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精选:纵观美股四大行,中国银行的江湖在哪里?
2018-01-23 19:2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研报精选:纵观美股四大行,中国银行的江湖在哪里?

今日香港和内地两个市场银行板块腾飞,其中国有四大行之一的工商银行市值超越了JP摩根,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行,无不感叹我大天朝之国力!其实更让我出乎意料的是浦发银行的利空消息,其实类似于此类的案件在国内的银行不过是普通之云,所以相比于外面,我们不能用狭隘的眼光去看待,而在全世界银行业之中,最具有代表性质的无疑是美国的四大行:花旗、摩根、富国、美国银行。在这里,笔者也给你整理了一份券商报告,希望对读者有所感悟。

天风证券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纵观美国四大商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我们把时间线条去拉回到4百年前,当哥伦布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时,坚信此地为欧洲人向往的亚洲。又有谁能 想到,四百多年后,美洲崛起,超过亚洲,成为成功的典型!两百年前的美洲大陆作为富人融资的手段,银行林立,但是时光流逝,尘烟散去,却不知道有多少的银行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同时,摩根大 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和花旗集团组成的美国四大商行则成为遥遥领先的商行巨头。 它们四者的故事,不时还让人津津乐道!

1、花旗银行:世纪大合并,开启全能型银行先河

花旗银行闻名于世,根据2017年福布斯世界银行排名当中,花旗银行位居世界第六,在美国国内排第三。相比于以前的强势,如今的成就略显落寞,一起一落,恰恰与上述标题切合,花旗二十多年来的并购路程,最关键的影响事件有两件:一件是二十年前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另一件则是 2008 年金融危机。

穿越回到20年前的10月份,当时金融界发生了一件大事:世界上两个顶级金融业的巨兽——花旗公司和旅行者公司正式宣告合并,并更名花旗集团。合并后花旗集团资本总额上升到 840 亿美元,资产规模达 7000 亿美元, 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金融巨头。

两家拆开来说:旅行者集团源于商业信贷公司(Commercial Credit Company)。 的定位是“(服务于)那些到麦当劳 买汉堡包的(客户)” ,将银行业的服务对象由企业客户转变为个人客户。 1997 年, 旅行者集团斥资 90 亿美元收购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所以跟花旗合并的这家金融企业就是新的旅行者集团,主要业务包括生命与财产保险、投资银行、商业信贷、私人理财、资产管理等

花旗集团为花旗银行母公司,,其 80%以上资产为花旗银行。当时国内因为跨州业务限制, 二十世纪初开始向海外拓展,是第一家设立国际部的美国银行。并很快的成为国际形金融公司,先于其他对手形成“消费型”银行,而且是1993 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及签帐卡的发行人与服务提供人。但是面临一个问题是海外及商业房地产方面的不良贷款而陷入了困境,同时无新方向,花旗银行再入窘境。

上述说道:两家业务相似的金融企业,在当时低迷的金融背景之下,走出了对等合并这路子,利用两家的业务互补优势,净利息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显 著提高,交叉销售优势凸显。在10年的时间里的确是走上了强劲的发展步伐。

但是走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花旗股价飞流直下, 一年后股价下跌一半至 270 美元,又过了八个月股价跌至 9.7 美元,不到两年前高点的4%。

危机中的花旗银行,欲以攻为守,破釜沉舟。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的半个月后,花旗银行则宣布已与美联银行达成收购协议。欲结下这个“烫手山芋”,只是这消息一出,花旗银行股价应声下跌!当时给了花旗一大锤的是富国银行,在收购美联接近完成的时候,资本雄厚的富国掺合一脚,使得美联投入了 其怀抱,这直接导致了花旗陷入了重压,最后,美国政府出场,2009 年 1 月 7 日, 美国政府正式向花旗集团提供 200 亿美元紧急贷款,花旗自身才转危 为安。侥幸脱险的花旗银行,股价逐渐回升,业务结构趋稳。每年营业收入中,净利息收 入占比常年稳定在 60%左右,收入结构趋稳,花旗银行已从危机中回归正轨。

