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始,虽然美国复兴核电和煤炭计划遇阻,但却在水电领域释放出积极信号。1月10日,特朗普发表声明称,希望美国能够进一步深化水电开发,增加水力发电量,同时表示“有条件”重返《巴黎协定》。
文丨张琪
中国能源报记者
全文约2000字 建议阅读 4 分钟
大力发展水电
1月10日,在与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表示,挪威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就是水资源,且能充分利用,积极发展水电。
根据挪威国家统计局数据,水电在挪威全部电力供应中的占比高达96.3%。
特朗普随后表达了通过发展水电满足能源需求的期望:“美国应该在这方面借鉴挪威,水电是很好的能源开发方式,是国家的宝贵资源。”
▲图为胡佛水坝,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工程,位于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之处的黑峡。
这并不是特朗普首次对水电表示肯定。去年4月他上任不久后就提及,水电开发是最好的能源开发方式之一。共和党占有多数席位的众议院随后提出并通过了多项有关水电的决议,如《2017水电现代化法案》。
该法案通过鼓励私营企业参与,支持特朗普关于加大美国水电开发的意愿。希望能够通过对现有水电站进行升级和提效,在不新建电站的情况下使水电发电量翻倍。该法案对美国水电工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有超过500座水电站需要向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重新申请许可证。
目前美国大部分水电设施都已运行了60年,设施陈旧老化,在去年的北加州水灾中,当地一座水库大坝就险些面临溃堤风险,导致20万居民被紧急疏散。
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美国常规水电装机达80吉瓦,占美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5%,占可再生能源总装机的44%。虽然约一半的水电站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西海岸,但几乎所有的美国家庭都有一部分电力来自水电。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未来几年美国将增加更多的水电设施,更有可能通过增加或改造现有的涡轮机来提升水力发电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特朗普基建大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美国能源部指出,水电项目能够减少碳排放,但其潜能还未完全得到挖掘。去年底,美国能源部联合多家企业发布的《水电展望》报告指出,到2050年,美国水电和抽水蓄能规模能够从目前的101吉瓦增至150吉瓦。如果能实现这一增长,则有利于美国发展低碳经济,同时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优势。
报告还为美国水电指明了几个发展方向:
第一,研发新一代的大坝水力发电和抽水蓄能发电技术,提高水力发电效率,关注并改善新旧水力发电技术的环境效益; 第二,提高水力发电灵活性以应对气候变化,强化水电行业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提高盆地和流域内水利开发的集成度; 第三,改善水电在电力市场中的评估和补偿机制,改善现有的市场方案和开发新方案,消除水电项目的融资障碍,通过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水电项目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水电
在上述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向特朗普提问,挪威对《巴黎协定》非常看重,怎样才能说服总统重返《巴黎协定》?特朗普回应说,《巴黎协定》对美国“十分不公平”,伤害美国商业,是一份“很坏的协议”。
特朗普补充称:“坦率地说,我对这类协议本身没什么意见,但是我觉得他们签署的协定有问题。美国是可能重返《巴黎协定》的,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按美国意愿重新达成‘公平’的协议。”
特朗普再次批评了奥巴马政府在《巴黎协定》规定下提交的“国家自定贡献预案”,该预案提出的美国减排目标是到202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8%。
特朗普曾在2017年6月1日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白宫当时表示,按照《巴黎协定》,美国将花费3万亿美元用于减排,并在工业和制造业分别减少600万和300万的就业机会。
▲图为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时间表
外媒普遍认为,特朗普的最新表态并不“走心”,与去年6月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时并无实质区别。当时他表示,美国可以重新谈判以达成一个“更公平”的气候协议,但能否达成新协议无关紧要。特朗普的重新协商提议当时遭德、法、意等国拒绝,他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也招致国际社会广泛批评。
美国石英财经网评论称,作为总统,特朗普以“观点反复无常”而著称,在《巴黎协定》上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分析称:“欧洲和国际社会还存有一线希望,希望美国能回心转意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以当其表示出一点摇摆,或者释放一些信号的时候,大家如获至宝,认为美国还是会回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队伍中来。其实,这反映出国际社会的纠结和矛盾,希望美国能够回心转意,事实上,美国回心转意的可能性不大。”
另有分析称,特朗普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政策反复体现了美国国内政治立场的变化,或者是内部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现在,美国释放出一种似乎积极的信息,很可能是一种敷衍,因为“美国优先”、“美国主导”的原则没有改变。
End
责编 | 卢奇秀
业内必读 | 这可能是关于西南水电开发最权威、最全面、最具可读性的一篇文章了!
碳市场要获得成功,关键在哪里?