存单新发行量较去年四季度有所收缩,但严监管及考核压力下,同业存单的需求收缩更为明显,因此同业存单市场出现普遍的供大于求,以三月上旬为甚。供给过剩使得同业存单认购不足屡屡出现,多家上市银行与城商行的同业存单未得到足额认购,有城商行的实际认购规模仅为原计划发行规模的10%。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同业存单共发行5791期(截至3月25日),其中未足额认购的达到2212期,占比38.2%,即有近四成的同业存单未足额认购。
监管考核越来越近,而同业存单发行热度不降反升,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更多的是反映了当前银行负债结构调整面临的压力。
一是量价齐增,季末时点资金考核的需求。同业存单一直以来是很多金融机构筹备跨季流动性的利器,历来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都是当季同业存单发行量最大的月份。作为季月,3月份同业存单放量发行有其必然性,符合季末准备跨季资金的实际。3月以来,除了发行量放量大增外,1个月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自3月份以来一路上涨,同业存单发行量价齐增也印证了这一点。
二是银行负债端压力增大。央行的金融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9万亿元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新高;而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创同期新高,在贷款需求旺盛的背景下,银行存款和理财增速却不改下滑态势,银行负债端压力已逐渐显现。在此情况下,银行纷纷通过同业存单来弥补负债端的缺口,国有银行也不例外。今年以来,国有银行在同业存单市场的角色已由原先的资金融出方转变为资金融入方。银行负债端压力增大是当前同业存单市场依旧活跃的主要原因。
尽管同业存单规模出现逆势反弹,但在同业监管政策没有放松的背景下,2018年商业银行同业存单缩量发行、发行速度放缓是趋势。过去那种通过大量发行同业存单吸收负债来扩张资产规模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商业银行,尤其是原先对同业存单依赖性较大的中小银行,正面临更为严峻的负债端压力。下一步,应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做大做实客户基础,夯实存款基础,不断增加综合负债能力,以布局新的负债路径。(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李海静,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曾在《中国税务报》《宁波通讯》《经济研究导刊》《经济丛刊》等刊物上多次发表学术文章,曾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家工信部课题、国家发改委课题以及上海市、宁波市政府中长期规划研究与制定,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等。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