天风证券指出:纵观花旗的过去与现在,广阔的辐射范围和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一直是其巨大的优势。 截至 2017 年 6 月末,花旗银行有将近 40%资产位于海外各国,其中海外分支机构达 182 家,远远超过其他三家银行,而国内仅有 707 家分支机构,为其他银行的 1/5 不到。美国 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相对成熟,格局稳定,大幅提升美国国内市场份额的几率不大。所以充分发挥其海外布局优势,可寻得新的发展方向,带动新一波增长。但同时大范围的海外布 局,意味高额费用支出和协调困难,需密切注意组织架构变动、控制营业成本。

2、富国银行:危机中收购美联银行,发展如虎添翼

现在来讲讲这个在金融危机中抢走了花旗“情人的富国,从最初的“邮差”到今天的行业地位,并购一直是主题。据统计,富国银行一共经历了 1600 余次大大小小的合并,深谙积少成多的道理,苦心经营。而在1998年起,富国银行盈利快速增长。相对于当时花旗的消费型,他主要的是做商业贷款,在净利润来看,自 1998 年 其快速增长,虽有波动,但自 2001 年,净利润呈显著快速上升。可以说,这一时期,消 费贷款更有力的支持了盈利增长。

报告引述:从这里具体来讲下富国是怎么“抢亲”的!

在2008 年危机以前,富国银行在美国银行业一直属于第二梯队,大浪淘沙,淘出来的这块“金”。

当时,花旗银行集团和富国银行争相并购美联银行可谓是危机中的商业大战。流动性承压, 利润净亏损,美联银行喘喘一息,所剩时日已然不多,等不到美国政府 7000 亿救助计划。 2008 年 9 月底,花旗银行宣布已与美联银行达成协议,将通过支付 21.6 亿美元的股票, 同时承担美联银行 530 亿元债务,获得美联银行 7000 亿美元的资产和及相应的负债,不 及非银业务和证券业务,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为花旗银行此次收购提供损失保险。 仅收购银行和抵押贷款核心业务,且需要担保,

这好比一个生活落魄的女生,实在走投无路不得不去接受不中意的一场婚姻,而强势娶她的,是表面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却背后已经摇摇欲坠的男子!所以,美联银行一面被迫接受,一面积极寻找下家。

而到最后的剧情也近乎一场偶像剧般:王子出现了,当时的富国银行没有接手那些 将自己的同行和其他金融服务公司拖垮的高风险贷款业务,因而在在房地产市场崩溃以及 接踵而至的信贷危机当中躲过一劫。以交叉销售为特色的富国银行一直是稳健派。除 2001 年小幅震荡,危机前夕 ROE 均超过 17%,ROA 亦常年保持在 1.6%左右,且一直处于平稳状态。这表明,富国银行业务机构、 营业收入有较高的稳定性,已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2008 年 10 月 3 日,富国银行宣布以 0.1991:1 的比例交换美联银行的股票,全盘收购,不 需要任何外部支持。这出价仅是美联银行账面价值的 30%,但相比花旗银行的条件,富国 银行 126.8 亿美元的出价明显更诱人。收购完成,富国银行总资产增加 128%,资产规模迈 入美国银行业第一梯队

成本控制,以及负债成本优势,是富国银行的显著优势之一。虽然在2016年曝出虚假账户的负面消息,但是并没有让投资者去否认其在金融危机时做出的一系列操作,“股神”巴菲特亦为富国银行的忠实粉丝,并在对富国银行股票长期投资中获利颇丰。

3、摩根大通:收购美一银行拓展零售业务,摩根大通向全能型银行迈进

在引述报告之前,总结了美国四大行自2008年到今日的涨幅:

美国银行:-10.12%、花旗:-70.89%、摩根大通:234.90%、富国银行:177.59%

为啥摩根大通那么叼?相比富国银行的逆袭,摩根大通银行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中作为唯一一家没有亏损的大银行,其成功被看作理所当然。其发展当中最为关键的人物:传奇银行家杰米·戴蒙!惊叹的是他师从花旗银行前 CEO 威尔,离开花旗后带领着摩根赶超花旗,最终坐上了美四大行之一的宝座!

