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雏形显现
2018-01-23 06:01: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雏形显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宏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的高速增长,解决了居民衣食住行“有没有”的问题;近年来增加改善性住房和生态产品等的供应,是解决“生活为主”中的“好不好”问题。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将是一个缓慢过程,表现在供给侧改革逐步深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等方面,这是我国发展大势所趋,也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脱贫攻坚战,使贫困人口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了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并取得决定性进展。一是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2012年到2017年,累计减贫6600万人以上,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二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产业扶贫,推动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激发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创新驱动持续发力,新动能继续较快增长。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不断出现;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我国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0%、15.0%和15.1%。全国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比上年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

资源配置方式持续优化,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十八大确定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的改革方向;近年来,不断完善产权制度(特别是农村的“三权”分置),理顺价格形成机制,配置扭曲的现象逐步减少,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配置的障碍相继被打破,被抑制的需求得到释放,进而带动供给端升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供需结构迈向更高水平的再平衡。中央将“三去一降一补”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并在近年来的工作中加以持续推进。2017年,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创5年新高;煤炭、钢铁产品价格回升是佐证。商品房库存下降,2017年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10616万平方米。工业企业杠杆率不断降低,企业成本继续下降,短板领域投资加快,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业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16%以上。供给质量的提高和供给结构的优化,不仅跟上了居民消费升级步伐,也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居民日益提升、日益丰富的多样化需求。

除此之外,民生改善初见成效。2017年,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全年农民工总量28652万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485元,比上年增长6.4%。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对于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意义重大。

我国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提质增效任重道远,高质量发展尚在路上。未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在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中,处理好虚拟与实体、国内和国外联动,解决好供给和需求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等问题,畅通供需匹配的渠道,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土地、矿产、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性,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升,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