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是2018年金融工作的三项任务。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金融活则经济活。从经验看,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扩大全社会资金池,刺激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较快增长,同时也会带来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甚至通货膨胀风险;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会放缓M2增速,在一定程度上收紧流动性,进而提高融资成本,那些重资产、高杠杆的企业将面临相对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科学搭配宏观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金融才能充分发挥功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加强宏观调控,打好政策组合拳。在实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同时,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做到财政、货币政策在力度上相互支持。比如,加息有利于企业节约使用资金和去杠杆,但不利于投资和降成本。但是,通过财政政策大幅度减税降费或定向贴息,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部分冲销流动性减少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此外,还应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投资和过度举债,尽量避免对企业资金产生不利的“挤占效应”。
与贸易政策联动,大力支持贸易融资。无论是美国针对中国发起的301调查,还是欧盟发起的多个对华“双反”调查,这些贸易保护主义举动都会增加我国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的库存压力和经营困难。有关部门在管理流动性时应动态关注国际收支状况,采取应对措施弥补贸易顺差下降造成的流动性缺口。制定差别性准备金、利率及信贷政策,鼓励贸易融资,与我国贸易政策相互配合,化解贸易战的消极影响,扶持并帮助贸易企业渡过难关,加快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从低端走向中高端的步伐。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资本流动在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和贸易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应充分发挥汇率的杠杆作用,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优化配置,提高我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
在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中,还需控制好节奏,运用大数据技术等建立高效的监管体系,确保资本有序流动,引导资本服务实体经济,防范投机性交易,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