可以跟随戴蒙的历史轨迹去找寻摩根发展的节奏,起初他并不是摩根的一员,在被花旗扫地出门后,他来到了一家正处于处境艰难(当时亏损 5.11 亿美元)的美一银行(Bank One)当 CEO,后来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两年后美国第一银行扭亏为盈,2002 年盈利 33 亿 美元,2003 年则达 35 亿美元。这就是他的成绩!

来看摩根,在2000年的时候,大通曼哈顿银行与 J.P.摩根公司合并为摩根大通集团。当时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整合期,利润出现急剧下滑,在加上 2001 年底的安然事件,摩根大通的净 利润出现大幅下滑,摩根大通面临危机。

那么美一和摩根两家合并之后,戴蒙带着新的摩根大通银行重新杀回,打破 花旗银行华尔街独大的局面,从被扫地出门到强势崛起,不由得感叹这位金融超人的魅力!

戴蒙有个名词“金融超市”,他任务全能型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增加收入的稳定性-从零售银行、企业银行、 投行、资管等业务获得持续的利润以帮助平复交易造成的波动;二是提升销售额

在并购之后,摩根大通集团将业务拓展至美国中西部和西南部,同时在东部巩固银行 业核心业务。通过合并,美一银行在零售银行、信用卡和中小型企业客户的优势和摩根大 通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大型企业客户的优势几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所以今天的摩根大通银行业务横跨商行、投行、资产管理及财富管理等板块,是资产规模超 2.5 万亿美元,年营收超千亿美元,年盈利超 200 亿美元的银行巨头。

4、美国银行:并购美林证券损失惨重,等待终有收益

Ken Lewis 美国银行历史上最饱受争议的一位 CEO,从1998 年讲起!麦克尔领导下的国民 银行出资 620 亿美元,并购美洲银行。不久之后,Ken Lewis接手并开始两家银行合并。但是跟文中提到的三家情况相似,前期的并不是那么如意。

来到2008年,并购美林证券,却砸出一个大坑来!2008 年 9 月 14 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 银行将以约 440 亿美元的总交易额收购美林证券公司,而该收购价比美林上周五的收盘价竟然溢价 70%!时间结合当时背景,正好的金融危机时刻,这就很让人摸不着脑子了,所以呢,由于证券交易损失,2007 年第四季度净利润更是狂跌 95%,2008 年第一季度延续下跌势头,业绩大跌 77%。完成收购后, 美银更是出现巨额亏损,而 Lewis 因此事被纽约州检察官起诉。

但是相反来说,接收美林证券,美国银行资产结构和利润来源也更多样化,购完成后,美国银行贷款总 额增加 5.6%,利息收入增加;由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带来的佣金与手续费收入增 幅达 39.6%。2009 年,新增的国际银行业务和全球市场上商品交易收入分别达到 230.35 亿 美元和 206.26 亿美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 19%和 17%。

同时结合前三家并购之后开始阶段的探索到最后的迎来更茂盛的生机,看到未来,让美银成为全面商行、投行和资产管理 等板块的全能型银行也是很大可能。

纵观 美国四大商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不单单的看到美国的银行业在并购之上,不止是单纯的吃掉,更多的则是优势互补,互利互生,这样形成的规模和发展也就更大。

综述,对比于美国的四大,中国的四大行之间我们能够想到或许就不止一两点了,更多的是想学到如何去反思?而不是用狭隘的眼光去看待金融这个领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